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道德教育原理》读书心得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18-11-12 15:05:36

《杜威《道德教育原理》读书心得》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道德教育原理》这本书收录了约翰•杜威有关道德教育的24篇文章,详细介绍并讨论学校德育和社会道德教育这个源远流长且切合现实生活与教育的话题。杜威首先表明的要点是,道德原理与人类的社会生活是不可分离的:学校是一种社会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杜威强调儿童独自、亲身探究,道德并非是个个体行为,也是一个情感问题。在儿童与他的生活天地的互动中,情感居于首要地位并与思维同在。这一点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可以一味地灌输知识,或者训练技能,应考虑到儿童的情感、态度,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关注其价值观的形成。

杜威本人说过:“在生活的实际冲突中,个体必须有能力立足,敢说敢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你或者我都曾有过这样的言不由衷、言行不一的行为和烦恼。读到这我才明白,原来这样的我们是缺乏“品格的力量”,我认为就是说我们的品格缺乏力量,有待锻炼与提升。身边也有具备“品格的力量”的人,应该向他们学习,同时身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重视学生“品格的力量”训练与培养,这样才能够造就一代代“有能力立足,敢说敢为”的青年与公民。

杜威在第一章教育中的道德原理第一节学校的道德目的提出教育者—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的职责就是一定要使儿童和青年生气勃勃地获得尽可能多的观念……直接的道德教学的影响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在数量上相对而言也是比较少、在影响上则比较轻微。因此,这种范围更广的、间接的和生动活泼的道德教育领域,通过学校生活的一切机构、手段和材料对于品格的发展,就是我们现在所讨论的主题。提纲挈领地概括了本书的主题,以及他的道德教育观点。我很赞同他的观点与想法,但是感觉在中国这种国情下,距离这种理想状态仍路途漫漫,需要我们一代代教师的不懈努力。

第一章教育中的道德原理的第二节学校集体给予的道德训练,杜威指出,“儿童必须受到有关服从的教育,而且也要接受有关领导才能的教育。他必须具有自我指导和指挥别人的能力,进行行政管理的能力,以及负担与其职位相称的责任的能力”,这些观点也令我耳目一新,试问我们平时在工作中,又仔细思考过如何训练所有孩子的领导才能吗?有试图让他明白自我指导与指挥别人的重要性吗?有曾切实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责任担当吗?

杜威还指出:“学校的智力训练和道德训练、获得知识和品格成长的令人遗憾的分离,只不过是学校没有被设想并建造为一个自身内部就有社会生活和价值的社会机构的一种表现。……教师对学生道德生活的关心往往采取警惕学生不能遵守学校规则和秩序的形式。从此时儿童的发展立场来判断,这些规章制度或多或少是传统的和专横的。他们是为了现存的学校工作方式得以继续下去而必须被制定出来的规则;”不愧是教育大家,杜威非常明了当前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的困境与问题,也特别清楚孩子们对当前状况的感觉。认识到这些问题,在教育教学中,就应该尽力去克服这些不足,真正把儿童放在中心。

第一章教育中的道德原理的第三节来自教学方法的道德训练,杜威指出,“儿童天生就期望有所贡献,行动和服务。”在教学中,我们也能体会到这一点,但我并没有认真去思考并利用好这一点,现在我想如果能充分发挥孩子们的这一点天性,是否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否课堂会更成功呢?他还指出:“恐惧是一种几乎肯定要进入的动机,----当然并非一定是身体上的恐惧,害怕得如此极端以至于变得病态和使人气馁。……人们根据儿童认识外部标准的能力来对其做出评判。较弱的儿童逐渐失去其对能力的感觉,承认其连续而持久的低劣地位。”这些话语让我似曾相识,并再次产生对那些胆怯、学习有困难的孩子的同情与心疼,他们总是像愧对老师一样,有些在老师面前甚至不敢大声说话,眼神躲闪,怎么办?我对这些孩子一般是亲切地交谈,有时摸摸头,犯错的时候忍住脾气,耐心分析和指出问题,总之多些鼓励和关怀,少些责备和苛责,渐渐地他们就不那么胆怯,也没那么抑郁和恐惧了。

