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科学思品健康随笔 >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米饭的观察》教学案例(新区二小夏健峰)

栏目:小学科学思品健康随笔
时间:2015-08-05 15:26:37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米饭的观察》教学案例(新区二小夏健峰)》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科学思品健康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米饭的观察》教学案例 太仓新区第二小学 夏健峰 一、教学实施与设想: 三年级《科学》课《米饭的观察》是以米饭和米为科学探究的载体,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观察探究能力和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米饭和米,对孩子们来说,太习以为常了。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也不陌生,但正是这米、米饭这生活中最平常不过的变化和特性,却往往被学生忽视。一方面,学生对未知事物怀着与生俱有的,强烈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他们又对自然界的常见的事物和变化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本课的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探究观察活动,让孩子们真切感觉到米和米饭的不同和变化,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感悟到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蕴涵着值得我们探究的科学道理,意识到科学探究,永无止境。也符合科学教育以人为本,科学知识来自生活,发展于探究实践这个科学道理。 本课的主要活动有:比一比、猜一猜,想一想,做一做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享受观察成功的喜悦,交流合作分享自己同他人的发现,建立探究合作记录的实验习惯,从而点燃探究科学的热情。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逐步学会细致的观察,逐步培养对事物本质的合理猜测与科学探究的合作,记录等习惯。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米与饭之间观察特征变化的兴趣;培养既敢于发表自己意见,又能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
  3.科学知识:通过比较观察米粒和饭粒,了解两者的特征变化;初步认识不甜的糖类——淀粉。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糖盒里分别装好米、饭、糖。实验报告纸两份。 学生准备:每组各一份,米、煮好米饭、淀粉,盘子每组一只分装米和米饭,碗装米饭一份。筷子每人一双、碘酒、滴管等。
四:教学过程: 师生交流:观察我和其他老师的相同点的不同点。 (拉近师生的距离,回忆观察的方法) 一、猜一猜,比一比 师:出示三个糖盒,里面装的是什么?而且要说出猜测的根据。  
〔用“猜测”拉开科学探究活动的序幕,课堂气氛热烈。用糖盒是为了误导学生,教育学生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要用科学的方法来证明猜测的根据,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和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  
师生交流: (注意归纳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合理猜测,表扬,激励学生,通过比一比的方法更能发现米和米饭的不同之处)   
想一想、做一做 师:同学们通过听、摸、闻,分辨出了米和饭。除了这些变化之外,米跟饭还有哪些变化呢?我们再来仔细观察,比比谁能发现米和饭之间更多的变化。并记录好它们各自的特点。 做一做 (学生进一步观察米和饭,养成良好的科学记录,因为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应及时记录。以便后面米和米饭两者之间的对比。对知识的形成,巩固打下基础。而且通过学生小组之间的对比,使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竞争 对学生交流时有特别的发现及时表扬。) 例:生:米饭扔在课桌上会弹起来。   
〔虽然发现的米饭特点不是很新,但是方法特别,及时鼓励,有利于学生的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同一个问题,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二、品尝米饭的味道   师:米饭天天吃,都很熟悉。你们平时吃饭的时候留意过米饭的味道吗?  (我们容易忽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的特性,教育学生科学探究从日常的小事做起)   
师:一时说不清米饭是什么味道,我们干脆一起来尝尝。今天尝米饭跟平时不一样,主要尝米饭的味道,尝的时候想好自己是怎么尝的,并记录好,待会也要告诉大家。 (科学实验是最好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很重要) 生交流、体验: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反复要求经过了多长时间的咀嚼才出现甜味的。再统计一下,有没有没尝出甜味的同学吗?   (学生在科学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次数、多长时间不是主要的,我们依据统计的数字,养成尊重数字统计的科学习惯〕  
三、猜测米饭的甜味   为什么米饭经过一段时间的咀嚼会出现甜味啊?这是学生接下来产生的疑问。引导学生再猜一猜、想一想、做一做。(淀粉)   
师:(出示淀粉)老师为同学们每人准备了一包淀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研究研究淀粉,看看淀粉有什么特点。 学生探究: (通过再猜一猜、想一想、做一做。加深学生对观察探究过程的理解,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会自己探究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我忽略了学生回答的碘酒的颜色形容,虽然淀粉遇碘酒的颜色变化很容易发现,但不够严密,是教学中的瑕疵。)
教学反思:   
合理的猜测是科学探究的必由之路,也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学习中提倡学生大胆地猜测,但猜测应该有根据。所以教师多次引导学生进行对猜测的探究论证的活动,培养学生猜测的合理性、思维的严密性。 猜测只是科学探究的起点,想一想,做一做是探究观察的实质。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尤为重要。在本课后总觉得意犹未尽,美中不足的感觉。为什么会这样?我通过分析,将教材进行了调整,例如:对于不同的米,做成的饭进行了适当的简化,对于米饭与米的观察赋予了新的探究内涵,(记录和我们食堂里的米饭和米是怎样的)使探究活动真实而具有人文化,学生的情感在真情中得以流露,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构建了一节有突破、有价值的课堂。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彻底转变思想,将科学课堂变成人文化、精彩生成的课堂;需要教师真正领悟课标理念,叩开学生心灵之门,“想学生之所想,给学生之所急”,从自己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中探究科学奥秘。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需要教师不断去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使教学过程从喧闹走向沉静,从粗糙走向细腻。从而使我们的科学课堂充满生机,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推荐小学科学思品健康随笔
  • 全体语文老师朗读指导的研讨会
    全体语文老师朗读指导的研讨会

