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克与千克的数学日记

栏目: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18-02-13 15:27:35

《认识克与千克的数学日记》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克与千克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让学生建立克与千克的质量概念,丰富与拓展克与千克的具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充分的体验
1.掂一掂、称一称
通过比较同种物体的重量、不同种物体的重量,发现:同种物体比轻重,有时看大小就能得出结论;不同种、大小也不一样的物体比轻重,轻重明显的可以掂出来,不明显的则需要通过各种秤称出重量再比较。
在掂、称的过程中,注意不同种、大小不一样、但重量一样的物体比轻重。如1千克的1袋洗衣粉、1千克的2个小柚子、2袋糖……让学生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受1千克的重量,在比较中获得更多的体验,从而理解类似“1千克铁和1千克棉花一样重”这样的题目。
2.想一想、找一找
1千克的物体比较好找,1克或几克的物体则比较难找。我则在课前导学单中,提示学生:可以直接利用家中的电子秤找,可以通过与1分硬币对比找,也可以用第一单元学过的估算方法找。
结果学生就找到了很多,有药丸、有A4纸的四分之一、有小饼干……尤其是运用估算的方法,找到非常多的物体,如:1袋菜园小饼净重量是50克,里面数到大约有50块小饼干,那么1块小饼干就大约是1克。
课堂上,我还让孩子们幸福地体验了一下:小组合作,将带来水果和零食放在一起,先估算再用电子秤验证,谁估得最接近的,水果就归谁,孩子们甭提有多兴奋和投入了,他们边品尝着美味,边说:我吃了一个110克的橘子。我吃了一个60克的枣子……这样的数学课不仅让他们学到了知识,还让他们感到很幸福。
二、灵活的解答
尽管课堂上体验了很多,但因为缺乏生活经验,有些学生还是无法正确估计出物体的重量,在解题过程中表现得毫无对策,无从下手,甚至纯粹的胡乱猜。这时,就需要一些解题策略,如能通过学生讨论得到,则更好。
1.参照物比较。如在填写物体的重量时,利用参照物比较的方法很重要,学生却不善用这一方法。有学生填1本数学书重20千克,却没有想到自己的体重也不过20多千克,如果能想到,肯定不会犯这样的错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要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强记一些物品的重量。如:一个鸡蛋大约重60克、一个小朋友大约重30千克、一个苹果大约重200克……这样,在建立一个可供参照的物品重量的基础上思考,解题的正确率明显提高。
2.排序比较。如“有四样物品,有四个重量,请你对号入座,进行连线”的题目,可以采取从大到小排列的方法来解决。四样物品从重到轻很明显为:1筐菜、1只鹅、1盒牛奶、1块橡皮。四个重量从重到轻也很明显为:30千克、3千克、500克、20克。那么,最重的物体和最大的数量连,最轻的物体和最小的数量连,很快就能把问题解决了。如遇到物体数比重量数多的情况,则还是需要各种对比来排除。

3.部分与整体比较。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带了很多家用的弹簧秤、电子秤来。但各种弹簧秤秤面上的数字是不同的,有的是0.5千克一格的,涉及小数学生看不懂。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秤最多可以称多少?如一圈是2千克,半圈就是1千克,半圈的一半就是500克。
总之,直接感受和间接推理的方法,让学生轻松认识克与千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量感。
推荐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沪教版有答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沪教版有答案)

    沪教版上海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一、( )里最大能填几? 8 ( )<35 ( ) 7<61 4( )<15 4 ( )<23 ( ) 9<53 ( ) 5<41 二、 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请用两种方法分拆 158 174 129 622 三、计算 54= 24+6= 486= 284= 40+8= 164= 588= 48= 56-8= 326= 5+55= 12-124= 71+6= 40-65= 四、应用题: 1、二年级三班共有同学32人,平均分成4组。 1)每组有几人? 2)每组有7颗球,全班

    07-21
  • 新课程背景下关于计算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呈现和利用的思考:反思《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新课程背景下关于计算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呈现和利用的思考:反思《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在原课标的基础上新增了运算能力这一重要的关键词,可见,运算能力应是学生必须具有的数学应用技能之一。计算教学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法则和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者结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生成性资源,而教师如何进行有效呈现和利用谈几点思考。 一、计算教学中呈现学生多种思考,优化算放,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磨砺 本节课上的两幅情境图都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算法,所以我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在计算203=60中,

    04-11
  • 《认识线段,画线段》教学反思
    《认识线段,画线段》教学反思

    线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学生早已在生活中不自觉地认识了线段;陌生是因为线段是几何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低,学生的感性认识远远超过了理性认识,要以纯数学的角度去理解有些难度,要有一定的空间观念才行。 基于以上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我在教学本节课的时候,教学目标就很明确了,就是要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概括总结来认识线段。在设计时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和教学目标主要体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首先从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中的主人公米奇和唐老鸭遇到的问题从米

    09-20
  • 用字母表示数的评课稿
    用字母表示数的评课稿

    一、联系生活,唤醒已有认识,在上课开始时,陈老师搜集了一些生活中和字母有关的图片,比如生活中常见的扑克牌和肯德基标志等,通过这些图片上的信息,让学生唤起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了解用字母表示在生活中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在扑克牌中,字母表示特殊的数,有一些地方表示一些名称等。同时对以前数学旧知的回顾,学生发现用字母表示其实在以前的数学公式中已经出现过了,比如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周长公式,运算律等,让孩子进一步感知:用字母表示数其实我们还是比较熟悉的,为后面开展教学做一个良好的铺垫。 二、动画视频,激发学习兴趣

    01-05
  • “分”字里藏着多少奇妙的数学秘密
    “分”字里藏着多少奇妙的数学秘密

    在教学认识除法中的第一课时内容认识平均分时,我首先引出了分这个字:小朋友们,今天曹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字,分(板书:分)读作什么?学生齐读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分东西,比如:开学了,老师给同学们分本子,分小组等等,但在这个分字里究竟藏着多少奇妙的数学秘密呢?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研究吧! 随后请学生来分6个桃:把6个桃分成几堆,可以怎样分?(这是书上的原话)学生们反应很快,一双双小手刷刷地举了起来,都希望

    09-11
  • 故事导入,有趣又激趣《9的乘法口诀》培训反思
    故事导入,有趣又激趣《9的乘法口诀》培训反思

    阿湖镇黑埠中心小学 尹璐,今天,我们培育站的王思坤、袁月阳两位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同课异构《9的乘法口诀》。程琳、郭晓媛为我们贡献了一节《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四位教师对于教材理解深刻,对课堂把控精准,为我们呈现了四节高品质的课堂。 今天我主要想说说《9的乘法口诀》这两节课。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乘法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并形成乘法基本计算能力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学习《9的乘法口诀》之前

    12-26
  • 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听课记录
    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听课记录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老师带来一位客人(小精灵),听说你们爱动脑筋,她带来一些问题。 大屏幕出示: 小精灵带我们来这里是北京鸟巢 里面正在表演节目呢,再看看,好多人呢,小

    11-04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听课记录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听课记录

    教师:张莹莹(东郊) 学生:文城中心三3 一、课前交流,复习导入: 1、听说回答问题最积极,今天愿意把你们最优秀的一面表现出来吗? 考考你们:3007=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550= 6200= 504= 你能说说你的算法吗?*4乘以5等于20,再添上一个0等于200 123= 605= 380= 同意的拍拍你的小手 最后一个式子有些困难,但还是答对了 2、填一填: 10个一百是() 30个一百是() 10个三百是() 同意的拍拍你的小手 揭示课题:继续学习同一位数的乘法。 二、学习口算乘

    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