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维策略《思维教学——培养聪明的学习者》读书心得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18-12-20 16:59:33

《关于思维策略《思维教学——培养聪明的学习者》读书心得》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最近看了美国的罗伯特·斯滕伯格和路易斯·斯皮尔著的《思维教学——培养聪明的学习者》,有很大收获。这本书的目的是帮助教师提高学生的思维效率,如果学生在思维中学习,并且也学习思维,学生就能更高效地掌握课堂内外的知识。

一、 关于思维策略。

      思维策略是思维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本书中提到了三种,分别是以讲课为基础的照本宣科的策略、以事实为基础的问答策略、以思维为基础的对话策略。其中,对话策略最适合思维教学,最利于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技能。这种策略让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思维,而不是仅仅复述书本上的答案或教师的授课就可以过关。另外,这种策略教师和学生一起思维,扮演了一个最佳典范,向学生亲身示范他们应该做什么,也就是让学生进行批评性思维。

      我对自己的阅读教学进行了一些思考,我发现我常用的大多是一、二种策略,即照本宣科的策略和问答策略。更多的是一种问答策略,比如:《三顾茅庐》中我问的问题是:从文中哪儿能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看似发散的问题,学生也是踊跃发言,但学生的答案多是课文中已有的,即使我追问一句:“为什么?”也是为了引出更多的事实。虽然师生之间互动频繁,但学生之间互动很少。不能有效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即使学生也动脑筋了,但训练的程度很低。

      对话策略是一个很有魅力的策略,也是很有挑战性的策略。就像书中所说“如果运用对话策略的教师要想取得成功的话,做的准备起码不会比前两种策略少。因为对话策略要求教师对所讲的内容要有丰富的背景知识,而且教师还必须认真考虑要向学生提出哪些问题。”在教学中,我尝试对话策略,我发现正因为课堂中许多难以预料的生成,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也发现学生常常因此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学习《最佳路径》时,我问学生:这篇课文哪儿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学习《祁黄羊》,学生问到:“祁黄羊之所以举荐仇人最终是为了推荐儿子。”班级分正方反方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应该说,我已经在尝试着去做,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有效的发挥,还是我在思考的问题。另外,这三种策略都有利有弊,还要根据特定的目标来决定。

二、 思维教学的八个谬误。
当我看到“思维教学的潜在困难”时,引起了我的强烈的共鸣,有些原本模糊的问题越来越清晰了。思维的八个谬误既简单分析如下:

1、教师的工作就是教,学生的任务就是学。

教师必须把自己和学生都当作学习者,承认我们自己发展的需要。

2、思维是学生的工作,而且只是学生的工作。

许多教师想让学生作出反应,自己却根本不考虑问题,遇到问题,许多老师希望别人直接告诉他答案。这都是潜在的思维教学的阻力,思维应该从本身做起,那些计划教授思维的人岂能不思维!

3、选择正确的程序最重要。

不,没有什么最好的程序,只有在选择程序之前,先确定自己的目标,采用的思维程序是为了要实现自己的目标,不能让程序决定达成什么目标。

4、教学的方式很重要。

5、真正重要的是正确的答案。

不对,大多数教师忽视了问题解决的过程,要的只是正确答案。在强调思维的问题中,经常是没有正确的答案的,即使有正确的答案,重要的也是思维的过程。

6、课堂讨论主要是达成目的的手段。

在思维教学中,思维的过程以及课堂的讨论本身就是重要的目标,讨论是一种基本技能。

7、掌握学习原则可以适用于任何教学,当然也可以适用于思维教学。

掌握这个词不适合任何思维教学,不能说学生或任何人已经掌握了思维,教师最好把思维水平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连续题,而不是把它看作一个固定的界限。思维水平并没有最高点。

8、思维教学,就是教学生思维。

      实际说起来,学生必须自己教自己,教师所能做的全部事情,只不过是提供每一个可能的方法,使得这样的学生可以自己教自己。“教学相长”,教师必须留下很大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教自己。教师是促进者,也是学习者。

      以前的教学在思维训练方面做得很盲目,看了这本书,我深受启发,我的教学行为一定会得到调整,学生也因此而受益。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千万不能忽视家庭教育——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
    千万不能忽视家庭教育——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

    很早以前我就知道《卡尔威特的教育》是一本非常值得看的书,却一直没有静下心来认真阅读,原因有很多,最大的恐怕还是懒惰吧。这个暑假,在儿子的影响下,我终于耐心地读完了整本书,还做了两万多字的摘录。掩卷沉思,受益匪浅,让我感受到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 在书中,老卡尔向我们叙述了自己是如何把一个智商平平,甚至还有些痴呆的儿子教育成一个天才的。因为他认为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取决于天赋的大小,关键决定于他或她从生下来到五、六岁时的教育。诚然,孩子的天赋

