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幼儿教师 > 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 

读写,方能成其“家” ——《走向教育家》读书心得

栏目: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时间:2019-05-07 09:44:20

《读写,方能成其“家” ——《走向教育家》读书心得》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读书,向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老师,我知道,你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刚踏入讲台的你,憧憬着每一节神圣的课堂。你用尽心思翻阅一切可以“为你所用”的资料,教科书、教案、练习册、小说、杂志,甚至是名人传记……只是为了上一节令学生令自己满意的课。

这是多么好的一种人生境界啊!我是真真喜欢的。

如果,你还很年轻,那就这样长此以往下去吧。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那就不停地读书吧,——专业的,非专业的,只是因为爱读书,所以,才会在读书中找到你学习的榜样,才会找到巨人的肩膀,才会变革自己的教学方式,才会更长远地为学生的未来着想。当你蓦然回首,那曾经在教育事业中徜徉的渺小自卑的自己,已经长成一位挺拔伟岸的白杨。

如果,你已不再年轻,那也请你拾起书本。如果,你只想在读书中让自己不再孤独忧伤,那也请你坚持读下去吧。不论是心灵鸡汤,还是专业理论,都会让你或多或少地从文字中找寻到那个曾经追梦的青年,再努力一把,只为留住青春的影子,只为那一群活在当下的懵懂的学生。

在《走向教育家》这本书中,我看到了《李镇西的“读书欲”》这篇文章。文中最吸引我眼球的是他读过的书名。我细细地数,——古典类24本;文学类38本;教育类22本;人文类24本;杂志类17本。一共125本书!

李镇西在文中说:从教20余年,我一直在不停地阅读,这已经成了我的生存方式之一——或者干脆说,“阅读欲”就是我的“生存欲”!这种“阅读欲”源于自身的危机感。学问的功底,学识的功底,使我如饥似渴地阅读。……这些著作不仅开拓了我的思想视野,更主要的是,它们让我越来越明确地意识到自己的身份:“我是一名知识分子!”从那时候,我就提醒自己,尽管我也许一辈子都只是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但这不妨碍我在三尺讲台上通过语文教育传播人类文化精华,以行使一个知识分子推动社会进步的神圣使命。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有远比“语文”更广阔的人文视野。

再反观我的阅读,都只是为了自己“喜欢”,一种作为人的一种阅读的需要,而不是作为一名教师的阅读需求。

我读林清玄的散文集,只是因为在那样一个境遇里他的文章能治愈我的“庸人自扰”;

我读大冰所有的书,只是因为我渴望过上那种“既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迹天涯”的生活;

我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只是因为想要在她写的文字里找到“自由的模样”;

我读王崧舟《诗意语文》,只是因为我口口声声对学生的承诺——让“诗意”自然栖息于语文课堂和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我读《论语》,只是因为拼音版的有注释的《论语》可以成为我的床头书;

我读《聊斋志异》,只是因为在我童年的记忆深处有对鬼狐神妖故事的情有独钟……

当“薛瑞萍”的名字就在那“倏忽间”被我听到之后,我便开始尝试着模仿她的阅读之路,《日有所诵》成了我和学生每学期必读的书籍,经典、唯美,令人神往,那是高贵的灵魂在诉说,你听——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带上藤黄,带上花青,那里的秋叶很浓很浓……

于是开始买她的书看,于是就真的把她当成了自己学习的榜样。和学生一起阅读,《爱的教育》《鲁滨逊漂流记》《繁星·春水》《泰戈尔诗集》《孟子》《三字经》……这是一段多么美好的时光!

把世界带进教室,把诗意带进人生,在阅读中,我知道自己的使命,我要培养真正的人,而不是考试的机器!我不仅是家长嘴里“教得可好,这个老师!”,而且是家长眼中“对学生真好,这个老师!”

我想,这就是读书的信念,阅读不仅让我的语文课堂变得丰满而有深度,而且让我能一直走在“向上”的台阶上,获得生命的滋养与启发。
写作,向未来《走向教育家》中有一篇《魏书生——坚持写作》的文章。魏书生说:这些年来,我一直坚持记两种日记。一种是工作日记,另一种写所思所感,写风土人情,写善良的学生……11年来一天不缺,已经完成110多万字了。

这篇文章选自魏书生在2000年出版的《班主任工作》一书。又是一个20年,魏书生又完成了多少万字的书稿!

我们都想问他这样一个问题:你又当书记又当校长又当两班班主任,还要教两班语文课,还有23个社会兼职,你哪有时间看书写作呢?

