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栏目: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19-04-22 15:22:15

《人教版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小马过河》教学设计》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课文内容分析:《小马过河》是第五单元的第三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马帮妈妈把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的时候,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小马问老牛,老牛说河水很浅,而松鼠说河水深得很。小马只好回家问妈妈,妈妈叫小马去试试,最终小马过了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人说的是不是对的,要动脑筋思考,并亲自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全文共8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故事。第1、2自然段写老马和小马住在马棚里,一天,老马请小马把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小马愉快地答应了。第3至6自然段写一条小河挡住了小马的去路,他去问老牛,老牛说小河“水很浅”“能蹚过去”,松鼠却说“深得很哩”,小马很为难,只好回家问妈妈。第7、8自然段写妈妈耐心地引导小马,最终小马勇敢地尝试,小心地蹚到了对岸。
  本文对话精彩,尤其是对话时的提示语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性格特点。老马、小马、老牛、松鼠4个角色,说话语气符合自己的身份,且由于对话内容不同,人物说话的语气也富于变化。“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儿事吗?”妈妈是用商量、询问的语气与小马说话,显得温和、亲切。牛伯伯是一位长者,见多识广,说话语气十分肯定。松鼠因为亲眼见到自己的同伴淹死在河里,所以他十分焦急,说话时大喊大叫。
  课文配有3幅插图。第一幅图画的是小马来到河边与老牛对话的场景,对应了课文的第4自然段。小马微笑着询问,老牛也是笑眯眯地回答,可见小河在老牛心目中是很浅的,所以表情轻松。第二幅图画的是松鼠跨开双腿,张开双臂拦住小马,对应了课文的第5自然段。松鼠的动作夸张,表情紧张,难怪松鼠会说小河“深得很哩”,小马的表情也随之变得惊讶与犹豫。第三幅图画的是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再次来到河边,小心过河的情景,对应了课文的第8自然段。此时小马嘴巴张得大大的,眼睛瞪得圆溜溜的,表情虽然还是很紧张,但能够看出小马在小心翼翼地尝试过河。远处的老牛淡定地看着小马过河,松鼠则用双手捂着腮帮子,好像随时准备大声呼救。这些插图都可以帮助学生感受人物的心情和说话的语气,进而深刻地感受到人物的形象。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遇到问题而不知如何解决,正如“小马过河”这个故事中的小马一样。小河挡住去路,老牛和松鼠给了小马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小马就不知道如何取舍了,因此在学习本课时,教师可以立足本单元的重点“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得到启发,那就是“遇到问题,要想办法,并且去试一试”。同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本单元前两篇课文,对单元重点已经有了初步感知,那么在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时,一定能更加清楚、流畅地表达。
 同时,本课人物对话丰富有特点,因此教学时也可以围绕这一语言训练点,让学生在有声有色地朗读中感受人物的形象与性格。
  教学目标:
  1.认识“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愿、意”等8个字,会写“愿意、麦子”等10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用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4.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学重点:
  1.学习识字、写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学难点:
  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导入,引发思考
  (一)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引入课题: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引导学生思考:小马为什么过河?小马过河了吗?小马过河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了吗……
  过渡语:孩子们,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童话故事《小马过河》吧!
  二、初读课文,多元识字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独立读。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完后把课后双横线里的生字多读几遍,圈画出本课生字。
  2.合作读。读给同桌听一听,同桌有不会读的字词,帮一帮。
  3.集体对读
  (1)检查朗读。刚才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真好!现在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逐个自然段检查朗读)
  (2)相机正音。提示学生“坊”是多音字,在“磨坊”中读第二声,还有一个读音,读第一声,在“街坊”这个词中变调,读轻声。 “棚”是后鼻音,注意韵母是“eng”。“挡”读第三声,不易读准,可组词“阻挡、挡住”。
  (二)分类整合,多元识字
  1.第一组:生字“棚、磨、坊、蹄”,看图识字。
  观察“马棚”、“磨坊”、“马蹄”的图片,识记生字。
  2.第二组:生字“驮、突”,编口诀识字。
  如:“驮”(大马驮东西),“突”(狗从洞穴中突然钻出)。
  3.第三组:生字“哎、哩”,语气词归类识字。
