您的位置:首页 > 特色幼教 > 幼儿园文学活动 > 

关于幼儿园文学活动的思考

栏目:幼儿园文学活动
时间:2015-12-26 15:17:30

《关于幼儿园文学活动的思考》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文学活动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本次听了谢老师的讲座,感觉收获颇多。文学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我们的一日生活中也处处都隐藏着文学活动。对照讲座,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我想说说自己在组织幼儿文学活动时有哪些好的做法?还存在哪些问题及改进措施。
好的做法:
一、将文学活动与班级常规相结合,促良好班级常规的建立。
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我班级选择并改编了一些简短、琅琅上口的儿歌。如:《排队歌》、《洗手歌》、《下下楼梯》、《搬椅子歌》、《进餐歌》等。这些儿歌虽然短小,但却将本环节中要做什么、怎么做描述的十分清楚。如:《洗手歌》,洗小手,不拥挤。排好队,拉袖管。擦肥皂,搓搓小手。冲一冲,甩一甩。短小的儿歌不仅提示孩子洗手前要拉袖管,同样还告诉孩子洗手后该怎么做。幼儿在念儿歌的过程中,便能用儿歌中的语言提示自己该怎么做,这对年龄比较小的小班孩子特别适用。这些短小的儿歌中不仅有要求,而且有提示,对班级常规的建立有着很好的帮助,避免了生硬、无趣的说教。
二、将文学活动与自由活动相结合,促幼儿智力发展。
点心后的自由活动时间相对较短,这段时间玩玩具或区域中的材料,孩子们不够尽兴。因此,我班级采用这段自由活动时间玩一些手指游戏、拍手游戏。如:《五指歌》、《推小车》、《我有两只手》、《拍花萝》等;让幼儿在玩小游戏的过程中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加强与同伴之间的交往,并且掌握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
三、以文学活动为载体,促幼儿积极大胆的展现。
请幼儿准备好听的故事,并在集体前大胆讲述。这一方法激发起了很多孩子表现表达的愿望,很多孩子能够在家里认真阅读书籍,积极练习故事并大胆讲述。有些孩子虽然没有准备,但是能够自己尝试创编故事。虽然编的故事有的条理性不强,但是大多数幼儿均能积极大胆的在集体面前讲述。
四、以“物”替“景”,促幼儿语言表述。
阅读区往往是比较薄弱的环节,除了看书,孩子们还可以在区域里干什么呢?针对这一薄弱的区域。我提供了动物手偶、可以替换的场景图片(白天、黑夜、大树、小花、雪、太阳、月亮等),供幼儿自主选择并尝试创编故事。有了这些可以替换的场景图片,幼儿创编出的故事情节中丰富了很多。
五、以“音”配“文”,促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在组织语言活动的过程中,有些活动我们能够尝试选择一些音乐烘托文学作品。如散文《油菜花》。我们选择了《望春风》做为配乐,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文学作品所表达的语言美及基调美,促幼儿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
存在问题:
一、组织文学活动中缺少感受策略,幼儿感受不到文学作品的美。    一些我们老师觉得很优美的文学作品,孩子们并一定也觉得。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运用怎么样的策略让孩子也能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美是我所欠缺的。
二、延伸创编中缺少辅助物,不利于幼儿大胆想象创编。
    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常常会有创编的环节。那怎样让孩子创编的故事情节更加丰富?怎样让孩子创编出的内容丰富多样呢?孩子的能力是有差异的,仅仅靠幼儿自己想象,创编的内容不够丰富多彩。
三、有效整合的意识欠缺,呈现方式不够多元。
    谢老师在讲座中提到了《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本绘本,有的老师能够运用绘本作为切入点,组织音乐活动,能够充分挖掘文学活动的多重价值,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在这一方面,我还很欠缺。
四、让更多幼儿独立表述、展示自我的机会较少。
班级内性格内敛,不愿意主动与人交往的孩子较多。在让孩子大胆讲述、回答问题等环节,常常请到的是愿意回答、愿意表现的孩子。而那些内敛,不愿主动交流的孩子则会被忽略。
调整措施:
一、通过多种媒介,能够调动起幼儿视、听、想、说等多种感官,让幼儿充分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如:散文诗《风来过了》,可以提供一些风的声音、观看被风吹过的一些景物的视频。一方面唤醒幼儿的已有经验,帮助幼儿感受文学作品。另一方面,在仿编的时候,孩子也能对看到的景物进行创编。
二、添设一些辅助物,让幼儿在创编的时候能够更加丰富。如:语言活动《面包房里的猫》,在创编环节,教师可以画一些情境,让幼儿在有时间、地点、人物的提示下进行创编。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活动难度,而且能够帮助幼儿创编的更加丰富。
三、提升整合意识,将文学作品的呈现方式多元化。在阅读文学作品的同时,多思考能否从其他的切入点进入?能够将文学作品与其他领域整合?
四、尽量给每一个孩子独立表述、展示自我的机会。和性格内敛的孩子父母进行沟通,建议家长在家中增加孩子的文学作品储备量,并鼓励能大胆在别人面前展示。在园中,多鼓励这些孩子独立回答问题、讲述故事、说出自己的想法等,并发现进步,及时表扬!
文学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是潜移默化的,我想只有多思考、多实践、多改进,我们才有能更好的促进幼儿文学水平的发展!
推荐幼儿园文学活动
  • 幼儿园早期阅读感想
    幼儿园早期阅读感想

