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于传统的学习方式——读《学习中的创造》有感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17-07-15 15:58:33

《超越于传统的学习方式——读《学习中的创造》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王秀小学  何丹红,学习方式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学习策略指学习者为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某一特定步骤称为学习方法。可见,学习方式不同于学习方法,它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更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划分,学习方式可以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学习方式。在接受学习中,要学习的全部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不要求他们的独立发现,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在发现学习中,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概念、规则等)不是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是让学习者通过有关线索或事例进行发现,以获取这些内容。这两种学习方式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功效,并与人的特征是相对应的。人是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统一,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是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因此,这两种学习方式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必须和有意义的。而传统的学习方式之所以受到批判,是因为它不仅以单一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导,而且把学习过程完全建立在学生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上,无视学生个体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从而把学校教育蜕变成“听话教育”,退化为“训育”。
传统的学习方式强调的是学生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背道而驰。因此,在新课程里,学生的学习方式必然不同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必然是超越于传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在学生学习问题上强调以下八个方面。
1.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
2.强调理解在意义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3.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准备状态。
学生对于所上的这堂课,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的表现要比没有准备出色的多。如“练习3”的“读读背背”中八个成语,都是描述动物的,现在也用来表达其引申义。在课堂教学中发现,课前朗读过,甚至查过字典的,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而且兴趣十足,轻而易举就背诵了;而之前没有准备的,字音都读不准,在学习时明显出现了畏难情绪,在朗读和背诵过程中,困难重重。因此,无论是课前,还是课堂上的准备状态是十分重要的。
4.重视强化的促进作用。
5.注重情感对学习活动的调控功能。
6. 提倡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新课程注重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学习,抱着探究精神,在努力掌握现有知识的同时,力争在学习的过程中体现出丰富的创造性,选择独特有效的学习方法,发现新的思想和理论。三年级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一课中,老师出示一题“桃树有48棵,梨树是桃树的3倍,苹果树是梨树的2倍,苹果树一共有多少棵?”学生在观察题目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后,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完成解答后,有学生不满足于一种情况,经思考后,得出了另外一种解题方法,48×(3×2),3乘2是梨树是桃树的3倍,苹果树是梨树的2倍,也就是苹果树是桃树的6倍。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是一种在掌握现有知识的基础上的探究与深思,是课堂上的创造性思维,虽然孩子在表述的过程中并非完全正确,但确是他的深度思维,是他对这堂课的自主学习的充分体现。如果在课后,老师在培优补差的过程中,利用三年级刚刚教授的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上述的解题方法,相信以后的学习,真正体现学习中的创造。
7. 主张对学习的积极评价。
学习评价的目的应促进学生的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充分、和谐、健康地发展,而不在于分等、删选和评优。因此,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本周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在描写天空时用上了比喻“天空像一块蓝宝石”“天空好像被水洗过了一样”等精彩句子,描写白云时用上了比喻和排比的句子,“白云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当学生在交流时,教师及时点评,肯定,其他学生在修改自己的习作时也能自主用上了精彩的句式,使得文章更生动形象。无论是发现好词佳句,还是用上了合适的修辞手法;无论是篇章结构完整,还是写作顺序正确,只要教师及时指导,用上积极的评价,相信学生对于头疼的习作也会逐渐适应,慢慢喜欢。
8.重视人际关系对学习的影响。
学生若生活在一个关系融洽、和睦、健康向上的集体中,与他人的交往密切,彼此能相互悦纳、帮助,思想能共鸣,感情能相投,就有利于他的成长发展。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意味着学习行为的转变,更是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心理、学习过程等心理因素的转变。在新课程里,“学习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解放运动”。新课程提倡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强调学习方式从单一性转向多样性,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就是要求提升学习方式的品质,完善每一种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接受性和封闭性等特征不同的是,新课程提倡新的学习方式,强调主动性、问题性、创造性、探究性等特征。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读《成功母亲的7大教育法则》有感
    读《成功母亲的7大教育法则》有感

    爱迪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他一生中的发明有1093件,白炽灯泡、荧光灯、留声机、录音机、话筒、电影放映机、高速公路让后人无人能望其项背。 然而,谁曾想到,他在小学里只读了三个月就被退学了,在他身上没有任何学历。他的成长完全仰仗了母亲南希,是她引领爱迪生走进了科学的世界,并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学等领域。她充分肯定了爱迪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他积极思考。正如爱迪生自己说的那样:所有的进步,所有的成功,都是从思考开始的。 一、母亲人生路上的指明灯 在爱迪生的一生中,母亲南希就像是他人生路上的一盏

    07-22
  • 教师的责任和素质——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后感
    教师的责任和素质——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后感

    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摘自肖川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 读着这样的语句,确实能给人以心智的启迪,教育需要智慧与真情,也只有拥有了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教育才能如阳光般照遍大地,使荒漠变成绿洲。读着这样的语句,也让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心中忐忑,不知自己能否胜任教育的工作? 一、教师的责任: 1、引领学生的成长 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文件决定的,也不是由课程标准决定的,更不是由教科书和学生决定的,而是由教师决定的。作为