  复习拓展:吗、呀、呢、啊,开火车读。 三、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紧扣提示语朗读,了解小马过河的起因
  (一)轻声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思考: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呢?
  1.指名回答:小马答应帮老马把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
  2.老马是怎么跟小马说的,小马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请三位同学读一读第2自然段,一人读老马的话,一人读小马的话,一人读旁白。同学们仔细听,看看你最欣赏谁的朗读。
  (二)学生反馈,教师相机指导朗读老马和小马的话
  要点1:欣赏老马的朗读
  (1)“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儿事吗?”读出了老马不是命令小马干活,而是十分和蔼可亲,和小马说话是商量、询问的语气。
  (2)“高兴”这个词读得好,表现了老马为小马的懂事感到十分开心。
  (3)带着这样的感受与体会再次朗读。
  要点2:欣赏小马的朗读
  (1)小马“连蹦带跳”这个词读得好,读出了小马非常乐意帮妈妈做事的语气。
  (2)“怎么不能?”引导学生换个说法“我能帮妈妈做事”。读出了反问的语气,强调了小马很愿意帮妈妈做事的肯定语气。
  (3)带着这样的感受与体会再次朗读。
  要点3:不欣赏老马和小马的朗读
  可参照“要点1”和“要点2”,对学生进行引导,并指导朗读。
  (三)师生合作读第1、2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3至6自然段,抓住人物语言朗读,了解小马第一次过河的经过
  (一)自由朗读第3至6自然段,并思考:那小马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了吗?
  指名回答:小马没有把麦子驮到磨坊,因为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
  (二)围绕小马“为难”的心情,指导朗读
  1.没能把麦子驮到磨坊,小马的心情怎么样呢?引导学生找到“为难”一词。
  2.你从第3至6自然段的哪些词句读出了小马的“为难”,请用你喜欢的符号标注出来。
  (三)学生反馈
  1.学习第3自然段,通过第一处“为难”,体会小马不知道该怎么办。
  (1)指名答:小马为难了,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过河。
  (2)采访小马:此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呢?通过“河水哗哗地流着”体会小河水流湍急,小马不敢尝试,不知道能不能过去。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一读描写小马心理活动的句子。 (3)引导学生关注描写小马心理活动的句子中“?”和“!”这两个标点符号,体会小马内心为难。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2.学习第4至6自然段,通过第二处“为难”,体会小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1)指名答:老牛说水很浅,松鼠说水深得很哩,他们俩对小河不同的看法也让小马很为难。
  (2)通过观察第一幅插图,体会老牛和小马的人物形象。
  ◇指导学生观察图上老牛表情轻松,笑眯眯的。指导读好老牛的话,读出简洁、干脆的语气来。
  ◇指导学生观察图上小马面带微笑,因为他面对“不知道小河能不能蹚过去”的问题时,知道去请教老牛(此处可联系前文“小马嗒嗒嗒跑过去”,也能体会出小马的心情轻松),而且老牛的回答,也让小马很开心,他可以过河,把麦子驮到磨坊去了。指导读好小马的话。
  (3)通过观察第二幅插图,体会松鼠的人物形象和小马的心理变化。
  ◇请学生观察图画上的小马和松鼠,和同桌演一演。图画上松鼠跨开双腿,张开双臂拦住小马,松鼠的动作夸张,表情紧张,小马的表情也随之变得惊讶与犹豫。抓住松鼠和小马的表情与动作,指导学生表演。
  ◇指名表演反馈,结合插图来评价,指导学生抓住小马“吃惊”和松鼠“认真”这两个关键词,读好人物的对话。指名朗读。
  (4)分角色朗读第4、5自然段。
  (5)学习第6自然段,思考: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话,小马决定怎么做呢?请一位同学朗读第6自然段。
  ◇指名回答:小马决定还是回家问问妈妈。
  ◇小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指导学生体会小马实在“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抓住“叹了口气”和两个“!”体会小马的为难,再次带着感受朗读。
  (四)师生分角色朗读第3至6自然段
  过渡语:一条小河挡住了小马送麦子的去路,小马十分为难,不知道是过河好,还是不过河好,最后只能十分为难地回家找妈妈,后来小马过河了吗?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小马过河》这个故事。
  五、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一)发现规律。在田字格中呈现四个生字。仔细观察,你发现这四个字结构有什么特点?(“愿”半包围结构,“意”上下结构,这两个字都有“心字底”;“该”和“刻”都是左右结构,一个左窄右宽,一个左宽右窄,这两个字都有“亥字部”。)
(二)重点指导。师生合作发现“愿”的重点笔画,“厂”的“一撇”要写长,写舒展,给里面部分留出足够的空间。
  (三)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四)学生先描后写,教师巡视指导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
  (五)集体讲评。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屏幕呈现,然后师生合作讲评。评价指向关键部件和关键笔画。
  (六)抄写词语“愿意、为难、四周、立刻、吃惊、认真、脚步、难为情”。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游戏激趣
  引导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齐读课题。小马带着词语向我们跑来了,同学们还会读吗?
  (一)“小马过河”游戏。巩固词语:愿意、麦子、应该、立刻、磨坊、街坊。
  (二)指名朗读词语
  1.愿意 麦子 (都是轻声词)
  2.应该 立刻 (“该”和“刻”字形相近,注意区分)
  3.磨坊 街坊 (“坊”是多音字,注意读音)
