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科学思品健康随笔 > 

构建生活课堂,绽放品社魅力

栏目:小学科学思品健康随笔
时间:2020-08-08 15:52:28

《构建生活课堂,绽放品社魅力》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科学思品健康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摘要】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要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学生实际,关注社会中的新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进行合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饶有兴趣地学习、探究、体验,在学习中愉快地生活、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转变观念  生活课堂  践行明理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活动课程,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实现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养成。它特别重视学生有意义的生活,重视学生生活的内容,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笔者认为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要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学生实际,关注社会中的新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进行合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饶有兴趣地学习、探究、体验,在学习中愉快地生活、成长,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获取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使这门学科散发出它的独特魅力。

一、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认为作为一节课的导入很关键,它可以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感染激发学生潜在的认识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导入的方法有:故事导入法、漫画导入法、歌曲导入法、实例导入法、小品表演、游艺活动、启发谈话、设置悬念等等。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教材灵活运用,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的教育情境,使他们在课的一开始就集中注意力,形成最佳的学习状态。如教学《飞越太平洋》一课,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夏威夷群岛在太平洋妈妈的柔波里如此美丽,白色的海浪抚过她娇媚的身躯,海鸥在她头顶唱起了欢快的歌,她像一个绿树成荫、遍地花香的伊甸园,令无数颗心向往。”诗一般的语言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在教学《来吧,我们一起狂欢》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你想要什么样的圣诞礼物?你想对圣诞老人说些什么呢?“现在的孩子对洋人的节日知道不少,特别是对圣诞节更感兴趣,借此机会,让学生交流中国的传统节日。这样的激情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交流欲望。

二、启发学生回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设疑

学源于思,只有引起学生思考,才能激起学生心灵的火花,从而荡起情感的浪花。设问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方式,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教师的问题是低水平的、连珠式的记忆性问题。我们需要研究如何通过有效设问,促进师生对话,以实现有意义、目标明确的教学。教师必须要关注自己所设的问题,以及期望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所展开的思考活动具有怎样的品质,促进学生深化道德体验。

教师:现在咱琼中这座小山城的交通已渐发达,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有公交车、摩托车、风采车、私家车、自行车等。(出示图片)

    教师:同学们节假日起了不少地方,说说你们去了哪里,坐过哪些交通工具?

   以上这个环节的教学目的是认识各种交通运输工具,不少老师这样设问:“同学们,你们认识的交通运输工具有哪些?”让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这样的教学只能停留在为认知而认知的效果上。为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亲身经历,笔者精心这样设计:“你去过哪里?乘坐过哪些交通运输工具?”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学生不但交流了自己认识的交通工具,而且对交通工具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同时,教师通过学生的交流,也更容易了解了学情,这样教学就更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感。

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真切体验——搭台

品德来源于社会生活,是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教育,要使其内化不是凭空想象来实现的,而是以一定的教育内容为主线。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生活,道德观念越易被学生认同和接受。因此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我们要真正做到不脱离新课标,不拘泥教材,让德育走近社会生活,让社会走进课堂。生活是教材,而实践活动就是最真切的体验,有效的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认知的深化、对道理的领悟以及情感的升华。学生或获得成功的喜悦,或品尝失败的滋味,或总结经验,或汲取教训,这一切都是实践活动的真实体验,也是能够让学生刻骨铭心的体验。有效的实践活动需要教师搭建平台。

教师教学《交通工具的变化》,课前引导学生查资料,访问祖、父两辈人。课中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合、归纳,之后,进行汇报交流。

学生1:我们收集的是公路交通运输工具。过去的卡车、拖拉机、摩托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车内设备也很差,现在已经有了公交车、快车、动车,车内还有空调、GPS、音响等等。特别是我们组同学曾经从海口坐动车到三亚,原来需要四个多小时,现在只需要九十分钟了,速度快、舒适惬意,沿途风景美,感觉好极了!

学生2:我们航空组了解到,以前飞机班次少,票价高,即使有钱也不那么容易乘坐飞机,要有身份的人才能坐得起。现在班次多,价格也便宜,普通老百姓都可以乘坐。我暑假里还和家人乘坐飞机到北京旅游呢。

学生3:我们介绍水路交通工具。以前轮船运量小,码头少,船上设备简单。现在运量大,码头多,班次也很多,设计豪华,还有不少的娱乐设施。

以上案例,教师课前既引导学生去网上搜集资料,又引导他们访问祖、父辈,了解两代人乘坐的交通工具情况,这两代人又很很强的代表性,而且又有不少是学生自己亲身体验实践的。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式再现了课前获得的信息,并进行了整理和提升。正是教师搭建平台,实践活动真实、朴实、扎实,使学生获得真切体验。学生汇报的时候,精彩纷呈,不但提升了认识,升华了感情,而且提高了信息的整理能力。

