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的乘法口诀》同课异构听课有感

栏目: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18-12-26 16:29:02

《《9的乘法口诀》同课异构听课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瓦窑镇双庙小学  王倩,2018年12月17日,我们第三批乡村数学骨干教师第九次活动在城东小学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同课异构,其中王思坤老师和袁月阳老师执教二年级《9的乘法口诀》,程琳和郭晓媛两位老师执教五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四位老师都是在充分理解教材,分析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的,他们精心的设计课件,而且都有教学内容丰富、环节紧凑、重点突出,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过渡自然的优点。每位老师的课都很成功。由于我没有执教低年级课堂教学的经验,听了两位老师执教的《9的乘法口诀》,我真的是受益良多。下面我就针对这两节课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和想法。

第一节是王思坤老师的课,他的课给我整体感觉是条理清晰,语言精炼。课一开始,先以学生们熟悉的动画片西游记中孙悟空摘桃子引入新课,并以这个故事贯穿始终,符合学生的儿童特点,很大程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接着一节课围着编口诀——记口诀——用口诀展开教学。练习的设计也具有层次性,而且形式多样。整节课很流畅,教师处理的也都比较到位,另外教师注重回答问题规范性指导。由于王老师把时间看错,所以在发现口诀中的规律时没有展开,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否则就更好了。另外,王老师把手势记忆口诀的方法放在了最后,我个人认为如果能在放在用口诀的前面进行教学会更好,这样除了让学生根据口诀中的规律记忆口诀,再结合手势记忆就会掌握的更牢固。

第二节是袁月阳老师的课,袁老师的亲和力(包括它的语言,体态)都是我严重缺乏的,我不善言谈,由于没有带低年级的经验,更不知道如何与孩子亲近。除了与学生拉近距离外,袁老师的课也上的非常精彩。本节课袁老师从《西游记》动画片中的孙悟空七十二变,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的歌曲引入,不仅具有趣味性还巧妙地突出了这节课的重点“九九八十一”的口诀。不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真是无处不在!而且让学生觉得数学很神奇、很有趣。袁老师把主要时间花在编写乘法口诀和寻找乘法口诀表格中的规律上,这部分都是通过自主学与合作学习进行的。一方面挖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在记忆口诀时袁老师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隐藏的规律,小组合作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帮助学生记忆9的乘法口诀时,袁老师让学生学习用双手记忆9的乘法口诀,生动形象,学生学得愉快、扎实。最后通过一系列练习进行口诀应用,练习的设计也比较有层此次设计范围也较广,如九九歌,9元超市等。另外,在练习的处理上也很到位,例如在完成看口诀说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后,教师问:难道所有的口诀都能编出4道算是吗?让学生明白不是所有的口诀都能写出4道算式的。对于本堂课我认为有三个地方可以改进:一是安排小组讨论有点多,而真正讨论的学生不多,如果老师能够明确要求引导一下会更好。二是在让学生写四道算式时花的时间有点多,这个地方袁老师采用的是学生先做,再指名说,最后全班齐说的形式,花费的时间有点多,学生对于这个知识点并不陌生,只要口诀会学出算式应该没问题的。三是由于袁老师给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所以导致孩子很享受,所以在后半节课有一点点失控,有部分学生不听老师把话说完就抢着说,如果老师能够用鼓励措施表扬做的比较好的学生,可能会好很多。以上这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当还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总之,通过听课我受益匪浅,我领略到每位教师的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
推荐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 2013年小学二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数学试卷(附答案)
    2013年小学二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数学试卷(附答案)

    翡翠山湖小学2013年春季第三次月考 二年级数学试卷 一、口算。(共16分) 600+800= 2800-700= 22+61= 34-18= 83= 7000+1000= 95-50= 700+40= 244= 7800-1800= 36+42= 9800-4100= 455= 2400+800= 73+27= 89-37= 二、填空。(每空1分,共38分) 1、186=( )被除数是( ),除数是( ),商是( ),乘法口诀是( )。 2、时针运动是( )现象,拉抽屉是( )现象。 3、比直角小的角是

