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与群文阅读——神话这样教》阅读笔记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20-01-01 14:05:22

《《文体与群文阅读——神话这样教》阅读笔记》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濮阳市昆吾小学  刘桂彩,今天读的是蒋军晶老师的《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之第二章的《文体与群文阅读——神话这样教》。这篇文章早就囫囵吞枣读过,收效不是很大。这段时间一直读和群文阅读有关的文章,好多文章都提到蒋军晶老师的这本书的案例,并且很多人给予极高的评价:蒋军晶的《神话这样教》案例目前无人超越。世界上不是缺少发现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之所以在初读时没有感觉到这篇文章的妙处,是因为我根本就没读进去,隔岸观火般浏览,怎么能识别其中的个中滋味呢?于是,今天重新捧起这本书,含英咀华,细细品味。用心读书,收获确实很大。

这篇文章蒋老师从马克思对神话的阐述谈起:“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接着围绕着神话的教学讲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神话进行了分析,二是《课例:世界是怎么形成的》。对于神话的教学,蒋老师是从四个方面来讲解。

第一,神话里的“神奇”。神话是人类不遗余力、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夸张。怎么对学生进行“神奇”的教育呢?蒋老师提出了以下建议:神话里的神奇要体会,但不要花太多的时间。例如《盘古开天地》一课,“神奇”的地方俯拾皆是。但是对于这些神奇的地方让学生找找体会体会非常有必要。但是这些千万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因为这些“神奇”是一目了然的。所谓教学就是要教学生不会的,觉得难的。学生会的,觉得简单的,就少教或者不教。

读到这里,我忽然想起来我教这一课的时候,终极目的落在了让学生体会文章的神奇之处,我想我真的是教“浅”了。那到底什么学生不会,什么学生不懂呢?我怀着好奇接着往下读。

多体验“神奇”,没必要纠结真假。如果学生提出来了神话的“假”怎么办呢?蒋老师说了两种方法,一种是不解释任何一个具体的疑问,而是让孩子们知道神话和科学并不是对立的,告诉他们神话里的很多幻想,随着科技的发展竟然实现了,从而让他们感受到神话里的神奇的想象反映了人们美好愿望。第二种是转移孩子们的视线,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感受想象的神奇与趣味上来,并且最好将这种感受和体验与实践结合起来。也就是说,给孩子们一个想象的机会,鼓励他们“创作”神话。

我认为蒋老师说的这两种方法非常妥当。很多孩子好奇心强,他们对任何事都爱问个为什么,有些为什么我们根本就解答不了,即使能够解释得了对他们来说也不一定能听懂。神话是神奇的,他是人们美好的想象和愿望,与其给学生一个理性的答案,倒还不如给孩子一个更加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他们创编神话,让他们看到神话已经实现在科技之上。这样的引导会使得学生从感性上更加热爱神话。能够让学生爱上文学,爱上书籍的老师,功莫大焉。

第二,神话里的神。几乎每一个神话里都创造了神的形象,像盘古、女娲、普罗米修斯、孙悟空等等,这些都是人们创造出来的神。为什么会创造出这么的神呢?

人类有英雄崇拜情节。英雄崇拜,几乎是人类本源性的心理需求。英雄崇拜,几乎和人类文明一样悠久。在人类的文化中,英雄与英雄崇拜,无论在智识未开还是在启蒙成长的年代,抑或是将来,对会存在。读神话,不关注神,就是对神话这一文体最大的误读。

蒋老师说的观点非常明确,就是关注中心人物。我们可以再往外拓展一些,读神话要关注神,读写人写事的文章的肯定要关注中心人物,关心他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体会他们的性格特征,感受他们的鲜明形象。

最应该感受的英雄的牺牲精神。神话中的影响,大多有着强健的体魄、超人的能力、高超的智慧,而且勇敢坚强。但是最核心的英雄特质是“信仰”“使命感”“为正义不畏死”。和孩子们聊神话,最重要的是带领他们感受“责任”“使命”等核心英雄特质。蒋老师指出了目前神话教学中存在的两种不好现象:

没有把英雄的牺牲精神作为教学重点。例如《盘古开天地》没有将盘古身化万物的牺牲精神当作重点,《女娲补天》没有将女娲到处走,到处找当作重点。

感受英雄的牺牲精神的时候,课堂氛围不匹配,甚至消解了英雄特质。由于老师不恰当的引导,致使学生笑场,这是和课文内容不相匹配的。

语文的一个很重要的特质是以文化人,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人文的熏陶,思想浸润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滋润心灵。我想到的不仅仅是童话,其实很多的文章都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情感,对于这些情感性较浓的文章,老师通过自己语言的渲染,或者媒体的渲染也好,都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编者达到心灵的共同,产生和谐的共振。

第三,神话的叙事结构。神话是口头语言,好听、好记,故事情节是类型化、有规律、有叙事结构的。例如,很多英雄神话故事都是这样的结构:人类遇到困难——神帮助人类解决困难——神牺牲了。很多创世神话都是这样的结构:世界混沌一片——神开天辟地——神的身体化成了万事万物。很多民间爱情故事的叙事密码:男主角基本上都是“屌丝”,女主角基本上都是“白富美”,阻挠来自各个方面——阶层的、宗教的、政治的,真的是阻挠重重,结局基本是悲剧——不是生离,就是死别。如《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帮助学生找到了文章的结构,其实也是教给了学生学习这类文章的策略。

第四,神话的叙事语言。神话的语言质朴简约,对人、事物、景物的个性化描写较为缺乏,叙事手段较为粗疏。对于语言的粗疏的神话故事,应该怎样来教学呢?蒋军晶老师举了个薛法根老师的例子。薛老师从对人物的衣着描写等方面来引导,通过添加对人物的语言等描写将一句话说成三句话教给学生讲述故事的策略,学生将简单的一句话说得具体生动形象。

原文:夜叉从水底钻出来,只见一个娃娃在洗澡,举起斧头便砍。

学生讲述:夜叉从水里钻出来,只见一个白白胖胖的娃娃在洗澡,便大喝一声:“呔,你这个臭娃娃,居然敢在龙王的地盘上撒野,看我不把你收拾了。”哪吒转身一看,只见一个红毛怪物凶神恶煞地盯着他,便笑着说:“哈,哈,想打我?还嫩了点。”夜叉一听,火冒三丈,暴跳如雷,举起斧头便向他砍去。

今天认认真真读了这一章的前半部分,受益非常大。最最重要的是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关注文体,一种文体有着其独特的结构和语言风格,针对文体的特质,设计适合文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才能够教一篇带多篇,教几篇会一类,真正让学生习得阅读的方法。其次,以后我读书切不可只追求数量了,而要潜下心来认认真真去读。我记得读这本书,我是三天读完的。当我读完后,回忆群文阅读时,只是对议题、群文等有了粗浅的认识,而我却夜郎自大,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了。今天再次重读,才发现当初我读得是多么的肤浅。读书,唯有读懂每一句话才能领略其精髓。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过段时间,我会再来认真读这本书的,可能还会有更大的发现和收获。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用心教育孩子——读《我的事业是父亲》有感
    用心教育孩子——读《我的事业是父亲》有感

    如果有一张名片,我一定会在正面印上:蔡笑晚 头衔:父亲;背面印上:长子蔡天文,1967年生,1995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次子蔡天武,1970年生,由中科大少年班公派就读美国罗彻斯特大学李政道主办的CASPEA博士研究生,获激光物理学博士学位,现在美国高盛公司出任副总裁;三子蔡天师,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曾被美国圣约翰大学录取,现在国内发展;四子蔡天润,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曾被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录取为博士生,现正在上海筹备私立医院;五子蔡天君,中国科技大

    07-22
  • 读《致史老师》后感
    读《致史老师》后感

    扳扳手指,做老师也几年了,一批批学生送走了,又迎来了一批批新的孩子。总觉得自己与孩子是最熟悉的,感情也最深,所以常常也不愿去写他们,因为觉得是最难下笔的,担心自己一写就停不下手了,更怕一下子太多的回忆一涌而出,怎么也收不住了! 倒是孩子们很愿意拿起笔写写我,有直接写在日记本上的,有含蓄点写信的。有写我做得好的,当然也有给我指出不足的,我都会欣然接受,说明孩子们已经把我当成是最好的朋友了,他们也越来越了解我,还记得一个孩子就曾描述说史老师的脸就是一张晴雨表。我挺喜欢这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方式。 今天偶然看到伴

