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附属小学《草原》教学设计

栏目: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19-12-27 15:53:46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草原》教学设计》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课文内容分析  《草原》这篇课文选自我国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时写下的《内蒙风光》。作者用及其清新、优美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辽阔美丽的草原和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全文脉络清晰,行文流畅,可以说这是一篇堪称融自然美、人情美、语言美于一体的佳作。作者以细腻清新的语言记叙了初入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深情讴歌了蒙汉同胞的民族情谊。

  课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自然段,描绘了天空、草地、小丘、羊群、骏马和大牛所构成的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第二部分为第2、3自然段,描绘了陈巴尔虎旗的主人们迎接远方来客的情景,“男女老少”“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生动再现了草原由静寂变得热闹的情形;第三部分为第4、5自然段,描绘了作者到达目的地后,主人热情接待客人、主客联欢和话别的情形。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東全文。文章以行踪为序,移步换景,由景及人。

  本文语言优美,写景文字诗情画意,叙事部分娓娓道来,情景交融、生动感人。在表达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把写景和感受融合起来写。从“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进而产生“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的感受,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进而产生“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的感受,并且想“久立四望”,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情因景生,景因情美,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二是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景象写得具体可感。如,把绿色小丘比作只用绿色渲染的中国画,把草原比作“无边的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骏马大牛也“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丰富的想象使景物的描写更加形象、生动,充满画面感,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草原风情。

  二、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的主旨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但对于没有亲自到草原过的孩子来说,草原即是遥远的,又是陌生的,因此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和文本展开丰富的想象,使学生感受到草原风光美、人情美。

  三、教学目标

  1.会写“毯、陈”等8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4.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初步体会作者先写景象再写感受的写法。

  2.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预学,检查字词

  1.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天我们一起跟随老舍走进陈巴尔虎旗的。齐读课题《草原》。

  放声朗读课文,看看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生自由读)

  【设计意图:通过自由朗读描绘草原的优美语句,初步感受草原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借助预学单,小组分享重点字词。

  3.指导书写:毯、襟、涩三个字。

  4.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一碧千里 明朗 柔美 云际 舒服 境界 翠色欲流

  渲染   勾勒 回味 洒脱 低吟 迂回 热闹

  5.出示句子,朗读体会。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轻轻流入云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

  6.默读课文,分享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

  预设:美丽、风光旖旎

  (板书:风光美 人情美)

  二、整体感知,质疑梳理

  (一)理解内容,提问质疑

  预设:为什么这么写草原又写了人呢?为什么说“而并不茫茫”?

  (二)梳理疑问,聚焦主问题:草原的风光美在哪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一)快速浏览课文,概括第一段“风光美”在哪些景呢?画出相关的句子,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预设:蓝天、小丘、羊群、骏马和大牛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开启寻“美”之旅

  共学提示:

  (1)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草原美的语句,把你的感受简单批注在旁边。

  (2)小组围绕一处景物讨论,全班交流。

  小组借助关键词语、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和资料等方法围绕一处景物展开讨论。

  【设计意图:出示自学提示,借助关键词语、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和资料等方法,让学生深入体会文本,成为课堂正真正的主人。】

  (三)汇报交流,归纳小结

  1.句子一: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预设:引导学生体会草原的空气新鲜,作者高兴。

  2.句子二: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引导想象,指导学法。在你脑海中“一碧千里”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预设:看不到尽头)

  (2)创设情境:有去过草原的吗?想象画面谈谈。

  (3)指导朗读:借助一碧千里读出草原的绿和广阔。

  一起把这感觉读出来。

  3.句子三: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白色的大花。

  (1)比喻的修辞、动静结合。

  (2)这么美的语言,这么美的草原,怎么不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4.句子四: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1)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

  (2)“翠”是什么颜色?那为什么不说绿色要说“翠色”呢?区别在哪里?班上学过国画的同学能给同学们解释一下什么是“用绿色渲染”吗?理解两个关于中国画的专业术语。(“渲染”就是用颜色来涂抹画面,而勾勒就是我们用笔进行描边,勾画一层轮廓。)

  (3)出示课文插图,说说哪一处是“渲染”,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渲染”和“勾勒”两个词语比较抽象,运用书内插图通过直观的图像学生更易理解。】

  (4)轻声朗读,理解“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是一幅怎样画面?

  (5)方法点拨。“蓝天共碧草一色,这哪里是绿色在流动,这分明是生命的泉水在流淌。”(指板书)难怪老舍先生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我们读书不仅要读懂字面的意思,更要用心去领悟,用情去体验,用想象去补充,更要读出文字背后含着的意思。

  (6)老舍为什么会用“渲染”这个词来描写草原?(“勾勒”指划出轮廓,用于描写草原的话说明草原很局限,而草原是无边无际的,辽阔的,所以用“渲染”这个词更恰当。)

  【设计意图:通过进一步比较“渲染”和“勾勒”两个词,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巧妙。】

  ⑦【出示图片】看这绿的程度的饱满就叫?(翠色欲流)这草原的辽阔就叫(轻轻流入天际)让我们把这柔美、翠绿和辽阔送入句子,我和你们合作。

  (5)句子五: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无限乐趣。

  ①都说语言如美酒,这境界让你沉醉了吗?这境界里都有什么呢?(预设:骏马、大牛)别说你沉醉了,这种境界给作者的感受是(预设:惊叹、喜爱)

  ②此时作者想低吟一首小诗,对比开头,谁在来说说?

