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培养优秀对话者的地方,提升话语质量,让儿童会对话

栏目:小学教师经验论文
时间:2015-06-20 08:56:22

《课堂,培养优秀对话者的地方,提升话语质量,让儿童会对话》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经验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摘要】对话,是一种交往的态度和能力,这不是自然生成的,也不是轻易能养成的。儿童必须经过有意识的教育才能逐渐拥有和实践这种素质,而学习这种素质的最佳场所就是在课堂。课堂,理应成为培养优秀对话者的地方,这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我们可以通过构建对话型的课堂,把儿童培养成一个争取对话权的人,一个乐于对话的人,一个能够对话的人。
【关键词】对话 话筒权利 话题设计 话语质量
对话,一直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旋律。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语文课堂应该使学生成为优秀的对话者。可反观当前的课堂,一些情况不容乐观:有的学生不敢对话,忽视对话的权利;有的学生不想对话,丧失对话的动力;有的学生不会对话,缺少对话的能力。因此,构建对话型的课堂,让课堂成为培养优秀对话者的地方,是十分必要的。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传递话筒权利,让儿童敢对话
虽然“一言堂”的现象已经是过去式,但在课堂上,教师仍然是能多讲就多讲,生怕少讲就漏掉了。如果在课堂上有一个“话筒”,这话筒大多数时间在教师手中,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取消了学生的对话权。久而久之,学生就对课堂对话产生无所谓的感觉,以致最后连对话的胆量也没有了。王荣生教授说:“阅读对话教学,在教学的层面上实际是一种维权行为,即维护学生的独立思考权,独立发言权。”因此,要使学生成为优秀的对话者,首先应该在课堂上使话筒在师生、生生之间传递起来,形成对话的良好氛围。
1. 师生传递,重在放手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放手,把话筒传给学生,把时间让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比如时下开展的生本教育在课堂上完全转变传统教育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每堂课规定老师讲话时间不超过十分钟,其余时间都交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自主学习。这种做法或许有些极端,但我们在这样的课堂上见证了学生的精彩,对话气息的浓郁。在教师放手后,学生变得胆大,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生生传递,贵在合作
平等对话离不开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这是因为学生之间年龄、心理水平相近,交往中最放松。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品味、讨论、交流,让他们享受学习过程的愉悦。由于学生没有倾听的良好习惯,容易形成各说各的,互不相让的局面。推进课堂小组建设,使学生形成合力将是必由之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话筒将自然地在小组成员之间传递,你发言,我补充,他小结……学生的发言将以编号的形式一一呈现,课堂的对话更流畅了,思维的碰撞更有质量了。比如学习一篇新课文,在汇报预习成果时,小组成员事先已经分好了工,有的朗读课文,有的解释词语,有的指导字形,配合默契,人人都有对话的职责。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对话的权利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重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自我。
二、打造话题设计,让儿童想说话
语文课,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这其中就离不开话题。什么是话题?所谓话题,是指谈话的主题,谈话的中心,也是谈话的范围。话题是联系学生、教师与文本的媒介。大家围绕这个中心各抒己见,并从相互的谈话中获得启示,从而使思维不断深化,从而实现学生向一个优秀对话者的迈进。设计话题不等于设计问题。现在有不少语文课将师生对话曲解为问答,整节课设计了大大小小几十个问题,学生和老师也只是解答了一个一个的问答题,这根本不是对话。一个优秀话题的产生常常是“众里寻他千百度”后的“蓦然回首”。作为话题,它至少具有这样的一些特点:
1. 开放性
