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科学思品健康随笔 > 

名师公益课堂展示课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

栏目:小学科学思品健康随笔
时间:2018-12-24 11:31:26

《名师公益课堂展示课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科学思品健康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以五年级上册《心中有规则》一课为例*(*本课为徐州市名师公益课堂展示课)徐州市大马路小学    王银娣,摘要:规则意识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规则意识是学生生命健康成长的需求,是学生实现社会性发展的关键。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之中,通过共情、走心、导行等策略,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内化规则认知,自觉践行,有助于培养良好的遵守规则意识,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  道德与法治  规则意识  培养策略

规则是指人们平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遵守的行为要求。它主要包括法律规范、道德规范、党章党规、风俗习惯、行业规范、单位制度等。《现代汉语词典》对规则的定义是:规则是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是由书面形式规定的成文条例,也可以是由约定俗成流传下来的不成文规定。风俗、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等都属于规则的范畴,蕴涵着社会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要求。

法治教育的实质便是在于培养国民的规则意识,教育部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于2017年9月在全国推广使用,新教材尤其重视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规则意识的形成对小学生自由个性和品格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具体细化为十八个要点,其中“社会责任”重点强调的就是“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由此可见,守规则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重大。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采取有效策略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培养,有利于促进道德内化,增强规则意识,使守规则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五年级上册《心中有规则》一课,重在引导学生认识到规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懂得规则对于保障毎个人的自由具有重要意义;知道班级和学校中的有关规则,并感受集体生活中规则的作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在游戏和模拟情境中,体验规则的必要性,尝试制订规则,并自觉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修正自我、约束自我的能力。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共情、走心、导行等策略,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许多不该发生的事、不想发生的事都是由于没有遵守规则,敲响警钟的同时,深省规则的力量,树立规则在心中的意识,并在生活中努力做到遵守规则。

一、共情——在链接生活中增强规则意识。

社会生活中的热点事件对小学生的道德发展和影响不可避免,2018年下半年,几起高铁霸座事件和乘客抢夺方向盘事件都是因缺乏规则意识引起的。我及时捕捉到这些事件中的相关因素,以此为教育契机,抓住时效对学生进行引导。
在学生观看了重庆市万州区22路公交车坠入江中的视频之后。我引导学是展开交流:这起导致15人丧命的公交车坠江事件是怎么发生的?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到:按站下车,是我们坐公交车的规则,而乘客刘某因自己坐过了站强行要求司机为她一个人停车,司机不答应,便打骂司机,司机在保护自己的过程中能够方向盘时空,导致公交车坠入江中。这一切悲剧的源头是乘客刘某没有遵守规则,她错过了一站,可全车人都错过了后半生!

我又对公交车坠江事件进行了相关资料的补充:救援队副队长周小波的父亲也在这辆车上,周队长的父亲76岁,是一名退休教师,出事的时候,老人家还有半站路、还有2分钟就到站了。周队长参与过无数次救援,这一次,他打捞出了父亲的遗体,他说:“我多么希望我父亲还是好好的,还能微笑着和我说话,叮嘱我注意安全。”在打捞的过程中,一名潜水员打捞出一个3岁孩子的遗体,潜水员当场失声痛哭,说:“孩子,水下太冷,我带你回家……”

了解到这些信息,很多学生眼眶里蓄满了泪水,有的学生甚至轻轻抽泣起来。周队长亲人离世的悲痛深深感染了学生,让他们对这起事件进行了更深入地反思:如果人人遵守规则,就不会有类似的悲剧发生。

设身处地的体验他人处境,感受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在解读中引发学生对悲剧根源的反思,进行价值澄清,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增强了规则意识。

二、走心——在亲历体验中构建规则认知。

众所周知,在道德教育中,参与体验与灌输知识更重要。只有真正触动学生内心的体验、认识与感悟,才有助于学生构建起对规则的认知。为此,我们应想方设法,将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以情境再现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展开体验。