杜威在这一节还写道:“当工作的动机是未来的而不是现在的时候,积习很深的拖延就会发展;当对工作的评判不是基于目前的需要和目前的责任,而是依据外在的结果诸如考试、获得提升、进入中学、考取大学等,虚假的判断标准就会被创设出来。”没有什么事情本身值得去做,而只是为某一确实重要但尚不可及的目的作准备而已,因而这样的教学方法通常对不同的学生产生不同效果,有强烈动机的人对遥远的成功很有吸引力,而对于性情豪爽的人则会无动于衷。”现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不正是如此吗?从刚进入幼儿园开始,就为了上一所名小学,上小学时是为了考个好初中,上初中是为了考个好高中,上高中是为了考个好大学,上了好大学是为了以后找个好工作。学生永远在为未来做准备,永远都在为又高又远的目标而努力,没有立足于事情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这样的后果就是产生很多压力,有些孩子不得不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就算坚持到最后考上了大学的孩子,也存在许多迷茫:所学习的专业是否是自己喜欢的?毕业后自己打算从事什么工作?大学期间自己应该做哪些方面的准备?人生该如何规划?

第三章教育即指导的摘要指出,“虽然书籍和对话作用很大,但是通常过分地依赖了这些方法。”难道事实情况不是如此吗?儿童天生好动,却屡屡每每被要求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地学习原理、知识,学校应更多地创造活动机会,使学生参与这些活动,这样使他们对于自己的力量和使用的材料、工具都得到“社会的意义“。这也是为什么现如今我们提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原因。

第五章教育的目的的第三节教育上的应用,“如果家长或教师提出他们‘自己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正当目标,这和农民不顾环境情况提出一个农事理想,同样是荒谬可笑的。”在第四章杜威就指出教育本身并无目的,它就是它自身的目的,只是家长或教师等才有目的。教育者应该审视自己在工作中是否想当然地设定了自己的教育目的,当然我认为参照必要的教育大纲还是必要的,所要注意的是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来确定。
第八章课程中的游戏和工作的第二节可用的作业,杜威提出“做错的机会也是一个附带的条件”。杜威说道,这并不是因为错误是件好事情,而是因为太热心选择不准有发生错误机会的材料和工具,就要限制学生的首创精神,使学生的判断力减至最小限度,并强迫学生使用远离复杂的生活情境的方法,以致学生所学得的能力毫无用处。杜威将学生所犯的错误是诱发学生首创精神和提高判断力的因素,这一点我很认同,许多发明与创造就是在偶然间或错误时被发现的,错误确实是学生首创精神和判断力的驱动力,就和科学家们只有经历一次次敢于实验的错误才最终取得优越成就的道理是一致的,作为教师,一定要改变偏见,正视错误。

第十章教育的价值第二节课程的评价,杜威提到工具的价值,“就是所学习的课题所以有价值是因为课题以外的目的”。并类比一个生病的儿童的食物。杜威总是善于类比,前面也提到过譬如盲人点灯、游泳学校等。

第十一章劳动和闲暇的第二节目前的情况,亚里士多德说:“所有为金钱而从事的职业和降低身体状况的职业,都是机械性的,因为这种职业剥夺智慧的休闲和尊严。”杜威赞成这个说法,并说这句话是永远正确的。我也赞同。现代社会的很多人工作只是为了工资。教师承担着培养新一代人才的重任,教师职业不仅仅是满足教师生活需要的重要来源,也应该是教师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体的平台。如果仅仅看成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未免太可怜和可悲。教师这份职业需要一定的素养、一定的天分,也需要有激情有动力,正如杜威所说:“任何教育如果只是为了传授技能,这种教育就是不自由的、不道德的。”如果一个人对工作有激情,就可以忍受遇到的挫折、不挑肥拣瘦,永远能够战胜挑战,发现机遇。