  ③这境界里还有?蓝天,风,小草?这都让你有什么感受呢?拿出笔,试着写写。

  小结:作者就是这样先通过描述草原的美景,再表达自己的感受,就让我们也走进了这美丽的草原。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老舍先生对草原的描写,层层深入感受草原的美丽,更展开想象,丰富对草原的认识,最后在读写结合书写感受中,初步体会作者先写景物再写感受的写法。

  四、理解提升

  1.我们和作者一样,作者就在这境界中,先写景色,又写情感,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草原美景之中。可作者和我们一样生活在北京,这是他第一次来草原。来之前,老舍在这样想道——“自幼就见过“天苍苍,野茫茫”这样的句子……”就是这境界,把老舍吸引了,看过草原后,他又这样说道)——“这翡翠的世界,连江南也比不上。”

  2.看到老舍这样的话,你又有什么感想?带着这感受,用这些有关键词,用你的朗读再现这境界。——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3.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原》,去品读“人情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草原》这篇课文。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草原的风光美,这节课我们集中来学习,草原的——人情美。

  二、品味人情美

  (一)整体感知人情没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上节课同学们总结草原的人情美,那这人情都美丽在哪些方面呢?试着用小标题的方式概括。

  预设:欢迎远客

  亲切相见

  盛情款待

  联欢话别

  【设计意图】梳理情节帮助学生在人情美这一维度整体了解了蒙族人民欢迎的热情,为下文继续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二)学习远迎客人

  1.自读课文第2-5自然段,找出最打动你的地方。思考怎样写出了这人情美,进行简单批注。

  学习提示:小组内分享批注,围绕一处讨论,全班分享。注意联系一处场景,抓住关键词。

  2.小组汇报。

  [预设]

  (1)懂得几十里外迎接、骑马带路是蒙古人的特点,看出主人迎客的隆重热情,“飞”反映了主人迎客心情急切。

  ①朗读句子,谈感受?(预设:热情)文章有没有直接写热情?从哪出感到?就像同学们说的,这一个字就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老舍真不愧是语言大师,通过这场面的描写就把人情写的这样鲜活。

  ②齐读,感受这份远迎客人的热情。此时再看人情美,它代表了——热情。

  (三)学习亲切相见

  过渡:联系其他几个内容,怎样体会到了蒙古族人民的人情美?(注意联系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或者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

  品读句子:“热乎乎的手握了再握,笑了再笑。”看出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

  联系实际生活,你会这么做吗?

  主人客人都这样热情,可却“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为什么呀?(预设:文中说了他们语言不通。)尽管语言不同却能够明白相同的意思,那就是——民族团结互助。

  就像那首歌唱的“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人情美还体现在哪?

  (四)体会盛情款待

  1.品读“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不拘束。……”主客见面时热烈欢腾的场面,这就是好客的草原人民啊。

  2.链接生活,说说你的亲身经历啊?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推杯换盏叙真情。这热情仅仅是蒙古族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么?

  (预设:不是,还有我们对蒙古族人民的友谊。)

  3.我们对蒙古族人民的友谊又从何体现呢?

  4.播放《草原迎宾曲》,感受蒙古族人民的好客。听过后,你对人情美又有了怎样的理解?(预设:好客)

  5.就通过对这远迎客人、亲切相见和盛情款待学习,我们体会到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这都使我们深受感动。如果说草原美景是自然美,那么蒙古族同胞对我们这些来自汉族的客人这样热情而不辞劳苦远道迎接,这般的盛情款待,就是我们所说的?(预设:民族团结)

  【设计意图】聚焦具象的人情美,感受到老舍先生一行受到的欢迎和款待,也让这人情美可感可解。

  三、理解关键句,突破蒙汉情

  1.离别情,引出蒙汉情。

  欢乐的相聚也有离别的时候,此时这歌声、这舞蹈都渐渐地停歇了。如果你是作者,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你又会说些什么?我感受到了你们这份不舍之情,这不舍化在文中就是一句话——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2.深度思辨,理解蒙汉情。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呢?

  预设:

  蒙汉人民相亲相爱;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下,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小结: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难以忘怀,这都是因为我们蒙汉民族都是生活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的兄弟民族,我们各民族都是互利互助团结友爱的民族。

  【设计意图】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整体上理解草原的风光美和人情美,这样是对人情美的一种升华。

  四、课内外结合拓展延伸

  1.链接草原资料:

  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古大草原看到的景象,时间已过了几十年了,然而今天的草原是什么样?老师收集到一些图片资料我们来看看,也许从这些图片中你也可以想像出未来的草原又会是什么样的?(出示图片)看了这些图片你心里想说些什么?

  预设:草原还是那么一碧千里;草原是那样辽阔;到过草原的人都不愿意离开。

  2.写导游词,介绍美丽的草原。这美丽如果让你介绍,你会用怎样的导游词来介绍你看到的美景和心中的感受?