在课上,我引导学生开展了“火场逃生”的模拟体验。一只瓶子代表一幢房子,瓶中的6个彩球代表房子里的人。现在房子发生了严重的火灾,还有5秒钟就要倒塌了,只有在5秒钟内逃出来的人才有可能生存。接下来,小组商议逃生规则,然后,各小组根据自己制定的规则开展情境模拟体验。学生逃生成功时,情不自禁地欢呼:“我们安全了!”此时,我对学生进行引导:“看到同学们都安全了,王老师特别感动。虽然我们现在做的只是一个小小的模拟体验,但是,同学们想一想:如果真的发生了火灾,如果你真的身处火海,能够安全地从火海中逃生,你们现在拥有的是最宝贵的生命呀!”顿了一下,我接着说:“感动之余,你们让王老师非常震惊,知道你们刚才全部撤离用了多长时间吗?——1秒29。你们是如何做到的?”学生们开始兴奋地交流起他们逃生的规则。
这次的模拟体验,让学生享受到遵守规则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对规则产生正面的、积极的情感,不知不觉中,遵守规则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悄悄萌发,建构起对规则的认知,实现了规则意识的内化。

三、导行——在制定规则中实现自觉践行。

规则需在生活中践行,只有落实在具体的生活中,才能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遵守规则习惯。但反思学生应该遵守的规则,大多是成人强加给孩子的,而要实现学生规则意识的构建,应该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让学生从自己的需求出发,成为规则制定的主人,学生就会从心底里真正接纳这些规则,增强对规则的认同感。美国教师罗恩·克拉的55条班规享誉教育界,这些班规就是全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共同总结出来的。

结合鼓楼区“幸福教室”的创建,我引导学生从上课、路队、卫生、同学交往、午餐、课间游戏、上下楼梯等方面开展了班级规则的制定。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小组同学一起商议,制定班级同学应该遵守的规则,然后进行集体交流和相互补充完善。学生们交流之后,我继续追问:如果我们都能遵守规则,我们的班级会怎样?学生们纷纷表示,如果全班同学都能遵守班级规则,班级会更加美好,同学相处更加和谐,班级活动更加有序,每位同学也会更加幸福地享受学校生活。

我又进一步进行引导:你们展望的这美好的一切都是同学们自觉遵守规则带来的呀。所以,规则虽然是个无形的框,表面上看起来束缚了我们,限制了我们的自由。但换个角度想一想,正因为有了这个框框,我们的学习生活才更有序、更安全,这个框为我们营造的是和谐的氛围,让我们生活得更加幸福。这个框也是一份爱的保障!国家制定了《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这是国家给我们的一份爱的保障;我们大马路小学制定了《学生生命成长指导手册》,这是学校给我们的一份爱的保障;刚才同学们制定了在班级中大家应该遵守的规则,这是同学们给彼此的一份爱的保障。在这个爱的怀抱中,同学们才能茁壮、幸福地成长!

制定规则,认同规则,用规则指导自己的生活,让规则内化为具体行为,在践行规则中用不断规范、修正自身行为,让规则意识深深地烙在学生生命成长的每个脚印之中,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总之,运用共情、走心、导行的策略,链接生活,增强规则意识;亲历体验,构建规则认知;制定规则,实现自觉践行。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遵守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遵守规则习惯,真正做到品格上自重、心灵上自省、思想上自警、行为上自律,实现知行合一。
推荐小学科学思品健康随笔
  • 《斜面的作用》教学反思
    《斜面的作用》教学反思

    上课之前我表演小魔术 向上走的戒指,引出重力,让学生回顾任何物体都会受到一个向下的力,进而在本课堂的导入中,我故意让一个身材娇小的女生搬一桶纯净水到高处,引出难题,学生们很容易想到利用木板搭一个斜坡来帮助女生解决难题。在经历了将水桶直接提到高处和沿着斜面运到高上,结合该名女生的体会,学生们直观形象地发现前后两次搬运水桶所花的力气是有区别,结合生活经验,教师点出课题:斜面。他们会进一步思考:斜面应该是有省力的作用。学生们的思考,猜测,质疑,正是本堂课行进的基础,本课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对斜面提出问题,假设问题

    07-22
  • 改一下教学思路:放大镜下的世界
    改一下教学思路:放大镜下的世界

    关于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这一课,如果我们按课时上这节课来说,我们这时候是没有这些昆虫,活的,可以观察的,再有,如果课堂上带着这么多的昆虫来,很多女孩子适应不了,再有,有些昆虫的卫生安全问题不能保证,而且课程内容不可能通过一节课的四十分钟就可以观察出来,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如果我来教学,我会把时间放在方法的设计和讨论上,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现有的放大镜倍数根本不能看到书中给我们提供的图片,所以,工具的不适宜,也对学生的激趣产生一定的限制作用.因此,这节课,我想要改一下教学的思路:放大镜下的世界. 课题:放