第二十四章我的教育信条,杜威在这一章列举了他的五条教育信条:第一条,什么是教育;第二条,什么是学校;第三条,教材;第四条,方法的性质;第五条,学校与社会进步。第一条什么是教育,杜威写道:“我认为受教育的个人是社会的个人,而社会便是许多个人的有机结合。如果从儿童身上舍去社会的因素,我们便只剩下一个抽象的东西;如果我们从社会方面舍去个人的因素,我们便只剩下死板的、没有生命力的集体。”第二条什么是学校,杜威写道:“我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在前面第四章教育即生长的第三节发展概念的教育意义,杜威就指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因此教育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是立足于现在所做的事情本身的价值意义,学校是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存在着的。第三条教材,“我认为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第四条方法的性质,“我认为方法的问题最后可以归结为儿童的能力和兴趣发展的顺序问题”。第五条学校与社会进步,“我认为教育是社会进步和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

杜威《道德教育原理》这本书里面有许多箴言警句,指出了众多教育现象及问题,受益颇多,仅看一遍两遍想法感悟毕竟有限,需要继续不断拜读。里面不乏生动类比及神话、历史、艺术知识,也不时体现他尊重差异、注重实践、关注民主的思想,不得不佩服杜威作为一代大师知识的博大精深与深邃。他认为道德教育存在于一切科目之中,使我更加相信小学英语课堂也是德育的阵地;他所倡导的“学校社会化”更加树立了“学讲”课堂的稳固地位,“学讲”课堂体现的合作、探索、实践、交流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他的观点不谋而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多读大师名家著作,沿着大师的步伐,一步步探索,争取学以致用、不断进步。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用爱去教育——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用爱去教育——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无意间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名字:李镇西老师,我就去网上查了一下。原来他是全国优秀语文教师,1999年他的《爱心与教育》一书出版,获得多项大奖。在师范时我也看过这本书。 看了以后,李老师的还债说让我印象很深刻。长久以来,教师总把自己的地位抬高,认为学生必须听教师的话,教师除了给学生上课,就与学生没有太多的情感纠缠,在当下的教育大背景下其实不然。李老师在书中这样说:我其实是很不适宜当老师的,因为我性子太急了。同时他又说自己具有独特的优势拥有一颗童心。这颗童心,促使李老师在用心爱着学生的时候,更是用心去感受学生的

    07-22
  • 不容忽视的小小细节——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不容忽视的小小细节——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前言】我曾经阅读过《窗边的小豆豆》、《海伦娜的奇迹》、《成功母亲的7大教育法则》等关于成长、关于教育、关于爱的书籍,并写下了《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让阅读进驻孩子的心灵》(读《海伦娜的奇迹》有感)、《改变一下视角吧》(读《成功母亲的7大教育法则》有感)等读书笔记,感受了期间的真情、真爱,也常常因书中人物的睿智、豁达感动不已。 现在握在我手中的是一本影响力极大的著作《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说真的,在拿到书之前,我对它一无所知,然而看着封面上分享全美最佳教师的爱心和智慧、让孩子变成

    07-22
  • 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教育能改变吗》观后感
    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教育能改变吗》观后感

    为了完成任务,带着几分无奈和几分好奇,在网上下载观看了纪录片《教育能改变吗》。然而纪录片中所述内容深深地触动着我,也引起了我内心深处的思考。 在《教育能改变吗》视频里也都是很真实地反映,比如对高考的反思:高考不改革应试教育还是不能去除,学校教育和学生的发展还是老一套模式,甚至在近几年人们对高考反应快达到顶峰的阶段,出现了一个个偏离教育本质的事情。学校还是以考试为出发前提,学校领导者以能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出更多高分和前几名的学生为骄傲,老师们如同一个个流水线上高负额的机器一样,制造着一个个雷同的,经过反复操练