  过渡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马没能将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因为岸边的老牛说水很浅,可松鼠却说水深得很哩。到底能不能过河呢?小马很为难,决定回家问妈妈。后来小马到底过河了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学习课文第7、8自然段,读好人物对话,读中体会人物形象
  引导语:请同学们把书翻开语文书64页,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7自然段,用直线画出妈妈说的话,用曲线画出小马说的话。
  (一)指名反馈
  (二)读完这段话,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第7自然段都是妈妈和小马的对话哦!
  (三)怎样才能读出恰当的语气,读好对话呢,和你的同桌合作着读读吧!同桌练读对话。
  (四)品读人物对话,指导朗读,感受人物形象
  第一组对话
  妈妈问他:“怎么回来啦?”
  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
  1.指名两人合作朗读。
  2.通过学生评价来指导朗读。你喜欢小马的朗读吗?
  要点(1):喜欢。因为他读出了小马难为情的语气。
  ◇小马为什么会难为情呀?指名回答,引导学生体会小马之前是兴致勃勃地答应帮妈妈做事,现在不仅没能把麦子驮到磨坊,而且还返回了家,心里是十分不好意思的。 ◇所以文中用——“难为情”来形容你此时的心情。出示“难为情”的词卡。指名读,齐读。
  要点(2):喜欢。因为他读出了小马说话结结巴巴的语气。
  ◇从“……”和两个“我”字看出来小马很不好意思,所以说话都吞吞吐吐的。
  ◇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这句话。
  要点(3):不欣赏妈妈和小马的朗读,可参照“要点(1)”和“要点(2)”,对学生进行引导,并指导朗读。
  3.妈妈的朗读,有人喜欢吗?
  要点(1):喜欢。小马没能将麦子驮到磨坊,妈妈却没有责怪小马,反而关心地问他为什么回来了,说明妈妈很爱小马,读起来要很温柔。
  要点(2):喜欢。她读出了问句的语气。
  要点(3):不喜欢,可参照“要点(1)”和“要点(2)”,对学生进行引导,并指导朗读。
  4.抓住“难为情”这样的关键词,我们就可以读出恰当的语气了。 女生读妈妈的话,男生读小马的话,合作朗读。
  第二组对话
  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
  小马说:“是啊!牛伯伯也这么说。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
  1.通过师生互动和评价的方式指导朗读。你欣赏谁的朗读?
  要点(1):老马妈妈,你的这个问句读得特别好。其实这是个反问句,你是通过反问的语气强调了那条河是很(浅的)!谁再来读一读。
  要点(2):小马,说这句话的时候,你的心情是——?(很纠结,很委屈)是啊!牛伯伯说河水很浅,可松鼠偏要说河水很深。你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谁再来读读看。
  要点(3):小马,你在说“是啊”的时候,心里其实是认同谁的意见的呀?(牛伯伯)。明白了,所以你才用很肯定的语气来说,还用上了“!”呢!
  2.关注句子中的标点,也能帮助我们读出妈妈和小马恰当的语气呢! 男生读妈妈的话,女孩读小马的话。
  第三组对话
  妈妈说:“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
  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
  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1.通过采访的方式指导朗读。谁的朗读更打动你? 要点(1):我喜欢妈妈的朗读,妈妈没有直接告诉小马答案,而是连着问了小马两个问题,我觉得妈妈是个非常聪明的妈妈,善于引导孩子思考,妈妈说话语气十分温和与慈祥。
  要点(2):我喜欢小马的朗读,他读出了结结巴巴的感觉。
  ◇引导学生发现,这里是本段第二次出现省略号,但小马的心情还和第一次说话结结巴巴时,是一样的吗?
  ◇引导学生体会出小马两次说话结结巴巴心情不一样!他更难为情了,因为妈妈连着问了两个问题,他都没有思考过。
  2.对呀!所以,小马这次不仅说话的语气结结巴巴,而且还——(低下了头)。看,准确的动作描写,也能帮助我们读好小马说话时的语气呢!谁再来读一读。
  3.其实小马低下了头说的这句话正是回答了妈妈问他的“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而妈妈问的“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小马是没有回答的,所以妈妈继续引导——(指名读妈妈最后说的那句话)
  4.请大家再去读读妈妈的话,看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1)读——指名反馈,读出妈妈“亲切”的语气。引导学生体会妈妈对小马的关心与鼓励。
  (2)说——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妈妈要小马怎么做呢?体会 “光”在句子中是“只”的意思,“别人”指的是老牛和松鼠。
  (3)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妈妈说得对不对呢?
  (4)再读——齐读妈妈的话,感受她的这份亲切和智慧。
  5.师生分角色朗读第7自然段,整体回顾妈妈和小马的三组对话。
  (五)创设情境,师生互动,体会故事内涵
  1.采访小马:听了妈妈说的话,现在你准备怎么做呢?指名朗读第8自然段。
  2.出示第三幅插图,观察小马的表情是谨慎小心的,远处的老牛淡定地看着小马过河,松鼠则用双手捂着腮帮子,好像随时准备大声呼救。相机指导朗读。
  3.指名两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8自然段。师引读:小马下了河,小心地蹚到了对岸。他发现——(生读)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4.同一条河,为什么老牛、小马、松鼠对河的深浅说法会不一样,再想想之前妈妈曾说过“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很显然妈妈是赞同老牛意见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引导学生通过比一比动物图片,让学生明白:原来老牛说水深,松鼠说水浅,是因为他们的身高不同。老马和老牛说法一致,是因为他们的身高一样。小马说河水不深不浅,是因为他的身高在他们之间。这些动物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的。
小结:有了妈妈亲切地指导,小马开动脑筋,并且亲自试一试,终于蹚过了小河。
  三、根据提示,讲述故事
  1.这么有意思的故事,同学们愿意讲给大家听听吗?故事很长,我给大家一些词语提示,分行齐读。