  五、总结再现草原美?

  同学们,就像你们说的,这草原带给了我们太多的向往。虽然很多同学都没有真正到内蒙古美丽的草原,但今天我们的心已经到过了,感受到了,让我们再次聆听一首草原的赞歌,来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

  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六、板书设计

  草原

       老舍

  风光美 想象画面

  人情美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推荐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 2013年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期课外阅读试题
    2013年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期课外阅读试题

    A2013.响水县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学科课外阅读试卷 一、填空题。20分 1.教海伦说话的老师是 海伦学会说话后写的第一个故事是 ,被误认为是抄袭之作。 3.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 ,新学校用 当教室。《窗边的小豆豆》 4.太平洋有一个岛屿,形状像侧躺的海豚,卡拉娜在岛屿上孤零零地生活了 年。《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在孤岛上生存了___ ___年。 5.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有一个爱情故事为大家熟知,其女主角是朱丽叶,男主角 是 。中国戏曲中也有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其男主角

    07-21
  •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日积月累填空练习题集锦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日积月累填空练习题集锦

    1.文言文 人非生而________者,________________?《师说》() 一鼓________,再而____,三而____。《左传》() 甘瓜________,天下________________。《墨子》() 种树者必________,种德者必________。《传习录》() 操千曲而后晓声,________________。《文心雕龙》() 2.名人名言 正直是_____________。(埃及)迈哈福兹《平民史诗》() ________无法___________。(冰岛)拉克司内斯《冰

    07-21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安塞腰鼓》教学设计思考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安塞腰鼓》教学设计思考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主题文本: (1)掌握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12~16自然段。(2)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掌握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构思的精巧和表达的形象与力量。 2 .感悟文本主题: 在朗读、品析中感受安塞腰鼓表演中的气势之美,感受黄土高原生命的力量之美和黄土高原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之美。 3 .培养语文品质: (1)在排比句式中体会作者表达的精准性。 (2)在比喻句式中体会作者联想的丰富性。 (3)在好一个安塞腰鼓内涵的追问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4)在感情朗读与

    07-22
  • 人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人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2.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明白只有一个地球的意思,懂得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三、教学难点: 明确四种说明方法的好处,试着运用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 四、教学准备: 查找有关资料,制作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看板书,回忆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二、出示提示,阅读思考 1、★出示课件: 阅读课文思考,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我们

    10-17
  • 《鲁滨逊漂流记》课文阅读交流教后反思
    《鲁滨逊漂流记》课文阅读交流教后反思

    每次磨课,总能带来一些收获。不管是从学生、老师们身上,还是从课的设计和落实上都能得到一些启发,让我对课堂教学产生新的想法。这次《鲁滨逊漂流记》的教学带给学生最大的养分应当是从故事本身得到的人生启示,而精彩语句的积累也能为学生的知识层做些添补。 这课最遗憾的还是把自己太当老师了,冲淡了学生的主导地位。我自己读书很深入,包括精彩语句找得也比较精到。可是我只顾自己找来给学生分享,却忘记了这块地是学生的了。因此,这课的第一个要改进的地方就是要把读书的主动全还给学生。 我所要做的是教给学生提炼读书的方法,具体就是教

    09-13
  • 绘本图画,让顽石开花——《我的图画书论》读书心得
    绘本图画,让顽石开花——《我的图画书论》读书心得

    王苏 ] 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阅读不是一朝一夕的差事,而是一种用一生去秉持的习惯。从孩童时期,我们就该为孩子们选择合适的图画书,也就是绘本,使他们爱上阅读。让我们跟随松居直先生的脚步,发现图画书的不简单 一、当孩子们开始讨厌书的时候 在妈妈们当中,很多人可以给孩子读书,但是每次读完以后,总要给孩子提一些问题。这本书好看吧?哪儿最有趣?你最喜欢哪幅画?这本书讲的是什么

    11-22
  • 《伯牙绝弦》听课记录(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伯牙绝弦》听课记录(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课前接触: 孩子们,你们好!让你们就等了。 你们是那所小学、哪个班的孩子?*班长:我市海秀中心小学六1班的 * 你们认识我吗?看来老师的长相不够逗,是吗?我姓什么,来自哪里?谁来说? *姓黄,来自琼海 你是怎么知道的?*刚才听主持人说的 你是善于倾听的孩子,不错。有没有善于观察的?*您姓黄,来自琼海。在投影幕上看到的,你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能不能跟我打声招呼?*齐声:黄老师好 很快就要毕业了,离开朝夕相处的同学们了。舍

    11-09
  • 《跑进家来的松鼠》导学案
    《跑进家来的松鼠》导学案

    针对略读课文教学存在囫囵吞枣、视作闲文、精雕细琢等误区,研讨略读教学 尤为重要。略读教学教什么?怎么教? 下面是何老师第一次的教学设计,请大家认真研读,深入思考,集思广益,我们一定会寻找到略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跑进家来的松鼠》导学案 保亭思源小学 何道福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储备、干脆、失踪、不甘落后、千方百计、哭笑不得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3、领悟作

    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