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怎样教“于勒”》读书心得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20-01-02 15:46:29

《《我们今天怎样教“于勒”》读书心得》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近些日子再次拜读了韩军老师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年1-2期)上的《我们今天怎样教“于勒”》一文,有颇多感触,对我的教学带来很大帮助。结合自己教学《我的叔叔于勒》的想法,一吐为快。

一、感受“克拉丽丝”之“无情无告”

每每教授本课时,教师都无所不能地将“克拉丽丝”挖掘得“干干净净”,批判得“体无完肤”。“泼辣”、“冷酷无比”,甚至“心若毒蝎”等等词语不绝于耳。总之,她就是一个“无情”的人。而我读了韩军老师的文章之后,被点醒了,我研究的“变身体验阅读法”发挥了作用。我认为“变身”为“克拉丽丝”之后,你会发现那是不一样的结果。

我是“克拉丽丝”。

我是家庭主妇,责任是照顾好这个家庭,但家里的拮据让我感到分外痛苦。几乎样样都要节省,即使有人请吃饭也是从来不敢应下来的,因为答应了就要回请,我们可没有那么多钱。而平日里所用的东西,我精打细算,也要买减价的、不时兴的底货。女儿的长袍从来不能买成品衣服,而是买廉价的花边布,回来自己做就的。

可想而知,我们的家庭有多难!我的痛苦又向谁诉说呢?

学生从这一“变身”,仿佛回到了自己家里的日常生活中去,对“克拉丽丝”有了多一点的了解。

继续“变身”。我对女儿的婚事操碎了心,但好在现在有了点眉目,有人向二女儿求婚了。这都是因为看了于勒的那封发了财的信。现在在船上突然见到了一个衣衫褴褛的老水手,说是于勒!这让我害怕、惊恐、悲哀,一时控制不住情绪。我无法想象以后的日子怎么过,我无法忍受再将于勒带回来之后的情景!我们这样难堪的处境又该向谁倾诉呢?

学生从中明白了一个家庭主妇的勤劳与心酸,看出了这位“无情”的嫂子是怎样的境遇,潜移默化地积累了将“反面人物”写得丰满的语言技巧。

二、理解“菲利普”之“无义无奈”

韩军老师有言:“教师在课堂上立于道德高地,义正词严,慷慨激昂地严厉谴责作为常人的菲利普自私、虚伪、贪婪。可作为常人在个人生活中,遇到与菲利普同样的窘境时,却又做出同样的抉择,并宽谅自我。这种抢占道德制高点的行为,不属于真教育,而是两面人的口是心非。”[]菲利普这一角色一直以来都被我们解读为“不义之人”。连亲兄弟都不顾,真是无义至极了。
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变身”成“菲利普”,再次体会他的言行,以汲取此方法更多的描写方法和技巧,从而轻松积累语言。

生1:我只是一普通职员而已,但要靠可怜的薪水养活一大家子人,这对于我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生2:但我的兄弟,于勒,那个曾经行为不正,糟蹋钱的兄弟,吃光了自己的遗产,又大大占用了我的那一份。这让我非常难过!

生3:后来,我的兄弟去了美洲,很快发了财,并且说要补偿我,还说要和我们一起快活地过日子。这真是我们全家人的福音啊!

生4:情况急转直下。没想到会在这次旅行中见到日思夜想的弟弟于勒,可他已回到了从前,又一次成了“穷光蛋”。这真让我始料未及,我该怎么办?带他回家,这是我作为兄长的责任啊!但回去之后怎么办?一家人重新陷入困顿。女儿成了“大龄剩女”,要继续下去吗?真是令我头疼!

生5:还是先顾眼前吧,先不认这个弟弟,把当前的家庭维护好吧,以后要是有所转机,我一定会回来认我这个弟弟的。唉,只能这样了!

学生从中看出了生活的不容易,懂得了菲利普的万般无奈,看出了菲利普的艰难的抉择,也看出了人的两面性。

三、品尝于勒之“无能无助”

因为于勒在文中几乎算是个隐身人物,没有出来亮相说较多的话,“变身”起来有些困难,教师亲自上阵,说出自己体验的言语,学生觉得耳目一新,不知不觉积累了语言。

“我”是“于勒”。

我的青年时期是荒唐的;我的所做所为应该受到批评的;我的人生之路让我内心不断受谴责。因为我年轻时的不务正业,吃光了老本,占了哥哥的部分家产,但还是没能阻挡我穷困的结局。我去了美洲,短时间内,良好的机遇让我快速发了点财,但可能由于我的经营不善,重新陷入穷困,以至于落到了今天这步田地,我后悔不已。我的内心充满了难过与自责。我恨自己!但这把年纪了,不能再去祸害亲人了,不能再去麻烦哥嫂了。

现在的生活虽然清苦、劳累、不体面,但这是我自己造成的,理应由我自己来承担一切。就让我这样安静地生活下去吧,上帝!