生活中,几个人在一起聊天时,不会觉得没有话说,大家围绕一个中心话题,从各自的角度,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可以谈自己的某个看法,也可以就被人的观点材料进行辩论,每个人的思维是发散的。也正由于没有什么限制,所以大家感觉很轻松,参与的积极性也就高。课堂教学中的对话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如果问题答案没有正误之别,只有深浅之分,就能避免学生因害怕答错而不愿参与对话的弊病。从教学实践来看,我们发现,凡是以话题作牵引,学生参与阅读对话的兴趣就浓,课堂的气氛就热烈。同时,由于答案的不确定性,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散开去,从自己的角度来与文本对话,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如教学《最佳路径》时,可以设计一个比较开放的话题:这一篇文章中有三处提到格罗培斯是大师,他称得上是大师吗?这个话题促使学生到文中逐一列举人物的优秀之处,人人都有自己的见解,生成的东西自然就多。
2. 概括性
话题不宜琐碎,用以作为对话平台的话题,应该是对内容的高度概括,有一定的包容性。如果说是一个个问题是“目”,那么话题就应该是“纲”。就教材而言,对话要求力求通过整体带动局部的把握;就学生而言,话题在学生的视野中会变成话题包容的一个个具体的问题,并在对话中就这些具体的问题进行“倾听”和“言说”。每一个话题都可以生发出多个问题。如《天鹅的故事》一文,可以浓缩成这样几个话题:1.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觉得最惊心动魄的是哪一个场景?2.在你的心中,老天鹅是什么样的形象?天鹅群又是怎样一个群体?3.天鹅破冰的场景对你的内心有怎样的触动?在这几个话题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能够把它细化,能够找到解答问题的“点”。例如第二个话题,学生可以从老天鹅当时的神情、动作来谈。在学生对话的基础上,老师适时机智地进行一些追问,这样纲举目张,对话就能够深入地进行。
评价一堂语文课的优劣,不是看老师讲的多少,关键是有多少能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因此,话题设计时,我们还要注意对话过程中人的因素。多为学生着想,设计内容应适应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和亲历情境适宜地融入教学之中。同时,话题设计也应因人而异,尽可能的让不同兴趣爱好的同学有自由选择的空间,从而把课堂教学引向文本的深入,也引向学生心灵的深入,时时与学生共鸣。比如,教学《三袋麦子》时,就可以围绕文中三个人物的做法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做法,学生对话就带有自己鲜明的个性,有些学生更是提出了富有创造性的做法:把麦子吃三分之一,存三分之一,种三分之一。
三、提升话语质量,让儿童会对话
王尚文教授指出:“对话是一种能力,需要学习。”学生并不是想对话,就是能够对话的。如果不具备对话的基本素质,那么就是想对话,也是枉然。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话语规范和技巧,可以提升话语质量,提高对话的能力。
1. 明白对话的规则
对话是自由的,但对话不是任性的,对话应该遵循它的基本规则。这种对话实现以及学生在对话中学习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规则的把握。比如,我们不能在寓言故事《鹬蚌相争》中,说当鹬的嘴巴被蚌咬住时怎么还能讲话?如果这样,童话故事就没有阅读的价值和必要了。事实上,学生在阅读童话故事的收获是很丰富的。从这里我们就应该要了解到,教师在这里的身份,不单单是阅读者,还应该是教育者、引导者。当学生的认识产生偏差的时候,教师就应适时引导学生正确地解读文本,让学生产生对文本正确的认识,从而提高对话的质量。
2. 做足对话的准备
现代哲学家解释学认为,所有的理解都是在前理解的基础上展开的,前理解的品质自然会影响后理解的品质。因此,在学生对话之前,可以设计一些“预备”作业,比如,我们在解读一个文本的时候,可以事先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课外延伸的资料等等,这样就能对文本做一个全面的、细致的、正确的解读,为课堂上展开有效对话做足准备。
3. 掌握对话的格式
学生毕竟是学生,有时甚至连基本的对话礼仪都不懂,导致课堂成了斗嘴的场所。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好好熏陶,加以提醒,如在每次对话时可以建议学生使用常用的格式,每次发言前加上“我认为”“我觉得”“我建议”“我补充”之类的字眼,就可以让对话有更多的和谐之音。学生对话的话语常常不够规范,课堂俨然成了病句的滋生地。教师可以先用文本中的例子引路,使学生一步步运用规范优美的语言来对话。像教学《苹果里的“五角星”》一文时,可以让学生模仿课文最后一句“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式”来说说生活中的其它体现创造力的例子。由于有了文中的例子,学生的对话就非常有质量。“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让游客自己用脚踩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解数学应用题的方法。”“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作文的开头与别人不一样。”……
语文教学具有对话型。教师要以对话的情怀对待学生,对待教学,对话精神贯穿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优秀的对话者,才能最终达成语文教学的目标。
推荐小学教师经验论文
  • 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的评价
    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的评价