四、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延伸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教师设计这样的环节:讨论如何行动,或写建议书、倡议书等。如讨论写“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倡议书,并向身边的人等进行宣传。如果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后就收场,那么“我当环保小卫士”的设计就如同虚设,走过场。我们的教学目标不是为了让学生“纸上谈兵”。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的建议被束之高阁,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觉得这只是假设,不需要付诸行动,只要随便说说就行了。因此,教师在学生提出建议之后,一定要让其付诸实践,在日常生活的真实环境中践行,并及时给予反馈。

五、从学生角度设计教学——调查

教师课前应该加强调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状况、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以及他们玩的、想的、议的,从学生角度来设计教学、创设情境。如教学《百变之身的背后》,我了解到本班学生家长不少是进城务工者,因此在教学中,我展示劳动者劳动的图片,不仅仅是辛勤的园丁、白衣天使,还出示了普通劳动者感人的劳动画面:他们挥汗如雨,他们皮肤黝黑却十分健康,他们的衣服也许不够干净……之后,让学生寻找自己父母劳动或工作时的照片,跟同学交流劳动的情景。利用这些资料,避免在学生心目中把劳动者变成概念化的形象,真正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加深对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认识,让学生真切领悟和体验到各行各业劳动者的价值,培养了尊重劳动者的情感。

六、乡土资源,优化“品社”教学——开发

《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基础在于学生的观察、生活,从了解、熟悉、适应社会生活入手。因此,学生生活中的乡土教学资源便成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活资源或更有效的资源。它与语文、算术中的公式、知识点学习不同。教材中的许多课例完全可以用学生熟悉的乡土资源代替。笔者认为借助乡土资源学习品社课更有意义和价值。如果一个学生对自己的家庭、学校、社区等身边的人文、地理、自然、社会风俗都不了解,去学习远离身边的生活、社会知识简直就是好高骛远。教学中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

1、走近自然风光

琼中是宝岛之心,三江之源,有许多宝贵的自然资源,如有五指山、百花岭风景区;有国家森林公园黎母山;有上安仕紒摩崖石刻群;百花廊桥;有乡村大自然的绿色之美。

2、唱黎苗民歌跳竹竿舞

形式、内容划一的教材内容让学生学习感到遥不可及。利用唱黎苗民歌跳竹竿舞,既可以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又可以让学生可感、可识、可知。

例如:在教学《迷人的欧洲风情》时,教师让学生唱一唱本地耳熟能详的黎苗民歌,跳一跳竹竿舞等。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极大的激发,也让学生透过黎苗歌舞看到更深远的东西。

3、寻找名人足迹

没有什么事情能像榜样这么能够温和而又深刻地打进人们心里。如黎族领袖王国兴等等,这都是品德与社会中的历史,而且是身边的历史。

4、调查地方特产

琼中物产丰富,不同的自然环境与历史造就了不同的特色产品。地方特产往往又反应了一个地区的生活习惯与文化品质。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让学生去寻找家乡特产,介绍家乡特产,以提升道德认知,培养道德品质。

琼中的地方特产很多,吃、穿、农产品中都有。如吃的就有琼中绿橙、琼中蜂蜜、黎苗三色饭、竹筒饭、鱼茶、山兰糯米酒、上安小黄牛等等。还有令人赞叹不已的黎锦苗绣。

5、参与社会劳动实践

劳动实践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品德与社会》教学承载着应有的教学责任。校内大扫除、社区的服务活动、农家的劳作、都市生活圈的买卖交易等都是学生学习品生、“品社”课的重要场所。

6、了解传统习俗

新课标要求:“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琼中民风民俗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是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如:黎苗同胞的过年、婚宴习俗、三月三、军坡等等。

生活本身是综合的,道德存在于学生的全部生活中,德育是一个与生活融为一体的道德实践过程,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要以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为宗旨,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积极启发学生,将情感体验和参与渗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走近生活,走近社会,从而促进学生道德内化,做到知、情、意、行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推荐小学科学思品健康随笔
  • 自然课如何引导学生实验观察
    自然课如何引导学生实验观察

    小学自然课是自然科学的启蒙教育。在自然教学中重视观察与实验,不仅是学好自然课的需要,而且能促进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为以后学习其它各门科学知识做心理准备。那么在自然课上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提高课堂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土壤里有什么》一课,是牛津版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腐烂》单元中的一课。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土壤,帮助学生认识土壤里有除了有黏土和砂,还有空气、水,以及动植物的残

