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走向新的认知和实践》读书心得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19-06-12 15:50:24

《《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走向新的认知和实践》读书心得》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 By: 18孙元华 ]《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走向新的认知和实践》一书是董毓著,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共包括十章,系统的阐述了批判性思维的原则,方法和途径。第一章批判性思维及其作用阐述了什么是批判性思维,为什么批判性思维如此重要。第二章批判性思维的基础、规范、和途径。介绍了批判性思维的理论基础及批判性思维的具体过程。第三章到第九章阐述不同角度的思考, 让我们体会应用批判性思维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批判性思维。第十章批判性写作,阐述了根据批判性思维原则来表达论正的一些要求。

下面结合本学科教学来谈谈对一些问题的理解。在“为什么批判性思维如此重要”一节中提到,首先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冲破盲从。今天的人们生活在数据的汪洋大海中,每天睁开眼就可以从手机,电脑等途径得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但同时大家也迷失在了铺天盖地的消息中,分不清真伪,分辨不出糟粕和精华。但是如果学习了批判性思维,利用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引导大家去考虑产生盲从的原因如理由的虚假性,推理的不充足性,及论证的单一性,就可以去粗取精,避免被忽悠或做出不明智的决定。这在我们的生物学科学习中也同样适用。如今的高考更倾向于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在做题时学生要具备基本的去伪存真,抓取主干的能力,而批判性思维的应用可以避免学生答题时的盲目性。

如“筛选”是生物工程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下列关于筛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单克隆抗体制备,第一次筛选是选出杂交瘤细胞
B. 单克隆抗体制备,笫二次筛选是选出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定抗体的细胞
C. 基因工程,通过标记基因筛选出的细胞一定都含有目的基因
D. 植物体细胞杂交,原生质体融合后获得的细胞需要进行筛选

学生在答题时要具体分析每一个选项的正误及理由,而不能想当然。如A项正确,因为第一次筛选的目的利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除去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B项正确,因为第二次筛选是利用克隆化培养及单一抗体检测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C项错误,标记基因位于运载体上,因此基因工程中通过标记基因筛选出的细胞不一定都含有重组质粒,也可能含有普通质粒;D项正确,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后,可获得多种融合细胞,因此需要对获得的细胞进行筛选,故选:ABD。
    其次批判性思维可以让我们真正的独立思考。提到独立思考,人们想到的往往是一个人独自思考,但是根据批判性思维的原则“独立思考的本质不在于结论而在于验证过程;不在于观点对错而在于努力方式;不在于是否受人影响而在于怎么受人影响。”独立思考是批判性思维的关键。在平时的教学中及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通过考虑问题的具体性,全面性使学生不但知道结论,同时知道为什么是这个结论,学会得到知识的最佳途径——独立思考。

另外,批判性思维让我们具备生产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在这一节中提到背诵和顺从式的学习使学生直接获得知识,使学生缺乏运用和创新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要求教育要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为目的,要成为思考者而不是背诵者。引导学生不仅了解现阶段获得的知识是什么,还要追寻知识产生的经验基础及方法等,让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直接生产知识。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知识的传授不能单一的告诉学生这就是结论,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质疑,思考,探索,分析最终自己得出结论。比如在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一节的教学中,对于所涉及的科学家及结论,应由学生自行讨论,得出结论,变知识的接收者为知识的生产者,从而学会学习,学会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润物细无声——再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有感
    润物细无声——再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有感

    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不同的人读同一本书,会有不同的感受;同一个人把同一本书多读几次也会有不同的感受。最近拜读了望海发在博客网上的一篇题为《人都是在影响中长大的》文章,再去把《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看了看,自己又有了新的认识。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书中有一句话:我们总是在接受着影响。对教师来说是这样的,对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我们做教师的是学生除了父母之外接触最多的人,是受影响最大的之一,教师在有意或无意中影响着自己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教师不仅在学识上要做一个智者,在师德上更应是一个大写的人生,

    07-22
  • 《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读后感
    《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读后感

    习惯是什么呢?我心中不是很明了,而且还说不出个定义来。特意翻阅了字典,它上面有两种解释:1、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2、在长期里逐渐养成的、一会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习惯,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不可能天生就拥有一身的好习惯,而不粘有坏习惯。不管过去如何,习惯怎样,但做了老师,就要有教师的风范和表率,你的举手投足可能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像。 这几天看了《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后感触颇深。照书上的100条好习惯检察自己,发觉

