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一二集读书心得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19-06-17 09:30:26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一二集读书心得》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张竹竹 ]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一共有三集,只买到第二集和第三集,但读完之后,还是感触颇多。温教授在书中就像一位经历过的老者一样娓娓讲述着自己的经验,诚恳地给新手教师建议,使我受益匪浅。

读完这两本书,深刻体会到一句话:“孩子中学语文成绩不好,都是小学时候欠下的阅读帐。”以前,从来没有觉得自己作为小学教师,需要像中学老师那样去顾虑孩子的升学问题,我一直认为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只要教好小学的内容就好了。但是事实真的并非如此,正如温教授所说:“语文的本质就是‘多读书’。在中小学阶段,读书是获取精神和智力成长的主要营养源。这个阶段如果注重阅读,将为学生的一生打好基础。”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的关键期,这个阶段学生的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而阅读的习惯和兴趣才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语文教师引领学生走进阅读的天地,学生才能领会到阅读的快乐,才会培养对阅读的兴趣。如果小学阶段,教师一味追求成绩,忽视学生好的习惯和阅读兴趣的培养,局限于语文知识的训练与运用,学生就体会不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必然会对语文失去兴趣,长久来看并不利于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正如师范快毕业的时候,那位年长的实习老师对我说:“一定要记住一点:语文如果你只盯着成绩看,那孩子的成绩一定不会好。”现在我对这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语文学习不能机械训练,而要综合培养,花时间培养。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去构建立体的语文学习系统。从这么多长期在一线的语文教师的经验来看,我也明白语文学习是需要从长计议的,需要从小就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孩子有了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语文成绩自然会提升的。

在这两本书中,温教授提倡的“海量阅读”同样颠覆了我以前的想法。温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赞成‘海量阅读’,更提倡大量的课外阅读。还要加上‘整本书阅读’,磨磨性子,养成好的习惯和学风。”对于阅读能力来说,“量”所发挥的作用比“质”更重要,只有阅读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才会有质的提高,阅读能力才会提升。即使是“读好书不求甚解”也没关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虽然当时的感悟并不多,但随着阅历的增加,慢慢会对书中的内容有更深的理解。正如温教授的经历,刚开始读《红楼梦》,他只是觉得这是经典,人人都说好,为什么自己刚开始读就觉得无趣读不下去呢?是自己审美有问题?硬着头皮读下去,没多久便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随着阅历的增加,更对书中的内容有感触,越觉得这本书处处充满智慧。因此,刚开始不要对孩子的要求过高,只要孩子有兴趣,就鼓励多读,不一定读完每本书都要写出长长的读后感。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会主动对这些读过的书有不同程度的理解,等多年后再捧起这本书时,说不定真的感慨万千,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竟然有了完全不同的阅读体验。所以阅读是孩子个性化的行为,对阅读的理解也应该给孩子留足时间,小学阶段的阅读不能太功利,允许学生走马观花式的阅读,这样更有利于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总之,作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深感阅读是语文的根,是孩子成长的根基。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帕尔默教授的《教学勇气》读后感
    帕尔默教授的《教学勇气》读后感

    在读帕尔默教授的《教学勇气》一书前,我就听说这本书内容比较深奥,理论知识很多,很难读懂。因此,我对这本书产生了畏读心理。但是当我读的时候,发现这本书写得真的很棒,有很多吸引我的地方。 翻开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这一段话: 我是用心的教师。有时在教室里我忍不住欢喜。真的,当我和我的学生发现可探索的未知领域,当我们面前展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当我们的体验被源自心灵的生命启迪所照亮,那时,教学真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 然而在另一些时候,教室却如此毫无生气、充满痛苦和混乱而我却如此无能为力此刻的所谓教

    07-22
  • 让写作不再流于形式——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让写作不再流于形式——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那么,写作真的是难于上青天了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我想其中的症结在于教师本身,在学生的写作中我们还是缺乏了一种实质性的指导和帮助,没有把事情做细、做精。且来看看雷夫老师的做法: 一、遣词造句的准确性 这是雷夫老师写作四部曲中的步骤一:写作之始语法。我们每个早晨都是从语法练习开始,学生会进行找出合适的名词或选出正确的时态等练习。[雷夫语] 另外,雷夫老师喜欢让孩子们在教室里完成作业,一般不带作业回家,因为他认为在教室写出的作业质量比在家里写的好。而且,对于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进行恐怖重写的惩罚,目的在于让孩子们