    4月19日中午,学校组织全体语文老师进行了朗读指导的研讨会。会上,我们观看了学校评选出的朗读优秀班级的录象,后又听取了指导老师精彩的经验介绍,让我受益非浅。 自从进入新课程以来,学生的朗读总是不尽如人意,心中总有一种无力感。听孩子们的朗读会让我觉得辛苦、劳累。在课堂上,我也尽量注意了朗读的指导,尽可能地给他们范读,可效果总是让人气结。因此,我归纳出:孩子们对朗读没有心,他们没有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很多孩子没有融入到文本之中,所以读起来,有口无心。从而导致一些好学生也没了朗读的积极性,朗读时随波逐流,失去了

    07-22
  • 学习浙江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建议有感
    学习浙江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建议有感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要上好信息技术课的确不容易。首先,学生的个体水平差异就比其它学科明显许多。家庭条件、电脑使用习惯、信息获取方式都造成了学生信息素质参差不齐。 其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对于硬件设备要求比较高。任何设备的意外损坏都会直接影响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果,甚至使一堂精心准备的信息技术课无法进行。 第三、信息技术经常为家长和学生误认为就是学习电脑技术的学科。家长和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态度明显弱于其它主要学科。 那么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首要任务就要在教学前调和这些困难,将学科劣势转变为

    07-22
  • 六年级科学《种类繁多的动物》教案及反思
    六年级科学《种类繁多的动物》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鸟类、鱼类、昆虫、哺乳动物都具有各自的身体特征。 过程与方法:能按自定的标准对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能分别总结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昆虫的最主要的特征,并分别举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给动物分类的过程中体会到动物的多样性,并能体验到分类过程中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学习科学的分类方法,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 能根据科学的分类标准给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动物中各个种类的特例。 教学准备: 各组自己写好20种动物的卡

    07-22
  • 三年级品德课《不说话的朋友》的反思
    三年级品德课《不说话的朋友》的反思

    究竟什么是一堂好课?叶澜教授说过,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 今天,在上海宝带实验小学听了吴中区学科带头人苏州名师沈玲芳的一堂课《不说话的朋友》就真正体现了叶澜教授的5个实。 首先,这是一堂扎实的课。沈老师是个基本功扎实的教师。从课堂的节奏的掌控、衔接语等等可以看出教师有深厚的功底。 其次,课堂内容充实。课一开始的活动是认识朋友,接着是说说我的朋友,夸夸我的朋友,关心我的朋友,帮助朋友说出心里话等活动。学生在一个个活动中学到知识,动的道理,要爱护公共设施,就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 第三,这堂课丰实

    07-22
  • 浅谈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先学”的内容与方法
    浅谈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先学”的内容与方法

    郭思乐教授提出的先学后教即让学生先学,看看哪里需要帮助,教师再适时地介入。我认为学生先学的任务必须是被精心筛选的,其原则是低入、多做、深思、高出 。小学科学作为综合学科的一个分支,量化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学习内容的教学效果其实并不明显,而人对于感兴趣的事物都会本能地去进行探究,教学亦然,学生对学科的兴趣程度会大大影响其课堂学习效果。因此选择能够激发学生一探究竟的教学对象对有效的小学科学课堂学习很重要。下面结合一些科学课程中的课例来简单谈谈学生先学任务的设计可以有哪些方法。 一、近在咫尺的反应物 人民教育家陶行

    07-22
  • 大好河山任我游(第一课时)小学思想品德教案
    大好河山任我游(第一课时)小学思想品德教案

    太仓市城厢镇第四小学顾燕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 2.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欣赏、交流我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古迹,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 3.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调查,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流,促进学生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在观看图片和开展我来做导游的活动中,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和历史文化的灿烂,进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各地自然、人文景观的向往,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知道我国是一

    05-12
  • 适合孩子的课一般是他们占据主动权的
    适合孩子的课一般是他们占据主动权的

    这一周三年级科学有两节课分别是《指南针》和《做一个指南针》,两节课是紧密联系的,只有认识并且会用指南针后,学生才有自己做一个指南针的能力。《指南针》一课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指南针的历史,第二部分是指南针确定方向。通过视频资料和指南针图片帮助学生去认识和了解指南针的相关知识,在这环节之后,我让学生自己先玩指南针,看看他们在使用过程中会有什么疑问和困难。显然,第一环节学生的参与度是不够的,其实提前让学生去准备收集资料,上课时汇报,让学生经历这样一个自学和整理的过程会更主动。而在学生使用指南针的过程中,让他

    06-07
  •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我心中的春天》教后感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我心中的春天》教后感

    《我心中的春天》是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中的一课,通过多种活动,把春天留在孩子们的心中。第一课时,我先让孩子们唱春天,《郊游》和《春天在哪里》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唱跳是我的短板,我不敢在此环节多花时间。接着,我让孩子们读春天,有没有学过和春天有关的课文?于是孩子们齐声朗读《蚕姑娘》一课,春天的动物留在了孩子们的心中。古诗文,可是学生拿手好戏,去年开始,就听毛校说,部分孩子能背70首。接下来就是古诗诵春天。果然,从《春晓》到《春夜喜雨》,从《咏柳》到《绝句》,我和孩子们一起通过古诗来描绘我们心中的春天。接着

    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