魏书生说:我看书、写文章不是加重了负担,延长了工作时间,相反的是为我节省了不少劳动时间,减轻了负担。正因为读书、写日记、写文章,才使我初步进入了科研式劳动的境界,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工作效率。

这让我不禁想到了我身边的一位年轻的班主任,她的网名叫“阿拉小仙”。她和家长学生一起写博文,每日写博的她已经写了近900篇文章;她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每日晚上十二点必推送一篇文章。

认识她,是在一次德育宣讲会上,她演讲的题目是《只管盛放,无问西东》。

她的爱好,我猜,有很多。

她一定很爱美。因为那天,我看到她的大手提包不仅装有几本书,还有衣服、鞋子和化妆品。

她一定很爱学生。因为那天,我听到在她的故事里,都是学生的身影。

她一定很爱读书。因为那天,我看到在几分钟的空闲里,别的老师都在饶有兴趣地聊工作说学生,可她却静静地翻开书本旁若无人在读。

是的,若你真心爱上这份忙里偷闲的愉悦时光,你就会像“阿拉小仙”一样,这种累却是在真真切切地享受人生。

再来说说自己吧。坚持写了二十二年日记,有时鼓足了勇气,就会每日写上一篇,甚至有时每日还会写上两三篇;有时,因为工作忙不过来,就会几天写一篇文章。所以,虽然整理出来的文章结集了7本样书,可是,再回首看这些文章,好像并有多少可以拿来阅读的价值。

曾听过何捷老师的“如何由写作随意转向写作专一”的读写专题讲座。他说,在他成名前,他也很喜欢读书写作,只是很随意地写,今天写课堂,明天写学生,大后天写心情,只是一时的“想写”,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因为“写”而成名。后来,他听张祖庆老师的建议——专注写自己最感兴趣最想研究的专题,坚持写下去,就会形成自己的“模式”,就会形成自己对某一方面知识系统的认知,并能给学生相对系统科学的真知灼见。

果然,他写自己的“作文教学”。现在,他已经是“游戏作文”“百字作文”的创始人和倡导者。

所以,我希望自己也能进行深入的思考,找到自己喜欢的“教育契机”,慢慢积累成长的动力。

书中说:教师要养成及时总结的习惯,要及时捕捉自己所听、所见、所读、所经历到的有价值的东西,定期梳理零星思考,把“专题性反思”的点点滴滴进行逻辑梳理,最终揭示规律,深化教学认识。

写,就是积累研究的素材;写,就是行走时留下的印记;写,就是让理性升华的体验;写,就是让理想变为真实的永恒。


读写,只是为了遇见那个最优秀的自己,只是为拥有真实学力,只是为拥有那一片无声无息、安静如夜、澄澈清明的湖泊。

朋友,就让我们一起行走在读书写作的美丽风景中,——因为,希望再望,未来已来。
推荐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 感悟名师对幼师职业的理解与认识——《幼教名师成长案例解读》读
    感悟名师对幼师职业的理解与认识——《幼教名师成长案例解读》读

    《幼教名师成长案例解读》一书,捧在手里,未曾翻启,就开始了自身教育生涯的回忆。从事幼教工作20余年,却总觉得幼儿教师越来越不会当了,平日里,常和朋友们诉苦,现在的孩子难教,家长难缠,检查居多,分身乏术,没有时间去专心学习,也没有时间去钻研业务,渐渐地荒废了专业,缩小了胆子,不是怕孩子有不安全举动,就是怕家长有不满意情绪,不曾想那些名师一路是怎么走来了。 带着渴望在书中搜索着名师的大名,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娓娓道来,一个个名师呈现眼前。挚爱幼教工作的朱静怡,她利用榜样的力量,在现实中变革,抓住机遇腾飞,用心自我

    06-22
  • 用爱温暖孩子——读《用心灵赢得心灵》有感
    用爱温暖孩子——读《用心灵赢得心灵》有感

    现在的孩子任性、娇惯、懒惰、不守规矩。与同事谈及此事,都有同感:也许我们没有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深处,也许今天的孩子承受了太多的压力,也许他们真的没有理解学习的真谛?我感到迷惘、彷徨。 最近,我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用心灵赢得心灵 》一书,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李老师说:作为一个好老师应具备情感、思想、智慧这三种素质,要做一个反思性教师,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平凡的工作,不停的读书,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写作,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索,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这句话深深地启发我们,