    07-22
  • 读《赏识你的孩子》有感
    读《赏识你的孩子》有感

    有梦才有理想,有梦才有追求,有梦才有希望。在人生的路途中,小学阶段是人生有梦的出发点。怎样把学生引领到这个梦起飞的地方?始终在我的脑海里游荡,让我不得不思考。 领悟人生的智慧,消除教子的烦恼,走进孩子的心灵,体现成长的欢乐是周弘老师《赏识你的孩子》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一书的核心,也是一个好老师的参照。 现在大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的极度溺爱下都养成了自私自利、蛮横娇惯的心理。哪对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儿女成才呢?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热潮下,打骂成了许多家长每天的必修课,这导致了

    07-22
  • 读余映潮——课型设计的艺术
    读余映潮——课型设计的艺术

    课型,按余映潮老师的看法,就是指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它是一种课堂教学结构,一般地,一节课中主要的教学活动方式是什么,这节课就可以称为什么课型。 余映潮在《阅读教学艺术50讲》第3章《课型设计的艺术》中,本着活动充分的原则,从常规的与创新的、常见的与新颖的角度选说如下几组有代表性的课型及其设计: 第一组:教读课、自读课 第二组:朗读课、说读课 第三组:语言学用课、文学欣赏课 第四组:学法指导课、探究性学习课 本章共分这样八讲,这里重点介绍学法指导课。 在读《听余映潮讲课时》时,我就有一种

    07-22
  • 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读《教育是慢的艺术》有感
    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读《教育是慢的艺术》有感

    教育是什么?以前只知道教育是一种艺术,但这种艺术我似乎永远欠火候,问题在哪里?暑假期间,我认真研读了《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让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这本书是教育学者张文质先生所编,他是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提出教育是慢的艺术,关键在于这个慢字。慢,是对教育的理解和信赖,而我在过去的从教生涯中往往忽略了这个关键字,看了这本书,让我感觉千头万绪,一时也理不清,我且先把自己的一些感想整理成文。 启示: 学会宽容。我们的孩子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密码,带着独特的禀赋,带着不同家庭的影响来到学校。不同的个

    07-22
  • 超越恐惧——《教学勇气》读后感
    超越恐惧——《教学勇气》读后感

    当我是个年轻教师的时候,我热切地盼望这么一天:我对教学了如指掌,我如此称职、如此有经验、如此有力量,所以我走进任何教室的时候都不再有害怕的感觉。可是现在,我才明白那一天永远不会到来,我总会有恐惧,但我不必置身心于我的恐惧之中因为我的内心世界景观中还有我表达和行动的天地。 《教学勇气》中的这段话,使我心中与之产生强烈共鸣,这段话仿佛就为我迄今为止的教学生涯做了最恰当的注释。十七年前,当我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心中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充满期盼,充满自信,总觉得有一天我能对教学了如指掌,在课堂上无所不能。但现在,

    07-22
  • 教与学中的探索——读《教学勇气》有感
    教与学中的探索——读《教学勇气》有感

    认真阅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书中表达了对教学的呼唤以及教学的痛苦与喜悦。从精神情感层面诠释了教学是一种人生中的心灵工作。生动鲜明、充满感情,令我想起自己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充满感悟。 我在教学《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时,是这样处理教学环节的: 案例: 1.出示:例题图 2.组织小组交流,明确要求:(1)把一张正方形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2) 互相交流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并将这个面的形状比划给同桌的小朋友看。 3.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的作品,指出这种图形是三角形,并让每一位学生这样对折一下

    07-22
  • 教师的心灵——教学中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
    教师的心灵——教学中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

    寒来暑往,老师的疲惫和迷茫会悄悄浮上心头,我们不知道下一个学期是否还有站上三尺讲台的勇气。面对教师这种心灵的迷失,帕克帕尔默在他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里谈到的很多观点都给予我震撼的感觉,加之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教师的理解和尊重,让我更加愿意用心去体会。 我在教师的心灵教学中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这一章停留驻足,细细品读了一番。作者在着手写此书时,已走上了第三十年的教师岗位了。在这期间,作者有怀着感激的心情走进教室,感激有一个教书的机会 的时候,也有既恼怒于某些学生,有维自己束手无策而尴尬的时候。但是,作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