    07-22
  • 鲁教版五年级品社下册第三单元1、《林海雪原》之《北国风光》教
    鲁教版五年级品社下册第三单元1、《林海雪原》之《北国风光》教

    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东北平原的位置和范围。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 2、引导学生通过收集、分析信息,了解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 3、引导学生探究地理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了解东北地区的民风民俗。让学生知道要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文化差异,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 教学重点: 了解东北地区独特的气候特点和地理环境以及这些自然条件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密切的关系。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有创意地探

    07-22
  • 青溪微课程,科学实验的天堂
    青溪微课程,科学实验的天堂

    接手微课程已经第二年了,比起第一年的手足无措,第二年的课程上起来比第一年的无头苍蝇来的稍微得心应手一些。在第一年的基础上设计和改进自己的微课程教案,尽量做到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完成好一个个科学小实验,明白其中的奥妙。从而在课堂延伸的生活中探讨出新的小发明,来为我们的生活作贡献。 而对于还未接触过科学制作的学生来说,发明两个字眼对于他们来说有些许的陌生,所以这门课我只要让学生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制作,从物理、化学、生物方面着手,让学生先体验一把科学制作的乐趣,然后让他们自主发明小物件。对于生活中所不足地方的改

    04-13
  • 新常态下心理活动课的认识
    新常态下心理活动课的认识

    新常态,是指事物发展态势由原来的正常,转入的一种新的正常。所谓正常,就是稳定、持续的长期状态,而不会是短暂的、突发的临时状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新常态下的心理活动课应进一步厘清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一、心理活动课有别于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是一种以班主任为主导,围绕某一主题,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且情景化的道德认知教育,其重要在于解决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而心理活动课旨在通过解决学生的心理矛盾和冲突,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因此,主题班会与团体心理活动课从产生之初,就各自承载着不同的教学

    06-19
  • 星级教师展示课,又一次体会到科学课的价值
    星级教师展示课,又一次体会到科学课的价值

    自从06年回到一线工作,还没上过公开课。去年兼任教务主任,所以安排公开课的时候,也就没把自己套进去。回想这十年,除了听课,上课本来就寥寥无几,上课也是熟练工,总觉得自己只会对别人的课指手划脚,但真正自己上,问题多多。 今年学校评选了星级教师,也给自己套了个星级教师的称号,一定得带头认真上好展示课。虽然课早就选好了,上《磁铁有磁性》,这课没有很大的挑战性,是很经典的科学课。但总有很多理由拖到临阵磨枪,星期一晚上,加班加点。 备课。再次仔细看了教材,找到参考教案,呵呵,人都有依赖性;接着一一分析每个活动,思考

    08-02
  • 我和孩子们一起造纸(三年级)
    我和孩子们一起造纸(三年级)

    关于纸的研究是三年级的内容,虽然早就对造纸知道个大概,但没实践过。最近正好教这个内容,可得好好实践一下。 《它们吸水吗?》一课中有一半是研究纸的。由于内容较多,关于造纸的内容没时间了。临下课的时候,我请各组把准备的废报纸撕碎放人水槽里。今天又是周二的科学课,课前,我看看浸了一个星期的废报纸,似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可以造纸吗?我有点疑惑。查查资料,要把这些东西变成纸浆!说实话,自己还是有点怕动手,课堂上让学生试试再说吧。 铃声响后,12个孩子带着灿烂的笑容来到科学教室了。我叫孩子们想办法做纸浆:孩子们拿出了

    08-03
  •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米饭的观察》教学案例(新区二小夏健峰)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米饭的观察》教学案例(新区二小夏健峰)

    米饭的观察》教学案例 太仓新区第二小学 夏健峰 一、教学实施与设想: 三年级《科学》课《米饭的观察》是以米饭和米为科学探究的载体,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观察探究能力和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米饭和米,对孩子们来说,太习以为常了。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也不陌生,但正是这米、米饭这生活中最平常不过的变化和特性,却往往被学生忽视。一方面,学生对未知事物怀着与生俱有的,强烈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他们又对自然界的常见的事物和变化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本课的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探究观察活动,让孩子们真切感觉到米和米饭的不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