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鉴赏理论与实践》读书心得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20-02-25 17:10:33

《《文学作品鉴赏理论与实践》读书心得》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作为语文老师,不仅要多读一些文学书籍,还应该读一些文学理论书籍,这对于我们对文本的解读是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文学作品鉴赏理论与实践》是指导性很强的一本文学理论书籍,简洁、清晰地解读了一些我们在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我们的课文中,有许多是写人叙事的,如何把握人物形象,欣赏人物,品评人物,《文学作品鉴赏理论与实践》在文学作品构件鉴赏一章中,谈到文学作品人物鉴赏的角度。

一、从人物肖像来鉴赏

肖像就是人物的外部形态,即人物的容貌、神情、服饰、姿态等。作者描写人物,在这些方面会下一些功夫。因为一个人物的性格、品质、心理、境遇等往往从他的神态上可观一二,饱经风霜的人,与有着优厚物质生活的人,日常的表情肯定是不一样的。作者了了数笔,我们往往能“由形入神”,这就是神态描写的魅力。作者对人物描写的时候不可能哪方面都写,而是抓住最能体现人物特征的地方去描写。

我们小学老师在阅读课堂上,也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对人物的外貌描写上去品味一个人的特点。如在学习《大作家的小老师》时,我们看到的是“小姑娘白白胖胖,一对大眼睛很有神,头上扎着大红蝴蝶结,真是可爱极了。”同学们,这段话是对小姑娘娘的什么描写?学生很快会意识到这是对人物的外貌描写,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从文中这句话的描写,你感觉小姑娘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纯洁、可爱)这就是外表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是作者要表达的内在意思。这是写人惯用的一种描写方法—外貌描写,即作者在构思,写作文章的时候,没有闲笔,每句话都承载着一种功能,或者白描,或对比,或者衬托等,凸显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特点。引导让学生在初步的文本阅读与鉴赏中,学会捕捉信息,丰满人物形象,从而理解文本所传达的信息。

人物肖像描写在情节曲折,背景广阔,复杂的作品中并不是不变的,人物的外貌随人物的境遇、年龄等的改变而改变,比如战争,天灾人祸,足以摧毁人的一切,更不要说是人的面貌了。当然这样的文章在小学教材中极少见,毕竟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小孩子,但可以在适当的情境下给学生提一提,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祥林嫂”。

二、从人物动作来鉴赏

动作描写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文中就比较常见了,比人物的外貌描写要多,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来品读人物的性格、性情、能力等是很重要的解读文本的方法。《三袋麦子》中,一个“舔”字,一个贪吃、可爱的小猪形象就出来了。《花瓣飘香》中第二自然段中,“俯、摘、捧、穿过、跑远”一系列动词对小女孩摘花动作的描写,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了一个紧张、小心翼翼的小女孩形象。写出了小女孩偷摘别人花瓣的害怕,及对花瓣的珍视。再如《李广射虎》中,“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中“发现、拈、搭、运足、拉开”,一气呵成的动作描写,勾勒出一个武艺高强的人物形象,正是这些动作描写,人物形象才会呼之而出。老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咀嚼品味语言。还有《哪吒闹海》中哪吒打夜叉那段,“闪—躲—取——扔”连贯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一个机灵、勇敢的哪吒。在理解文本内容时,老师还要引导学生注意读文章要有整体意识,老师不能把文章分析的支离破碎,要有主问题,支撑整节课的教学。讲描写方法,就让学生体会描写方法对人物塑造的作用,明确描写角度不同,作用也不同。不能知其然,不知所以然,这样才利于学生完成知识结构的建构。

动作描写分为有意识与无意识动作,无意识动作有时更是人物特点的真实写照,所以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还要注意作者的下意识动作描写,它所传达的信息也是妙不可言的。在许多文学作品都有很精彩的描写,当然小学的文章就没那么深刻复杂的了。

总之,对人物形象的鉴赏,要注意角度,如还有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等。老师在备课时要细心地品读琢磨、挖掘教材的深度价值,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同时,也要学会一些描写方法。争取一课一得,注重积累,从而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我们没有理由懈怠——读《小豆豆和小豆豆们》有感
    我们没有理由懈怠——读《小豆豆和小豆豆们》有感