    幼儿园早期阅读是指在幼儿园阶段,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从兴趣入手,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的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在幼儿园开展早期阅读活动呢?下面我就自己的教育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选择合适而优秀的阅读材料 《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合适而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因此在选材时,我们必须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图书。 从上个学期开始我们就把早期阅读活动作为我班的特色活动,我们会每周安排一次分享阅读活动。选择的读本

    07-21
  • 大班的阅读小明星
    大班的阅读小明星

    陆紫岩,六岁,新埭中心幼儿园大二班学生。孩子对于阅读有着特别的感情。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较深厚的阅读兴趣;能在班级或幼儿园起阅读模范带头作用。阅读量较大,知识面广,上课能发言积极。爱护图书,乐意以书为友。愿意与同伴共享读书的快乐。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阅读活动,认真阅读班级或幼儿园推荐的阅读书目。而且家长也非常重视孩子的语言发展,积极参与幼儿园组织的各种读书活动,如:父母能积极参与亲子童话剧的演出、亲子绘本阅读录像的评比,孩子参与过童话剧的演出、乡土童谣古诗表演、故事大王评选为班级和幼儿园获得了荣誉。 张欣嫒

    07-21
  • 让孩子爱上“点名”——在点名中语言渗透的尝试
    让孩子爱上“点名”——在点名中语言渗透的尝试

    我们都知道幼儿期是孩子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在幼儿园每天的一日生活中,孩子运用语言和我们老师交流和同伴交流应该是最频繁的。语言的教育不单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还包括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中的渗透。我想充分利用好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教育时机,让孩子在自然、自由、宽松的环境中让语言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 在我们班,我们持续了一年半的语言特色教育,培养孩子想说、愿说、会说、乐说,是我们的目标。一年的尝试也让我看到了孩子间不同的发展层次,存在着较明显的语言能力差异。 今天我要交流的是今年我在班中尝试语言渗透

    07-21
  • 识字教学的原则
    识字教学的原则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理应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原则,如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及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相结合等原则。但识字教学与拼音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相比,教学内容迥异。识字教学的内容是汉字,汉字是世界上现存唯一的表意文字,其特点是以象形为基础,以表意为主体而达音形义的统一。汉字本身的特点与儿童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低级到高级的认识心理特点相结合,必然会产生汉字识字教学的特殊原则。把握了这些原则就等于把握了识字教学的

    07-21
  • 4-5岁幼儿语言智能发展
    4-5岁幼儿语言智能发展

    4岁是言语发展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这一年中儿童的言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知您是否留意。 一项研究表明3-6岁幼儿声母发音正确率为66%、97%、96%、97%,韵母发音正确率分别为66%、100%、99%、97%。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整个幼儿期的发音能力都在逐步加强,但4岁时的进步尤为明显。4岁时,绝大部分幼儿基本能发清普通话中的韵母,但对声母的正确率相对较低,一部分幼儿的错误较多集中在zh、,ch、sh、z、c、s、l等辅音上。在4岁左右时,幼儿对语音的意识也明显发展起来,他们开始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待发

    07-21
  • 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论文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社会身份往往可以从他说话用词、语调口气中看出。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怎样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呢?我们教师必须先丰富幼儿的生活,再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宽松的谈话氛围;在日常谈话中、在家庭中时刻注意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作为教师必须掌握幼儿学习语

    07-21
  • 激发小班幼儿对故事阅读的兴趣
    激发小班幼儿对故事阅读的兴趣

    要培养幼儿对故事的兴趣,就需要我们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段,使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兴趣才能持久。我们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幼儿对故事阅读的兴趣。 1、绘声绘色的讲述使幼儿如临其境。 给小班孩子讲故事时,教师们利用发高低音、音量大

    07-21
  • 端午节食俗——民族文化
    端午节食俗——民族文化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武帝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风土记》:“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同时又有另一种端午节食,称为“龟”也只在晋朝昙花一现,随即销声匿迹。只有《风土记》中称为“角黍”的粽子,因为附会在屈原的传说上,千百年来,成为最受人

    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