    07-22
  • 学习浙江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建议有感
    学习浙江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建议有感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要上好信息技术课的确不容易。首先,学生的个体水平差异就比其它学科明显许多。家庭条件、电脑使用习惯、信息获取方式都造成了学生信息素质参差不齐。 其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对于硬件设备要求比较高。任何设备的意外损坏都会直接影响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果,甚至使一堂精心准备的信息技术课无法进行。 第三、信息技术经常为家长和学生误认为就是学习电脑技术的学科。家长和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态度明显弱于其它主要学科。 那么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首要任务就要在教学前调和这些困难,将学科劣势转变为

    07-22
  • 六年级科学《种类繁多的动物》教案及反思
    六年级科学《种类繁多的动物》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鸟类、鱼类、昆虫、哺乳动物都具有各自的身体特征。 过程与方法:能按自定的标准对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能分别总结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昆虫的最主要的特征,并分别举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给动物分类的过程中体会到动物的多样性,并能体验到分类过程中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学习科学的分类方法,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 能根据科学的分类标准给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动物中各个种类的特例。 教学准备: 各组自己写好20种动物的卡

    07-22
  • 对品社学科育人价值的几点思考
    对品社学科育人价值的几点思考

    最近听完了两位沈老师的课,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品社学科的育人价值要如何被体现?不可否认,在品社这门学科阵地上,教书先育人的理念一直都在被贯彻着。否则这门学科的名称也不会被叫作《品德与社会》了。这样的学科定位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社会技能,让这门课成为学生迈入社会的起点。 教书先育人,那么品社课的育人价值体现首先就应该着眼在是否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这一点上。品社课不是生搬硬套,不是教条主义,而是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为学生感悟生活,走进社会服务的。 二年级新接班的时候,我给孩子们分饭分汤,

    07-22
  • 时事新闻驻扎品德课堂,水乳交融共舞育人篇章——新课程背景下城
    时事新闻驻扎品德课堂,水乳交融共舞育人篇章——新课程背景下城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大量的即时信息都来自internet。每一分每一秒,我们都生活在新奇的世界中。我们可以通过上网查找到更全面更先进的时代信息。这些信息的提取和获得有助于我们和世界接轨,开阔视野,成为一个划时代的世纪公民。或许在古代,只有神话故事中诸如孙悟空那样横空出世的能手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千里眼、顺风耳;那么在现如今,我们个个是悟空,通过网络、电视、电脑、广播、报纸、杂志等信息媒体,就可以看到听到最前沿的时事新闻,给我们以新的启迪。在这样新新文化热浪的袭击下,我们的教育

    07-22
  • 青溪微课程,科学实验的天堂
    青溪微课程,科学实验的天堂

    接手微课程已经第二年了,比起第一年的手足无措,第二年的课程上起来比第一年的无头苍蝇来的稍微得心应手一些。在第一年的基础上设计和改进自己的微课程教案,尽量做到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完成好一个个科学小实验,明白其中的奥妙。从而在课堂延伸的生活中探讨出新的小发明,来为我们的生活作贡献。 而对于还未接触过科学制作的学生来说,发明两个字眼对于他们来说有些许的陌生,所以这门课我只要让学生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制作,从物理、化学、生物方面着手,让学生先体验一把科学制作的乐趣,然后让他们自主发明小物件。对于生活中所不足地方的改

    04-13
  •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与学,尊重以生命为本的教育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与学,尊重以生命为本的教育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不断发展的课程,随着教学条件和教学内容的不断变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在相应的变化。 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是我们一直所提倡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地位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注重学生能够习得一项技能,学生如果能够通过自主学习习得的能力是最扎实的。信息技术中我们往往愿意使用任务驱动这样的方法来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可能是这个任务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教师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过程也是教师充分发挥教师领导才能的过程。教师需要考虑学生自主学习要解决的问题,可能给学生提供的帮助等

    06-24
  • 科学课的时间问题:巧用课前三分钟
    科学课的时间问题:巧用课前三分钟

    巧用课前三分钟。我们学校提倡的课前三分钟活动,主要用于学科素养的积累。于是,科学课的课前三分钟,我们主要采用观看录像和资料交流两大类活动。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上网收集和本单元本课内容相近短小的教学录像,比如:四下《新的生命单元》,我们收集了相关克隆人的资料让大家观看,欣赏婺源油菜花的风景等。而学生的资料交流显得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维生素的故事,病毒的发现等,学生走上讲台洋洋洒洒,俨然是信息发布中心。课前三分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的视野,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好习惯,锻炼了胆量,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为节

    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