    07-22
  • 读<<教育能改变吗>>的感想
    读<<教育能改变吗>>的感想

    国家对当今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引起了高度重视,如何改变这种模式是一个问题,而且还是一个时间问题,这是大家都要共同努力的,任何事物存在都有它的合理性。高考是一道门槛,正如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有人说这是下层人民进入上层社会的通道,给下层人民提供了一个平台,下层人民的观念就是:必须用功读书,终有飞黄腾达的一天。现在家长乃至社会中存在有很大的观念也是如此,以致现在孩子的压力非常大。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给孩子选择好的学校、选择好的老师,请家教给孩子补缺补差等等。说到底,就是让孩子好好学习,能够进入好的大学,以后有

    07-22
  • 学生学习需要得到什么帮助——读《幸福地做老师》之感
    学生学习需要得到什么帮助——读《幸福地做老师》之感

    阅读荆志强老师《幸福地做老师》一书,对我感触颇深。其中感触和振动较大的是书中第3页荆志强老师对于备课的理解备课不是教师知道要讲什么,而是要知道学生学习需要得到什么帮助。 事实上,此段论述揭示了当今教育的一大弊端,我们绝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只是从教师、教材的角度去把握备课的重难点,注重的是怎样在课堂里把知识点讲透、讲清,完成备课所要求的教材上学生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教学的主体学生,忽视了学生在学习教材知识点所需要教师的帮助或搀扶。 特别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的普及,教师的备课已经从用钢笔书写发展到在电

    07-22
  • 小学音乐教师读《建设理想课堂》有感
    小学音乐教师读《建设理想课堂》有感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经常感到很疲惫也很吃力,为调皮的学生发愁,为不爱学习的学生大伤脑筋。我感觉自己也很用心,却为什么不能换取学生的心呢?读了陈大伟老师的建设理想课堂中学习幸福生活这节,让我更深刻地了解了学生学习的意义。什么是学生?学生到课堂上学什么?学生在课堂上干什么?这些最简单的问题,自己却没有深刻地思考过。学习生存,学习生活。 什么是生存最需要的?什么是生命最重要的? 现实是整个人生的组成部分,未来是有一个个现实组成的,今天的幸福是未来的基础,也是人生幸福的部分。就算要追求未来的幸福,随着时代的发展,未

    07-22
  • 追本溯源,走向成功——《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追本溯源,走向成功——《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这个假期读了约翰霍特的《孩子为何失败》一书,结合班级中的学情,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认为要让每一个孩子走向成功,教师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全权负责,注重效果 霍特先生在《修订版序》中提到:研究人员在美国东北部只找到了55所好学校,即在这些学校真正做到了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在任何年级都能和来自中产或富有家庭的孩子一样,掌握应该掌握的内容,并顺利升级。 那么好学校有何共同的关键点呢,霍特先生在序言中提到了好学校的两条共同标准:1.如果学生没有掌握老师教的知识,学校不会责备他们,也不会归因于他们的家庭、背景、

    07-22
  • 超越恐惧——《教学勇气》读后感
    超越恐惧——《教学勇气》读后感

    当我是个年轻教师的时候,我热切地盼望这么一天:我对教学了如指掌,我如此称职、如此有经验、如此有力量,所以我走进任何教室的时候都不再有害怕的感觉。可是现在,我才明白那一天永远不会到来,我总会有恐惧,但我不必置身心于我的恐惧之中因为我的内心世界景观中还有我表达和行动的天地。 《教学勇气》中的这段话,使我心中与之产生强烈共鸣,这段话仿佛就为我迄今为止的教学生涯做了最恰当的注释。十七年前,当我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心中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充满期盼,充满自信,总觉得有一天我能对教学了如指掌,在课堂上无所不能。但现在,

    07-22
  • 面对学生,我们需要学会让爱不断生长
    面对学生,我们需要学会让爱不断生长

    每个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肯定都会遇到不听话,难教育的学生,面对这样的学生作为老师的你会用什么办法呢?当尝试了各种教育方法之后还是没有起色时又该怎么办呢?随之而来的是情绪上的烦恼、气馁、愤怒、甚至是怀疑自己的能力了。这时你改变不了学生,就尝试着改变自己吧!需要转变态度的不是学生,而是我们教师自己的心态。在舒马赫的经典名著《小即是美》中给了我们这样的理解:在对立与矛盾不可调和的情况下,怎么能够使教育的纪律和自由的要求调和呢?实际上,有无数的母亲和教师都在做着这个工作,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写出一个解决办法来。他们的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