    07-22
  • 从“构建优先原则”说学生的合作学习———《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
    从“构建优先原则”说学生的合作学习———《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

    最近学习了姜大源教授的《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现就对本书第四章职业教育的教学论中第三节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结合我在教学实践应用的学生合作教学谈点浅显的体会。 当前的职业教育应该提倡构建优先原则,即基于行动、生成和构建意义的学,学生主动存在(p225页),我在教学中采取学生的分组合作学习旨在改变传统学习方式中学生的依赖心理,有利于学生自主地探索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一、学生分组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合作学习的环境 可将班级按35人分成若干个小组,设立组长,有组长负责,根据组

    07-22
  • 从《豪猪的哲学》想到的
    从《豪猪的哲学》想到的

    最近在读于丹的《论语》心得,看到她引用的这样一个故事:有一群豪猪,身上长满了尖刺,大家挤在一起取暖过冬,但总不知道保持怎样的距离才最好,太远借不着热气,于是就往一起凑凑;一旦凑近了,尖刺就彼此扎着身体,于是又开始疏离;但又觉得冷了终于豪猪们保持了最适当的距离,又得到了群体的温暖。于是我也想到我们师生之间也可以保持适当的距离,也能产生最大的教育作用。 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往往希望走进学生的心灵,这当然是最高的境界。其实对学生一种有距离的教育也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对成熟的肯定。在学生的成长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

    07-22
  • 在这样一个寒假里阅读着过生活
    在这样一个寒假里阅读着过生活

    每每与旁人闲聊时,提及自己的职业:我是教师,对方便会投射过来羡慕的目光。这是个好职业呀!每年都有近3个月的带薪假期,想怎么着就怎么着,爱干嘛就干嘛,能天天休息,有多么得幸福。被人这样一美言,往往也会心头一热,到了放假的日子,便给自己开列了一箩筐那么多的计划:阅读专业类的书或杂志;上网搜集论文资料;整理这学期的教学心得,写点反思、随笔什么的;准备下学期的教案;每天临帖写几个毛笔字;学画中国画然而随着时光飞逝,日子一天一天过去,胸中所怀的那点举世惊人的计划在时间的流里,早已成为过眼云烟了。放假这人便在浑浑恶恶

    07-22
  • 超越恐惧——《教学勇气》读后感
    超越恐惧——《教学勇气》读后感

    当我是个年轻教师的时候,我热切地盼望这么一天:我对教学了如指掌,我如此称职、如此有经验、如此有力量,所以我走进任何教室的时候都不再有害怕的感觉。可是现在,我才明白那一天永远不会到来,我总会有恐惧,但我不必置身心于我的恐惧之中因为我的内心世界景观中还有我表达和行动的天地。 《教学勇气》中的这段话,使我心中与之产生强烈共鸣,这段话仿佛就为我迄今为止的教学生涯做了最恰当的注释。十七年前,当我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心中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充满期盼,充满自信,总觉得有一天我能对教学了如指掌,在课堂上无所不能。但现在,

    07-22
  • 脚踏实地,终有超越——读《听那成长的拔节声》有感
    脚踏实地,终有超越——读《听那成长的拔节声》有感

    在阅读《听那成长的拔节声》这本书时,总是非常喜欢尹老师在每一章节开头的那一段引文。在夏之篇中尹老师提到,日复一日的工作看似雷同,却对每一个人的专业发展起着积累经验、积蓄内力的作用。我们千万不要因为付出多而收获少就放弃努力,专业的提高是量变积累后达到的质变与飞跃。她用一位美国运动员的例子很好地诠释了这一过程,所以,只要踏实地走过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我们在专业成长方面终究会有超越的那一天。翻开夏之篇,尹老师带领我们见证了她的专业提升之旅。 首先,她强调团队合作的精神,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团队的力量。她从一次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