    07-22
  • 活着的理由——读余华的《活着》有感
    活着的理由——读余华的《活着》有感

    知道余华是在好几年前,听说他的作品也在很久之前,但真正去读他的作品却在几天前。那天本是陪孩子去冰心书屋借书,在等待的时候偶然间看到了书架上有许多余华的书:《兄弟》、《活着》、《在细雨中呼喊》、《世事如烟》、《许三观卖血记》出于一种好奇,我随手拿起一本《活着》翻阅着,在他中文版的自序中有这么一句话一下子便打动了我,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虽然这句话读来有点拗口,但细细品味却很是耐人寻味。于是,我就买下了《活着》,打算回家好好去读读他为什么要这么阐述活着的理由。 《活着》的

    07-22
  • 小组阅读交流单(教师素质年读书交流会)
    小组阅读交流单(教师素质年读书交流会)

    阅读书籍 题目章节 《美的教育》 第五章砚池馀墨 小组交流的话题 教师,还要关注什么 主要内容记录 今天非常荣幸地得到这份珍贵的礼物!同样爱读书的我们带着虔诚的心拜读了谷定珍老师的《美的教育》第五章砚池馀墨,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感触。 1、阅读《满街都是圣人》,感受到平凡之人的真实、真诚、真挚,待人处事,以诚相待。同样道理,教师做人、教育也要如此,真诚对待学生,教师也会是圣人。 2、阅读《半屏山下的谈话》、《等待是福》、《佛.人》等文章,我们领悟到了教师的视野不应当只停留在教室、教科书等这些有限的范围内。作

    07-22
  • 同理心,让我们换一种思维去走进学生
    同理心,让我们换一种思维去走进学生

    ---读《我的理想课堂》有感 同理心:理解他人体验的能力,恻隐之心。我们知道,作为老师,应该多听听孩子的想法,近距离接触他们。 室友也是同事,去参加心理学的培训,回来后,她就把她上课的案例拿来考我。她说,这个案例他们在场的所有老师都没回答对,我想,是什么难题把大家都难倒了呢?便更有兴趣往下听了。 案例是这样的:一位妈妈,不允许她的孩子吃零食,便和她的丈夫商量好,控制孩子的零花钱,甚至不给他零花钱,在家明令禁止他吃零食,因为吃零食对身体很不好,之后她的孩子在他们监督下就不吃零食了。有一天,她的邻居对她说:我

    07-22
  • 用阅读来丰富心灵——近期读书情况交流
    用阅读来丰富心灵——近期读书情况交流

    寒假过后,老实说工作一直比较忙,任务也比较多,再加上我参加了平湖新教育实验博客,每天读博写博也成了给自己规定必须要做的事情,因此真正读书的时间确实少得可怜了。但是我认为在网上读他人的博客也是一种读书,而与人的接触也是一种读书,不是说读书分读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这分吗?我也想说读书也可以分读有书之书与无书之书. 不过,在这少得可怜的时间里我还是读了几本书的,列维-斯特劳斯的《猞猁的故事》和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是我从我公公那儿无意中翻阅到的,便拿回家阅读了,这二本书让我在意识主流和结构主义之间游走,今天是

    07-22
  • 让孩子心中充满阳光《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读后感
    让孩子心中充满阳光《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读后感

    早就看过《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这本书,今天又一次仔细地阅读,品味着这句经典的话语: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那是因为,在前几天黄姑中心小学305班的家长会上,超的母亲的发言深深地感动了我。 超是我们班学习非常落后的学生,刚接到这个班的时候,只看见每次下课的时候,教室里总看不见他的影子,因为,他总是像小猴子一样一溜烟跑到楼下玩耍;每次上课铃响的时候,他的座位总是空着,大家都安安静静等待上课的时候,只看见他匆匆忙忙地从楼下跑上来,满头大汗,胆战心惊地坐到位子上。他个子不高,座位第一排,排队第一个,一旦玩起来,什

    07-22
  • 认清自己的恐惧才能够洞察学生的恐惧
    认清自己的恐惧才能够洞察学生的恐惧

    工作多年的我还常常陷于内心的彷徨之中,有时很自信,有时又用怀疑的眼光来打量自己。有时反复研究,精心设计好了一份教案,自我感觉颇好,对课堂教学信心满满。可是在课堂上却觉得学生根本不配合我,预期的目标不尽达成,心失望得沉入谷底,甚至一味地从学生身上找各种各样的原因,一味地埋怨学生。现在我懂得了我应该首先从自己的身上寻找原因,充分认识自身的不足,进而逐渐完成自我完整,汇聚我生活的多种不同力量,使我的自身完整协调,用我的生机勃勃激发学生的生机勃勃,从而创造我和学生共同的理想的课堂新境界。 《教学勇气》还让我明白了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