    07-21
  • 《认识平均分》教学反思
    《认识平均分》教学反思

    《认识平均分》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乘法,并能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现象,而除法运算是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的抽象与概况。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因加强学生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充分的感性经验。 一、从问题出发,在操作中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通过前期交流,班中已有半数同学知道平均分这个词语,并能够用除法进行计算,但是问起原由,还是说不出所以然。所以在新课伊始,通过问题把这6个桃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出发引发学生思考、对比,逐步在操作中初步

    12-09
  • 重视学生习惯的养成——《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重视学生习惯的养成——《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乘加、乘减》。让学生从情境中提出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大胆猜想,自主探索的机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同桌、小组合作讨论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伊始,从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先让学生用已学的知识列出算式,学生根据开放的情景,列出了连加的算式,乘加的算式,对于乘减的算式一开始学生没有想到,通过引导学生明白了如果每份一样多,那么我们就可以列出乘法算式几乘几,但是多出的这些我们最后还是要减掉它的,因此就得

    02-20
  • 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题目的意思,以此掌握解题的方法
    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题目的意思,以此掌握解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在学生数学学习中,一向是个难点,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多的想办法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题目的意思,以此掌握解题的方法。 比如在本学期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中,有这样一课内容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这课内容在上完之后,很有可能给学生这样的错觉:看见条件中有多这个字,就用加法,看见少这个字就用减法,在课堂中,我们也确实看到学生也出现了这样的错觉,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利用多种手段,克服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第一步:在书本的例题中,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提出了

    03-24
  • 从学生形象思维出发,再利用抽象的分析
    从学生形象思维出发,再利用抽象的分析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解决问题,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少)多少这类问题知识基础之上开展的,由原来的问题,变成了现在的条件,由原来的条件,变成了现在的问题,这也是在例题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的。 一、形象思维不可少 在学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提出问题之后,老师也开始组织进行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学具是我们数学学习的好伙伴,这堂课小朋友们会继续利用这个好伙伴帮助我们一起探索问题。我们用圆片首先摆出了小英做得花的朵数,有11个,那小华的朵数是多少呢?请你用圆片来试着摆一摆。在学生动手操作之

    07-09
  • 如何处理算理与算法的关系
    如何处理算理与算法的关系

    算理就是计算过程中的道理,是指计算过程中思维方式,是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算法就是计算的方法,主要是指计算的法则,就是简约了复杂的思维过程、添加了人为规定后的程式化的操作步骤,主要是解决算得方便、准确。 如计算335-185时,就是根据数的组成进行计算的:335是由3个百、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185是由1个百,8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所以先把5个一减5个一得0个一,再把3个十减8个十,不够减,从百位上拿出一个百,就是10个十,10个十减

    09-16
  • 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后进生的问题意识案例
    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后进生的问题意识案例

    后进生成绩差的原因主要理解能力、基础知识储备、自学能力有限,分不清重难点,更加缺乏问题意识,通常一个例题预习完,都不知道这例题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就算是预习了好几遍,还是懵懵懂懂,不知所以、一头雾水,所以在新授课上更远远落后于其他的学生。后进生的问题意识太淡薄或者说没有一点的问题意识,这是阻碍后进生转化的主要障碍,所以在设计微视频的时候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学习五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节课

    02-13
  • 避免教学的盲目性——以“认识时、分”教学为例
    避免教学的盲目性——以“认识时、分”教学为例

    我们的生活五彩斑斓,令人向往,面对着多彩多样的世界,很多情况下,人们都已经熟视无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很多事情也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更何谈深入的探究。为此,在知识的学习中,要逐渐创设一种氛围:有趣、有吸引力、有神秘感、有成就感,与生活密切相关,这样的课堂才更有利于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 在教学《时、分、秒》这部分知识前,我在班级中

    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