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仁习礼,正身修心——读《论语通译》有感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18-12-25 14:38:09

《知仁习礼,正身修心——读《论语通译》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论语通译》这本书,是几年前儿子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他们学校老师布置的阅读考级书目之一。我也是第一次听到这本书的名字。也不知道里面具体写的是什么内容,第一感觉就是反正这本书应该和孔子有关,和《论语》有关。

今年由于做了个小课题,里面涉及到《论语》的相关内容。所以才有幸静下心来拜读这本书。从中感受两千多年前至圣贤人的伟大智慧。本书一共有二十篇,每篇又包括许多章,每篇选取《论语》中的部分经典章节。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一篇——《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脑海里呈现了二十年前,我读初三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韩老师,他在语文课上逐字逐句给我们解读论语画面。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学习知识以后,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就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结合当下,我认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应该把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长久的事情,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当家里来了客人时,应该感到高兴,热情款待,以礼相待才行。和朋友交往时,要以诚相待,不要猜测人心,当别人误解你时,也不要怪罪、怨恨对方,寻找恰当时机向对方解释清楚,化干戈为玉帛。这样,你不就是个君子了吗。

还有一点也让我感悟深刻,那就是孔子讲究孝道,这本书中多次提到与孝有关的经典语句。例如: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等。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在这一道德标准上却在退步,经常听到农村老家人在谈论张三的老婆又和婆婆吵架了,啥话都骂,真是不像话。李四的媳妇不孝顺公婆,公公刚去世不久,年迈多病的婆婆弯着老腰拄着拐杖去找儿媳,告诉她自己胃疼,想让她带去村里卫生室挂瓶廉价的药水。话没说完,儿媳就开口了:“找恁闺女去,我没钱。”婆婆很是伤心,泪流满面。邻居们看到了,不忍心她自己走回来,只好用三轮车把老奶奶送回自己的家——一间

冰冷、孤独的小屋……我听了之后,感到很是气愤,怎么会有这么可恶可恨的儿媳,她自己还看着两个儿子呢,难道她就不怕她婆婆的今天就是她自己将来的明天吗?人都有到老的时候,她难道忘了本。她今天的一言一行会给自己的儿子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可能她到老的时候待遇还不如她的婆婆呢,当然这只是气话。因此讲究孝道是非常必要的,让那些不懂孝心的人明白孝是为人之本。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论语》对后世志士仁人的影响极为深远。这本书确实让我受益匪浅,我被孔老先生的言语深深感动,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它告诉大家的道理永远都是最简单的,净化心灵,让人的内心得到洗礼,把你内心深处的良知给激活了。

      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人的光芒下学习成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漫谈家庭教育——读《中国新教育》有感
    漫谈家庭教育——读《中国新教育》有感

    朱永新教授在《中国新教育》一书中专门就家庭教育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其观点鲜明,分析入木三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读后不禁拍手称好;作为一个孩子的家长,读后深感责任重大。 朱永新教授对家庭教育亮出其坚定信念是:教育学应该成为众人的科学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家庭教育由于具有启蒙性、个别性、生活性、随机性、隐潜性等特点,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非常独特的意义。它不仅与学校教育相互补充,而且不可替代。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儿童永远的学校。【P228《新教育的家教主张》】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现在有这样一个误区

    07-22
  • 《文化苦旅》读后感
    《文化苦旅》读后感

    读着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心中不时被各个时代的文化冲击着,内心涌动的无限感慨不知从何谈起。余秋雨笔下的文化层层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山川河水都是文化的起源。读完第一篇《道士塔》后只有一个恨字呀。那王道士太可恶了,莫高窟被他粉刷得体无完肤,为了那几许的钱财,竟随意让外国人搬走我们祖先给我们的遗赠。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你能怪他吗?他什么都不懂。 作者怎么会对三峡产生如此浓厚的感情呢。从了解三峡到解读历史,解读文化。追溯三峡的起源白帝城,回荡着李白与刘备,诗情与战火,豪迈与沉郁,对自然美的朝觐与对山河主宰权的争逐