    07-22
  • 善于倾听——读《赢在校园》一书有感
    善于倾听——读《赢在校园》一书有感

    有心理学家指出倾听是一门失传的艺术。说明当下的我们,很多人已经不善于倾听了。反思自己的教学生涯,真正学会去倾听学生的心声了吗?如何去正确理解学生的话语?读了《赢在校园》中的《善于倾听》一节,对自己的启发很大。 倾听是通过视觉、听觉媒介接受、吸收和理解对方思想、信息和情愿过程。只有倾听才能获得重要信息、只有倾听才能善言、只有倾听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 书中指出,平时我们一些不自觉的行为,或是习惯性的动作会引起学生认为你没有认真在倾听:1)目光交流不得体:转移视线,锁定一处,眼神飘忽不定2)令人不快的面部表情:

    07-22
  • 同理心,让我们换一种思维去走进学生
    同理心,让我们换一种思维去走进学生

    ---读《我的理想课堂》有感 同理心:理解他人体验的能力,恻隐之心。我们知道,作为老师,应该多听听孩子的想法,近距离接触他们。 室友也是同事,去参加心理学的培训,回来后,她就把她上课的案例拿来考我。她说,这个案例他们在场的所有老师都没回答对,我想,是什么难题把大家都难倒了呢?便更有兴趣往下听了。 案例是这样的:一位妈妈,不允许她的孩子吃零食,便和她的丈夫商量好,控制孩子的零花钱,甚至不给他零花钱,在家明令禁止他吃零食,因为吃零食对身体很不好,之后她的孩子在他们监督下就不吃零食了。有一天,她的邻居对她说:我

    07-22
  •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课堂教学良好的氛围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课堂教学良好的氛围

    暑假期间读了陈大伟老师的《建设理想课堂》,让我的感触颇深,对我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触动。《建设理想课堂》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理想课堂的真谛,这本专著全面的诠释了该如何构建理想课堂。 在教学课程中,我们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自由,实现幸福的教师生活,而这些正是可以通过理想课堂获得到的。在理想课堂中,老师需要精心备课,学生积极的配合,共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里感受到知识的浩淼和学习的乐趣。同时,我们要对学生充满人性化的关怀,让课堂的氛围始终处于有序和谐的状态。对于学生个体,我们必须

    07-22
  • 心灵沟通,重拾幸福——《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
    心灵沟通,重拾幸福——《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

    初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时,我是反感的,难懂的文字,哲学家一样的阐述,但当我开始深入阅读并在完成读书批注时我发现帕克老师真的是一位真正的教师,集谦虚与自信于一身,对人类的奥秘怀有深深的敬意而且热衷于冒险,他告诉我们什么是教育与受教育,他指引我们回归人本,鼓励我们认识自己,让我们充满力量,激起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真心。从这本书中我读懂了教学,重新审视了自己和我的学生,同事,我发现我们缺乏心灵的沟通,我个人认为幸福课堂不难达到,只需要我们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心灵沟通。通过阅读本书我有了以下的理解。 一、加强

    07-22
  • 以“量-质”论质量——《听那成长的拔节声》读书心得
    以“量-质”论质量——《听那成长的拔节声》读书心得

    由于自身对绿色的偏爱,一拿到《听那成长的拔节声》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青翠欲滴的绿色封面让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它细细品读。而本书中有一句话,沁人心脾、发人深思。原文描述如下一点点超越的往往是一群人,一线之隔往往决定着伟大与平凡、成功与失败,也因为专业的提高是量变积累后达到的质变与飞跃。它同样印证着一句古语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书中的一个个事例正是本文作者在其教师岗位上一点一滴经验的积累,也正是作者从一个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一名专家的量到质地飞跃。要完成这种飞跃必须有一个完整的过程,经历起步-提

    07-22
  • 追本溯源,走向成功——《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追本溯源,走向成功——《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这个假期读了约翰霍特的《孩子为何失败》一书,结合班级中的学情,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认为要让每一个孩子走向成功,教师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全权负责,注重效果 霍特先生在《修订版序》中提到:研究人员在美国东北部只找到了55所好学校,即在这些学校真正做到了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在任何年级都能和来自中产或富有家庭的孩子一样,掌握应该掌握的内容,并顺利升级。 那么好学校有何共同的关键点呢,霍特先生在序言中提到了好学校的两条共同标准:1.如果学生没有掌握老师教的知识,学校不会责备他们,也不会归因于他们的家庭、背景、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