    07-22
  • 读《教师如何写教育论文》有感
    读《教师如何写教育论文》有感

    暑假读了天津教育出版社的《教师如何写教育论文》一书,感触颇多。一直以为论文就是论文,原来也包括了经验总结、教育案例、教育反思、教育随笔等等。认真研读之后,针对教育案例一节,我有所思,有所想,结合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写下了小事件,大智慧。 一踏进办公室,同事们正在讨论上课时遇到的那点问题:不听课也就算了,还捣乱,害得我课都上不下去,就想着批评他我一听忙凑了过去,因为班上也有几个这样的,多听听总能吸取点经验,三个臭皮匠总顶得过几个混小子吧。于是,就见几个头颅挤在一块儿,你一句,我一句,唾沫横飞。 今年六月,我刚

    07-22
  • 读《教育在十字路口》后感
    读《教育在十字路口》后感

    1943年法国哲学家、教育家雅克马里坦用他的如椽之笔,阐述了他对教育的理解,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正如在著作《教育在十字路口》的封面上所写教育的目的应在于:借助知识、智慧和爱,使个体获得精神解放,并以此唤醒和释放学生本性中的精神渴望、提升学生的心灵层次。因为唯有当教育成为精神自由的主人、背离技术至上的奴隶之时,其才能真正地摆脱徘徊,走出十字路口,这段话对我的启示尤其深刻。阅读着他的真知灼见,既佩服又羡慕,我明白了教学的乐趣就在于耕耘,哪怕孤独地艰难行走,也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明白了教学的乐趣也在于探索,

    07-22
  • 《孩子为何失败》读书随感
    《孩子为何失败》读书随感

    《孩子为何失败》中有一段文字:在学校里,学生所受的恐惧相当严重事实上,从孩子脸上的表情、声音、动作、举止,我们能明显觉察到大多数孩子都心怀恐惧,而孩子的恐惧会导致失败。 我曾在办公室里见过一位老师辅导孩子,这位老师声色俱厉,然后孩子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是孩子低着头,身体在微微颤抖,根本无法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更生气了,声音又提高了几分贝。现在我知道孩子回答不出的原因了:孩子在恐惧的时候,惊惶的时候,思维是停止运转的。 平时在教学中,有时我也会失去耐心,对答不出题的孩子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想法,不问原因的会觉

    07-22
  • 特殊孩子——考验耐心和爱心
    特殊孩子——考验耐心和爱心

    读《给幼儿教师的建议》后感 翻开《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少一些指责,多一份关爱这个题目一下子吸引了我。因为在日常的工作中,种种的压力和孩子们调皮的举止常常会惹得我发出勒令停止的命令,变成一个凶老师。 书中列举的方老师班的男孩子可真是调皮,不仅这样,他还影响了其他同伴们的生活,但是,方老师并没有发火,也没有将他隔离开其他孩子,而是耐心地观察、倾听,也承受着孩子不良情绪的宣泄,孩子渐渐回到了集体的队伍中。看了这个例子,我想,这个方老师真的让我欣赏到了一个宽容、关爱孩子的老师,她用自己的耐心、爱心和包容之心

    07-22
  • 读《教学勇气》有感——学习于共同体中
    读《教学勇气》有感——学习于共同体中

    每当听到其它学科的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回来后的交流心得。我总觉得我们训练组的老师就像后妈生的小孩没有机会学习。自己只能关起门来教学训练。当我在阅读帕克?帕尔墨的《教学勇气》这本书的时候,发现这本书不容易学习,里面有些观点很深奥,然而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一块璞,它的光芒全藏在字里行间,需要精心打磨才能见到耀眼的、无比珍贵的美玉。果然在我读到第六章学习于共同体中共事切磋有了心灵的碰撞。 世界上没有优秀教学的公式,而且专家的指导也只能是杯水车薪。如果想要在实践中成长,我们有两个去处:一个是达成优质教学的内心世界,一

    07-22
  • 给孩子以自由《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给孩子以自由《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孩子为何失败》一书是约翰霍特根据他的教学日记写出的一本书,这本书记录了约翰霍特再教学实践中发现的种种问题,可是现在这些问题正在我们周围发生着。这本书虽然在讲孩子为何失败,其实本质上不正是在探讨老师为何失败或教育为何失败吗?正如书中所说的我们不应该认为学校是强迫学生听话做事的地方。如果学校只是教导学生必须学习的知识,那我们实在没有真正的教育可言。 我们的教育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我觉得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可是纵观我们的课堂,很多时候学生无奈的被教师牵着鼻子一路前行,不是他们没有想法,是教师不给他们有想

    07-22
  • 让我们真正地爱学生——暑假读书有感
    让我们真正地爱学生——暑假读书有感

    七月暑假临近时,叔同的校园里多了许多朝气蓬勃的来访者,一脸的兴奋,中考结束不久,正期待中;一眼的怀念,叔同的校园曾给他们留下美好的回忆。同时,也给我无限的幸福,因为他们是我曾教过的学生。暑假中的一天,突然又接到他们的电话,要在肯德基店里聚一聚,特别邀请了我。分别了三年,许多同学个儿高了,帅了,酷了,但是我们之间的交谈还是这样的亲切自然,他们也觉得小学同学能这么有凝聚力的班级应该不多。看着他们,我更感到自豪,因为我觉得那几年我们之间的关系让我们不再是单纯师生关系,也正因为这样,今天的我说些话,他们还是那么信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