    06-22
  • 《培养孩子越玩越聪明的80高招》读后感
    《培养孩子越玩越聪明的80高招》读后感

    读一本好书,可以放飞自己的心情,愉悦身心;读一本好书,可以提升内涵,增加更多的正能量,充实到工作生活中去。在园级好书漂流中,我阅读了一本《培养孩子越玩越聪明的80高招》,通过阅读其中的内容,并且在读的过程中联系实际,我发现书中所说的内容真的很实际很有用,值得我细细品味! 对于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就是游戏,最好的智能开发形式就是玩,而这本书就是向我们读者解密,聪明是玩出来的技巧。引导孩子在充满乐趣的挑战中,迈向天才之路。正巧,我即将带班的孩子正是刚进幼儿园的小班孩子,在学前的暑期暑假班中,我已经见到了我可爱

    06-22
  • 不受束缚  自由成长——《小人国》观后感
    不受束缚 自由成长——《小人国》观后感

    观看了纪录片《小人国》感触很深,里边的幼儿园教育形式让我很震撼,我觉得这样的教育形式才是真正的为孩子的成长所起到帮助。纪录片拍摄的是一个真实的事件,讲的是北京郊区的一所名为巴学园的幼儿园里所发生的几个事情片段。如果没有事先告诉我这是发生在幼儿园里的故事,我可能会以为拍摄的地方会是托儿所,因为在我们周围的幼儿园都是建造的像城堡宫殿那样美丽的建筑物,很少看到像家庭院落一样的,所以还真想不到这就是一所幼儿园,可能在这样的幼儿园里会有更多的温馨,就像家一样。 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很凶很霸道的小男孩池亦洋。小小年

    06-22
  • 《多元智力教与学的策略》读后感
    《多元智力教与学的策略》读后感

    [成书背景] 1983年,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其《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当八种智力被应用与教学策略时,美国的琳达.坎贝尔、布鲁斯.坎贝尔、迪伊.迪金森即本书的三位作者,他们和教师们共同分享了学生在学习上所取得的令人激动的突破。他们的很多工作经验都贯穿在本书中,用以说明当教学的策略体系得到扩展时,当使用不同方式学习的机会增加时,教育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多元智力教与学的策略》一书,2004年1月,由霍力岩等翻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发行。 [内容摘要] 全文结构工整,共分十一章。第18

    06-22
  • 读后感:波克和他的书
    读后感:波克和他的书

    波克8岁生日的时候,爸爸妈妈送给他一件礼物。在那个时期,对于他们一家来说,买一本带有绘画插图的故事书是要不少钱的。波克开心极了,这是一个大惊喜,她捧着书左看右看,在屋子里欢快的奔跑,父母脸上也露出幸福的笑容。寒冷的夜空下,那座破旧的屋子里温暖肆意。 波克把书当成了宝贝,时刻捧着,看见一张张美丽的插图,他已经沉迷于书中奇妙的世界,即使有很多字不认识,他还是不厌其烦的看了一遍又一遍。 半年以后,书已经有些脏,封面上还有果酱打翻后留下的痕迹。那时,波克还因为这件事伤心了很久。 波克十岁生日的时候,父母送给了他第

    06-22
  • 我读《和孩子一起跳舞:给中国幼儿教师的50封信》
    我读《和孩子一起跳舞:给中国幼儿教师的50封信》

    [成书背景] 笔者吴放旅居美国二十余年,1996年第一次回国,应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史慧中老师的邀请,与中国的幼教同行进行了座谈,并为《幼儿教育研究》杂志写了第一篇文稿,从此打开了为国内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专业刊物与电台撰稿的大门。《和孩子一起跳舞:给中国幼儿教师的50封信》收集了笔者自1999年以来为北京的《学前教育》、山东的《幼教园地》以及《父母必读》等杂志上写的50篇文章。 《和孩子一起跳舞:给中国幼儿教师的50封信》一书, 2006年2月第一版,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发行。 [内容摘要] 《和孩子一

    06-22
  • 努力做好幼儿活动中的支持者
    努力做好幼儿活动中的支持者

    周末在家,细细拜读了我国伟大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的两篇文章《师范生的第一变变个孙悟空》、《师范生的第二变变个小孩子》,有了以下体会。陶先生用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提醒我们教师该有的变化与行动,教师要转变与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要把教育变为活教育,教育要顺应时代的变化,跟上科技的飞速发展,摒弃过去那种填鸭式的教育。学习孙悟空有理想、有抱负,做事有目标,为达目的不辞辛劳,虚心求学的态度。人不可无目标,没有了目标,就像迷失航向的小船,孤单地漂在海面上,一个浪涛袭来,小船随时就打沉了

    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