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幼儿教师 > 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 

期望是一种催化剂--《教师的第一本书》读后感

栏目: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时间:2015-06-12 20:13:46

《期望是一种催化剂--《教师的第一本书》读后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子曰:“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夫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期望,有一种巨大的力量。作为一个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有所期望,期望可以使教育发生化学反应,可以说是帮助教育成功的催化剂。
教一年级孩子的语文学习,写好字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一直比较重视带领孩子开一个好头。对于书写较好的孩子,我常投以赞许的目光并且毫不吝啬地夸奖他们是“小小书法家”,一个个得此称号的孩子,书写越来越有劲,进步也越来越大,即使有时因为笔画位置的摆放问题影响了书写效果,我还是及时地给予安慰。可即使老师非常重视,可总有一些小朋友不能端正地书写,对这一部分孩子,我争取多和他们交流,在交流中发现他们的长处并给予及时的肯定,然后提出建议,手把手地教他们写一些基本笔画,当有一点进步时,及时地表扬并联系家长给与相应的支持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期待与信任,同时也给家长以信心,取得家长更大地支持。这样在一次次地鼓励中,慢慢地,慢慢地,作业本上的字越来越工整,越来越漂亮……
曾经教过一个名叫小龙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很差,家长也没有多少时间管理,只能借助老师的管理任其发展。面对他,我多抽时间检查他的个人卫生、各项作业,同时抓住每一个可能的契机和他聊天,让他感受到我的关心,当发现他作业及时不整洁但是速度比较快这一特点时,极力地表扬,并充分表达我对他的信任,并与他约定,只要他下次作业能再工整一点就请他做班级的背诵组长,有了这样的约定,有了这样的目标,他真的写工整点了,于是他成为了我们班的一个背诵组长。并且背诵越来越快,书写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学习进步越来越大,慢慢地起到了带头作用,甚至在期末***中得到了100分的好成绩!
可见,老师的期望对孩子而言是多么重要!孩子们就像一朵朵小花,需要老师的关怀与期待给予他们滋润心灵的阳光雨露!
推荐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 读《教师轮流讲座的实践与思考》有感
    读《教师轮流讲座的实践与思考》有感

    长假八天,终于有空闲静静地坐下来,翻开《早期教育》教师版,细细领略里面的每一篇文章,收获颇丰,特别是《教师轮流讲座的实践与思考》更是让我茅塞顿开。 其一,绍兴柯岩阮社幼儿园改革例会制度,压缩事务性会议,把教研的主动权还给老师,每半月聘请园内的一位教师轮流坐庄式进行专题讲座,讲完后大家研讨。 我的思考:让每位老师都有机会做专家,在给老师们压力的同时也是给了她们无限的动力。 其二,幼儿园对于老师们遇到的苦难提供帮助,如老教师不会做PPT,就由教研组长帮忙做并且帮忙操作;新教师的讲座内容不够深入,年级段主任帮助

    06-22
  • 《课堂深处的精彩》读后感
    《课堂深处的精彩》读后感

    在90课时培训的时候,培训机构下发了雷玲老师主编的《课堂深处的精彩中外教育对比赏析》一书,本书的标题是最吸引我的,参加工作11年了,也一直反思自己的课堂,自己的教学,却从没有真正的领悟课堂,我真的感觉自己的教学需要追寻课堂深处的精彩。可能大家会认为对于一个幼儿教师选择这本书不是很合适。因为这本书大多数讲述的都是中小学生的教育案例,但我认为这本书中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是值得我们所深思的。以往读很多的教育理论类书总是觉得说的有道理、有同感和共鸣,但是只停留在情感上的认同,读后仍然不能对实践有帮助,实用而可操作