 
  要求:四人小组合作讲故事,注意将故事讲完整哦!自由练习。
  2.指名讲故事,师生共同点评。
  四、依托故事,说说看法
  引导语:有个小朋友在听了《小马过河》的故事后,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了下来,想请问下大家是否同意他的说法。
  (一)出示感受,指名谈看法
  1.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所以老牛和松鼠对小马撒谎了。(不同意 因为老牛高大,河水刚没小腿,很容易蹚过河。对于老牛来说,河水当然很浅。而松鼠矮小,他亲眼看见自己的同伴淹死在河里。对于松鼠来说,河水当然很深。所以说老牛和松鼠对小马说的话,不是撒谎。)
  2.小马向很多人请教,是对的。(同意 不清楚的事应该向别人请教。)
  3.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同意 因为别人的经验有时只适合别人,不一定适合自己。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发表看法: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小马只有自己尝试后才能知道。)
  4.什么事都要自己尝试,别人的话不可信。(不同意 别人说的话是对还是错,首先要动脑筋想一想,不能一概认为别人说的都不可信。其次也不是什么事都得亲自尝试,危险的事就不能试。)
  (二)你读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呢?(围绕“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尽可能去试试”谈启发。)
  五、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一)发现规律
  在田字格中呈现四个生字。仔细观察,你发现这四个字结构有什么特点?(“掉、伯”都是左窄右宽。“麦、突”是上下结构,“麦”是上大下小,“突”是上窄下宽。)
  (二)重点指导
  “突”是上窄下宽,注意上下两部分不要写分家 ,第六笔“横”是主笔,要写长。
  (三)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四)学生先描后写,教师巡视指导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
  (五)集体讲评
  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屏幕呈现,然后师生合作讲评。评价指向关键部件和关键笔画。
  (六)抄写词语“麦子、突然”
  六、分享故事,实践延伸
  回家后,同学们可以借助课后词语的提示,将《小马过河》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板书设计:

推荐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 联系本义,区分形近字,进而理解引申意义
    联系本义,区分形近字,进而理解引申意义

    进入两年级,随着识字量地增加,和汉字造字方式地渗透,识记单个汉字的问题已不大了。到了两年级,出现最突出的问题是,由于大量生字地增加,以及小学生本身的识辨能力和知识面的欠缺,对于汉字中大量的形近字缺少辨析能力,易混淆,易错误。如:未和末这两个字笔划完全一样,只是两横长短不一样,学生经常搞错。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区分呢?于是我上网查找了这两个字的本义。未的本义是指夏季果树枝叶正茂,还没结果。这样一说学生也就理解了,树的枝叶是长在上面的,所以一横在上面。还没结果,还没真正成熟,也因此上面这一横短一些。末的本义是指明

    07-22
  •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一、说教材: 课文《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一首儿童诗,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 课文分二课时进行教学,我上的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对课文朗读感悟,激发对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自然的愉悦。 3、学习诗歌表情达意的方式,仿写诗歌。 三、教学流程: 通过谈话进行导入,引出课题,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分节读课文,喜欢谁学习这一句话,分句学习2-3节,最后学习第四小节的上半句,进行仿写诗歌,全文诵读。 四、说说教法与学法: 1、采用多种方法

    07-22
  • 也谈二年级写话训练,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
    也谈二年级写话训练,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

    低年级学生是学习习作起步阶段,低年级写话起步教学是否成功,对学生今后的作文水平影响极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孩子要培养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教师应该从二年级开始,根据语文课程安排,以语文教材中和其他课程教材中的情境图以及学生生活为内容,指导学生选取富有层次性的写话训练内容,用完整的一句或几句连贯的话,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表达一个场面、一种景物、事件的精彩部分和自己的新奇想象等,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 一、寻找和整合写话训练素材 本学期主要采取这样

    07-22
  • 情感在感悟中提升——教学《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有感
    情感在感悟中提升——教学《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有感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里那懂事的小男孩(小兵)、那无奈却又倍感欣慰的妈妈、那心地善良的售货员阿姨以及她那乖巧的女儿都让我如此感动,耳边总是回响着小兵那言不由衷却令人心灵震撼的话语:不,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他知道,爸爸常年病着,家里生活不富裕,还得给爸爸买药,他懂得心疼妈妈。也许,他幼小的心灵还没有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也许,他没有能力像《三个儿子》里的儿子那样为妈妈做一些尽孝道的事情,但是,他能够理解妈妈,知道心疼妈妈。这个年龄的孩子,大都以自我为中心,常常以哭闹来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真是难以想象,他小小年纪

    07-22
  • 字词学习有妙招第一单元反思
    字词学习有妙招第一单元反思

    字词的学习对低段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二年级和一年级相比,二年级现在的字词在量和质上都有了飞跃。字词的认识是学习课文的基

    10-12
  • 二年级教材上册《狼和小羊》听课例谈体会
    二年级教材上册《狼和小羊》听课例谈体会

    最近听了二年级教材上的《狼和小羊》一课,因为开课时间较晚,二年级的这一课已经上完,所以上课者是放在一年级里上这节课的。 一开始教者用词语导入,分两组,左边是可怜的小羊、温和地说、争辩;右边是亲爱的狼先生、气冲冲地说、找茬儿,让学生的两组词语中先感受主人公的不同形象。 然后通过学故事演故事编故事设计教学过程,思路清晰。 一、学故事,扎实细腻,体现生态氛围 具体在学习这则寓言故事时,引导学生用划一划、找一找、读一读的学习方法学好狼的第一次找茬,学生读、说、演,学习过程细腻完整。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第

    07-26
  • 16中国红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16中国红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7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小节,还写了两个生字。 1.全班听写身、安两个生字。(写完后四人小组内互相批改,不正确的进行订正。) 2.出示句子,按课文内容填空: 东方升起的( )是红的,春天开放的( )是红的,( )身上的衣服是红的。迎风( )的国旗也是红的。 3.指名学生背诵第一小节。 二、读长句,品味红。 1.你们刚才背诵的是小诗的第一部分, 红色越来越清楚了,句子也变得越来越长了。 在第二部分中也有四

    01-09
  • 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回顾上文,引入新课(一)上节课我们一起度过了三个传统节日。出示传统节日:正月初一春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 4月5日前后清明节(二)我们在春节(出示词语:贴窗花、放鞭炮),在元

    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