    07-22
  • 读书,生命飞翔的羽翼
    读书,生命飞翔的羽翼

    在我的记忆里,从小,父母总会苦口婆心的让我长大了要好好学习。现在终于了解到他们口中所说读书的重要性,读书,生命飞翔的羽翼!我并没有像文人异士那样的文学修养,也没有与生俱来的天才本质,但是,对文学与读书,我倒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首先,读书是一件快乐而孤单的事。所谓快乐,那是你沉醉在文学中,享受着文学带给你的快乐与忧愁;而孤单,那其实是另一中境界。人因文学而孤单,那就是将你和文学容为一体。人在文海里享受快乐与孤独,听起来就像是一件可以震动人心的事,事实证明,我国的很多抛头颅,撒热血的文学家已经到达了这一种思想

    07-22
  • 做一个怎样的老师——观《三傻大闹宝莱坞》后感
    做一个怎样的老师——观《三傻大闹宝莱坞》后感

    记得有一段时间,我国引进了不少印度电影,我也看了不少,现在说起印度电影,我的脑海中就会出现大段大段的曼妙歌舞场景以及那固有的拍摄手法,以至于在看《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最后那段像宝莱坞致敬的歌舞时,哑然失笑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我很久没有碰触印度的影片,也差点让我错失了这部优秀的作品。影片以两个好朋友在寻找多年不见的好兄弟兰彻的过程中展开的回忆:讲述十年前兰彻顶替他人来到皇家工程学院的故事。这是一所印度传统的名校,这里的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就只有第一(指成绩)!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没有未来!而兰彻却不随波逐流,他

    07-22
  • 读李镇西《风中芦苇在思索》
    读李镇西《风中芦苇在思索》

    第一次听到李镇西的名字,是在朱永新的教育在线论坛上。因为他是教育在线网站的总版主,潜意识里总以为他只是一位爱上网的网虫。看他的帖子多了,也通过其他网友的介绍,慢慢了解到,原来他是一位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很会教语文,文章也写得不错。不过,也仅此而已。 这次,学校组织到吴江考察,宿在苏州。因为景仰朱永新教授,所以还没到苏州,就早与沈敏强约好,到时要到苏州大学去选购几本教育类的书。等我们冒雨赶到书店时,差不多书店就要打烊了。总算在书店里一个热心的小姑娘的帮助下,我们比较顺利地买到了书。小姑娘在给我们找书的同时,手

    07-22
  • 激发想象,培养创造能力——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
    激发想象,培养创造能力——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

    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一书中,提高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策略方法一章中,提出诱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创造能力。我深受启发。 黑格尔就曾说过:想象是艺术创造中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想象力是创新的基础和可挖掘的空间。我们都知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一项基本的任务。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歌德母亲教育孩子的经验就很值得我们借鉴,她讲故事的方法很独特,总是讲到一半的时候就停下来,余下的故

    07-22
  • 教育的终点——听唐江澎讲座有感
    教育的终点——听唐江澎讲座有感

    听了唐江澎的讲座,感动,崇拜。而后热血澎湃。 我从来没有认真而理性地思考过教育的最终目的,我也只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或者片段中经过着,将我学来的零乱理念拼凑着指导着我的工作,在这个功利而纷乱的社会中,我以为我坚守了教育的底线,但是和唐校长相比,我很伪。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句话,对我以及对大多数人来说,确实是一句口号,耳熟能详,确从来没有去追究它真正的意义。而唐校长对它的诠释是:一种谋划教育的眼量、一种思考教育的角度、一种认识教育价值的历史尺度、一种判断教育功效的时间和标准。如果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能真正地理

    07-22
  • 读《课堂教学答问艺术探讨》有感
    读《课堂教学答问艺术探讨》有感

    前几天,我读了李如密、刘文娟老师的《课堂教学答问艺术探讨》一文。书中提到,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教学答问艺术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学答问艺术具有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深化教学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功能。运用教学答问艺术,要遵循启发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正面应对策略、幽默化解策略、规避锋芒策略、巧抛绣球策略、因势利导策略、以退激进策略等来应对学生的提问。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更重视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的问。然而,问是更重要的,它意味着思考、发现和探索。它能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