    今天,有两堂我们校际教研组的区公开课,我有幸在教研员的支持下,为这两堂课做主讲,下面呈现的是我的讲话部分内容 从上学年开始,我们都在思考并设计主题式教学设计,今天呈现的两节课天体的运动与日月食正是我们第六组思考的一个主题教学内容中的两堂课。纵观我们的一至五年级教材,和宇宙相关的主题内容有许多,我们将这些内容重新梳理并组合成一个主题:天体在运动(PPT)。在这个主题下,我们设计了这样几个课时:(PPT)天体的运动;太阳高度的四季变化;月相;日月食。这四课的内容,天体的运动属于母课,也就是另几堂课的基础,因为

    07-22
  • “生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对“生本”的十点思考
    “生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对“生本”的十点思考

    1、第一点思考生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在以往教学中,我们经常谈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我认为这两种理念是有相同之处的,都是要我们教师充分重视学生的地位。我们常常在听课中发现,教师迫不及待地赶进度,不给学生很多空间和时间去思考和表达,而以单方面的灌输来代替知识的习得。很多老师也经常有这个疑问,很多数学知识只要告诉学生一个结论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花一节课甚至几节课时间来验证,推理,弄得一辛苦,说不定有些学生仍然不懂。教师的任务到底是什么?我认为,教师承担的任务是启动学生的思维,而不是简单地将知识告之学生,学生知其然更要

    07-22
  • 好的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好的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我认为好的教学设计是在对教材进行充分的解读,和对学生的学情进行深入的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分析是备好课的前提。书本上的知识是一种贮存状态的知识,课堂教学过程就是要把这种贮存状态的知识首先转化为传输状态的知识,然后通过学生的学习再把传输状态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贮存形式。而这两种知识形式的转化过程与方法,由于受多种形式的制约,课本上是很难把它们全都写出来的。因此只有对教材进行分析与研究,才能把握和完成知识形式的这两次转化。 好的教学设计还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充分的了解,要从学生知识基

    07-22
  • 小学生阳光成长反馈册作用初探
    小学生阳光成长反馈册作用初探

    课题提出的背景:近几年由于国家对农民工更加关怀,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但是这些农民工中却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能力和条件将自己的子女安置在其所在的城市,只能将其留在家中,由父母一方留下照顾,或夫妻双双进城而将子女托付给老人或者亲戚朋友。这就给学校教育带来很大麻烦,特别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这些孩子来说基本为零。鉴于此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研究制作了中小学生阳光 成长反馈册并试行一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题概念的诠释 小学生阳光成长是指学生每天的在家和学校的学习成长情况,生活快乐健康状况。反馈

    07-22
  • 老师课堂教学调控的认识与实践
    老师课堂教学调控的认识与实践

    低年龄孩子学习的好坏取决于他的学习兴趣。怎样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由始至终都跟随你老师的脚步,这就要看一个老师课堂调控的水平。 以前我教的孩子也多是低龄段孩子,也有高年级的。会发现明显的不同年级的孩子上课你需要的调控手段那可以说是截然不同。 高年级的孩子,已经比较懂事,用比较传统的调控手段,例如规定,上课的规矩已经定下来,他们在学校里也有类似的规定,所以他们自觉不自觉的都会照着规定来。还有讲道理,他来学习的重要性,他坐到教室的目的,你在课前讲一通大道理,也能激励孩子上课认真学习,因为他们已经

    07-22
  • 课堂教学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

    提倡了多年的素质教育,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措施,但收效还是很不理想。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课堂教学又是教学工作最重要的一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 几十年来,我觉得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应该定在探索、创新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上,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能力的发展以及展现其能力的满足感,课堂教学才会真正体现出其育人的本质功能。 一、 带着兴趣,带着问题引入 例如,在讲授古诗《静夜思》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感,首先讲一段思念故乡

    07-22
  • 数学教学论文:“认数”与“计算”教学漫谈
    数学教学论文:“认数”与“计算”教学漫谈

    建国初的小学数学课本就叫《小学算术》,这一叫法一直延续到1977年,由此可见,计算在中国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现在的教材叫《小学数学》,但里面涉及到计算领域的内容还是相当可观的,特别是每一年级的期末考试卷中,与计算有关的分值至少要在90%以上,甚至更多。因此,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从来不曾改变过,也不会真正会有大的改变。重视计算能力培养,应该从认数教学抓起,所以,我今天的讲座题目就叫:认数与计算教学漫谈。因为只有1个小时,所以不能面面俱到的谈,只能是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说明观点,不成熟之处,请大家及时与

    07-22
  • 学情分析,让课堂重现生命活力
    学情分析,让课堂重现生命活力

    现在的孩子,讲什么都没兴趣唉,越是精心准备,越是没法上 学生不配合,再好的设计也没办法施行我们常常会这样的抱怨,似乎都是因为学生的冷漠、无知、厌学,才使我们的教学无法顺利进行,真的如此吗?试想:我们讲的是学生已知的,他会想再听一遍吗?我们讲的都是参考书上有的,学生自己就能看明白,他为什么还要听你唠叨? 德国教育家克拉夫基说过衡量一个教学计划是否具有教学论质量的标准,不是看实际进行的教学是否能尽可能与计划一致,而是看这个计划是否能够使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教学论上可以论证的、灵活的行动,使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借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