学生纷纷说老师“变身”的于勒有“无能”的一面,更多地是无助,是年轻时期没有“攒下”足够的个人能力、资本而导致的。这让我对学生们刮目相看,他们“变身”了,“体验”了,也默默的积累了人生的“语言”。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内容简介】 《窗边的小豆豆》描写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东京,发生在一所小学(巴学园)和在那里上学的一个小女孩(黑柳彻子)的真实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

    07-22
  • 那一面旗帜在飘扬——读《致青年教师》有感
    那一面旗帜在飘扬——读《致青年教师》有感

    窗外,喧嚣的都市正经受着夏日高温的炙烤;窗内的我轻轻合上《致青年教师》一书的扉页,阵阵墨香犹如清风吹进我的心田。教育要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不仅需要诗,还应当有琴声,有树,有虹,有梦。爱自己的学生,教会他们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心他人,培养仁爱之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未来的社会超越今天的文明,这就是理想 吴非用朴素与平实的语言诉说着一个又一个教育哲理,它们不高深却因为作者对学生的满腔热爱,对教育事业拳拳赤子之心显得那么的隽永与深远。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 参加工作至今也有十几个年头,

    07-22
  • 紧抓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语文水平——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紧抓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语文水平——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育人的主渠道,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一直是一线教师相当关心和研究的一个话题。读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一书,找到了更多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如能用心、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根据教学实际,创设必要的情境,给学生提供课内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实践体验,学生们一定能活动中感悟道理,体验情感。 书中提到的方法有发散提问法,兴趣激励法,集体讨论法,结果预测法,喜爱联想学习法,理论、实践结合法文体表演法,分合法和延迟评价法。每一种方法都针对教学实

    07-22
  • 机械的学习——《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机械的学习——《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孩子为何失败?我想关键在于无效的学习。孩子在课堂上运用策略保护自己这一举动就能够说明学习在他们心中是件让他们倍感恐惧的事情。因为家长和老师都相信通过学习孩子会变得聪明,而未经孩子的同意就强加一些意念在他们身上,孩子的身心都遭到束缚恐惧感便产生了。孩子来学校上课只是无奈而被动地服从家长的意志。他们在学校的任何表现也只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已,有点行尸走肉的样子。 霍特先生的学生马朱莉在他叫学生举出p结尾的动词后,激动的叫起来我做不到。霍特起先不知道她为什么如此激动,后来通过慢慢询问终于知道了马朱莉根本不知道动词的

    07-22
  • 让更多的学生喜欢学——读《建设理想课堂——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
    让更多的学生喜欢学——读《建设理想课堂——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

    学会学习需要什么呢?首先是热爱学习的态度,有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想学习,愿意学习,并能从学习中感受乐趣。其次,是获得一套适合自己的有效地学习策略和方法,有比较高的学习效率。再次,是具备相应的继续学习的知识基

    07-22
  • 读《教学勇气》有感——学习于共同体中
    读《教学勇气》有感——学习于共同体中

    每当听到其它学科的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回来后的交流心得。我总觉得我们训练组的老师就像后妈生的小孩没有机会学习。自己只能关起门来教学训练。当我在阅读帕克?帕尔墨的《教学勇气》这本书的时候,发现这本书不容易学习,里面有些观点很深奥,然而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一块璞,它的光芒全藏在字里行间,需要精心打磨才能见到耀眼的、无比珍贵的美玉。果然在我读到第六章学习于共同体中共事切磋有了心灵的碰撞。 世界上没有优秀教学的公式,而且专家的指导也只能是杯水车薪。如果想要在实践中成长,我们有两个去处:一个是达成优质教学的内心世界,一

    07-22
  • 读《课堂教学答问艺术探讨》有感
    读《课堂教学答问艺术探讨》有感

    前几天,我读了李如密、刘文娟老师的《课堂教学答问艺术探讨》一文。书中提到,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教学答问艺术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学答问艺术具有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深化教学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功能。运用教学答问艺术,要遵循启发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正面应对策略、幽默化解策略、规避锋芒策略、巧抛绣球策略、因势利导策略、以退激进策略等来应对学生的提问。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更重视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的问。然而,问是更重要的,它意味着思考、发现和探索。它能

    07-22
  • 让我们真正地爱学生——暑假读书有感
    让我们真正地爱学生——暑假读书有感

    七月暑假临近时,叔同的校园里多了许多朝气蓬勃的来访者,一脸的兴奋,中考结束不久,正期待中;一眼的怀念,叔同的校园曾给他们留下美好的回忆。同时,也给我无限的幸福,因为他们是我曾教过的学生。暑假中的一天,突然又接到他们的电话,要在肯德基店里聚一聚,特别邀请了我。分别了三年,许多同学个儿高了,帅了,酷了,但是我们之间的交谈还是这样的亲切自然,他们也觉得小学同学能这么有凝聚力的班级应该不多。看着他们,我更感到自豪,因为我觉得那几年我们之间的关系让我们不再是单纯师生关系,也正因为这样,今天的我说些话,他们还是那么信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