    06-22
  • 读《在教学中要学会自我调控》一文有感
    读《在教学中要学会自我调控》一文有感

    今天晚上,我看到了一篇名为《在教学中要学会自我调控》一文,被这篇文章深深地吸引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进行自我的调控,是有效开展日常教学活动必备的教育艺术,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那么,教师如何做到恰到好处的自我调控,是推动教学过程进展,实现教学目标的条件。在本学期我园开展了每位教师的半日教学活动的规范过关,结合本文和我的所思所想,谈自己的粗浅感悟: 文中写到:当教师一走进教室,教师的体态语言就开始表达情意了。有经验的教师是非常重视用体态语言来调控教学活动的。的确,我这次聆听了中班的多位年轻教

    06-22
  • 读后感:波克和他的书
    读后感:波克和他的书

    波克8岁生日的时候,爸爸妈妈送给他一件礼物。在那个时期,对于他们一家来说,买一本带有绘画插图的故事书是要不少钱的。波克开心极了,这是一个大惊喜,她捧着书左看右看,在屋子里欢快的奔跑,父母脸上也露出幸福的笑容。寒冷的夜空下,那座破旧的屋子里温暖肆意。 波克把书当成了宝贝,时刻捧着,看见一张张美丽的插图,他已经沉迷于书中奇妙的世界,即使有很多字不认识,他还是不厌其烦的看了一遍又一遍。 半年以后,书已经有些脏,封面上还有果酱打翻后留下的痕迹。那时,波克还因为这件事伤心了很久。 波克十岁生日的时候,父母送给了他第

    06-22
  •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

    寿光市营里镇幼儿园刘俊荣 自从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本书,对我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启发。启发我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 苏霍姆林斯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一个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孩子的人,对于他的教育故事,一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就是:一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一个4岁的女孩摘下了校园的花房里新开的最大的一朵玫瑰花,从容地向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她为什么要摘花,就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

    06-22
  • 学做好妈妈——读“家教”优秀作品有感
    学做好妈妈——读“家教”优秀作品有感

    虽然当了十五六年的妈妈,但始终觉得自己算不上好妈妈,在女儿悦悦成长的很长一个时期,只要工作需要,不论心里多急,也把她撇在一边不管不顾的,因为处理的不够好,也落了不少埋怨。同时,对孩子的引导缺乏耐性,有时说着说着就火了,教育效果并不理想。直到她初一下学期有了明显的青春期逆反迹象,敏感而易怒时,我才猛然一震,意识到自己的教育存在很多问题。为此,近两年,只要外出,我都买两本与家庭教育有关的书读。今年寒假又买了两本;《像犹太人一样教育孩子》、《巴菲特给儿女一生的忠告》,读后,收获很大。 这两本书的共性,都反映了犹

    06-22
  • 生命的意义——《教师感动中国》读后感
    生命的意义——《教师感动中国》读后感

    5.12已经成为了人们心中永远的痛,一周年了,网络、电视、单位的援助工作一桩桩一件件把我们拉回了一年前,惨烈的一幕又一幕让人心有余悸,一个一个熟悉的名字不断出现在脑海,禁不住翻开了《教师感动中国》一书。谭千秋、袁文婷、吴忠洪、王敏、张米亚、周汝兰一个个原本也和我们一样如此平凡的人物,在这次大地震中,他们用行动和生命来诠释了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来证明自己无愧于人民教师的这一光荣的职业,他们崇高的师德感动了我们,感动了中国,感动了全世界他们用鲜血甚至生命维护师尊,铸就了师魂。 虽然书中的描述已不陌生,因为在网

    06-22
  • 我的师傅,我的财富——《听那成长的拔节声》读后感
    我的师傅,我的财富——《听那成长的拔节声》读后感

    听那成长的拔节声,书名起得恰到好处,另人对此书很是向往。品读其序言,就能够感受到这是一本十分贴近我们一线教师的书,就如作者在序言中提到的草根化的案例等语句,处处体现着此书对我们教师的价值。看来,这是一本能够陪伴我们度过漫漫暑假的好书。 作者巧妙地借助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很好地诠释了一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全过程,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文学功底:嫩蕊细开、碧莲荷花、红枫绚烂、踏雪无痕,那么地富有诗意。当我品读到我与师傅之间的动人故事章节时,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师傅支老师。 零四年八月,刚从学校毕业的我,或许还怀揣着

    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