    【引子】不爱喝咖啡的人,说咖啡苦涩;爱喝咖啡的人,说咖啡香浓。同是一杯咖啡,为什么会有两种体会呢?吾曰:心境不同。读书亦如此。不爱读书的人就如同不会品咖啡的人一样,只知其苦,不知其乐。爱读书的人则如同会品咖啡的人一样,能品出其韵味,进入乐之境。 摘自《读书之乐》 【简介】 1984年,联合国的官员在读完英文版的《窗边的小豆豆》(作者黑柳彻子)后,认为再也没有比她更了解孩子的了,因而任命她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第4位、亚洲历史上第1位亲善大使。 担任亲善大使后,黑柳彻子陆续访问了坦桑尼亚、尼日尔、印度、莫桑比克

    07-22
  • 由书香浸润的假期——读《活着就是幸福》有感
    由书香浸润的假期——读《活着就是幸福》有感

    【引言】有些人做事,有起头无煞尾,做东丢西,做西丢东,忙过不少,不是一事无成,就是半途而废。我们做事要按照计划,依次完成,就必须毅力坚持,一直到做好为止。【陶行知语】出自陶行知的《每天四问》(节选);摘自《活着就是幸福》一书 【书香】《活着就是幸福》是这个暑假校长赠与大家的精神食粮,分上、下两册,由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张文质先生主编,是继《教育是慢的艺术张文质教育讲演录》之后的又一生命读本。 简洁、淡雅,以白色为基调的封面给人以清爽之感,翩翩起舞的蝴蝶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舞动,淡墨妆点的写意画使人浮想联

    07-22
  • 读《赏识你的孩子》有感
    读《赏识你的孩子》有感

    有梦才有理想,有梦才有追求,有梦才有希望。在人生的路途中,小学阶段是人生有梦的出发点。怎样把学生引领到这个梦起飞的地方?始终在我的脑海里游荡,让我不得不思考。 领悟人生的智慧,消除教子的烦恼,走进孩子的心灵,体现成长的欢乐是周弘老师《赏识你的孩子》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一书的核心,也是一个好老师的参照。 现在大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的极度溺爱下都养成了自私自利、蛮横娇惯的心理。哪对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儿女成才呢?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热潮下,打骂成了许多家长每天的必修课,这导致了

    07-22
  • 让学生承认自我,做出自我---《我的理想课堂》读后感
    让学生承认自我,做出自我---《我的理想课堂》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这是我们教师的共同信念。对于学生,我们只有坚信他想改变,想成为好人,想有出息,这样诲人不倦才有动力和基础,我们的工作才不至于失去希望和信心。 现在的教育不可否认地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我们不只一次地听说,并自己也经常感慨,现在的学生真难教,没法教。我们更会无意识地给学生加上一个个标签,而有一些往往是差生,落后生,后进生。尽管我们也曾满腔热情地对这些特殊的孩子倾注关爱,信任,但事实却是,我们被一次次的失望而击溃,我们可能也因此而选择放弃。 不变的学

    07-22
  • 读书随笔:有书为伴,生命飘香
    读书随笔:有书为伴,生命飘香

    偶然,翻看《孙双金与情智教育》一书,便觉爱不释手。 孙双金老师说,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无一不是他们具有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才有灵气。如何让老师从事务型转向研究型,从知识型转向文化型,读书成了教师唯一的精神选择。由此,我联想到王崧舟老师的《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他从儒、道、释的角度透视文本,思接千载,才有了课堂上给学生以情感的熏染,智慧的启迪,多少潇潇洒洒,多少荡气回肠!心里不由感叹:文化的奠基才是我们教师成长的源泉。 许多教师憧憬成功,但无法拒绝浮躁的尘嚣,面对巨大的网络资源,总认

    07-22
  • 幸福的课堂教学——读《建设理想课堂》后感
    幸福的课堂教学——读《建设理想课堂》后感

    闲暇时,我捧起了《建设理想课堂》一书细细品味,其中 学教的幸福这一内容引起了我的关注。在学校,教师的生活场所主要在课堂,主要生活是教学。没有幸福的教师,就没有幸福的学生快乐的教师带给学生快乐的生活。教师教学的幸福不仅涉及我们自己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校生活质量。那么怎样的课堂,才算是幸福的课堂呢? 大家仔细去观察那些充满活力、师生都感到幸福愉悦的课堂,就可以发现幸福课堂的样子。 一、幸福课堂是高效的。 幸福的课堂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会学习,掌握技能和方法,内化提升情感,在轻松快乐中达成教学目

    07-22
  • 唤醒教师自身的内心认同——《教学勇气》读后感
    唤醒教师自身的内心认同——《教学勇气》读后感

    《教学勇气》书中指出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这直指我们教师的内心精神世界,可谓一针见血。我国的古典文化中有着对教师精辟的论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谓之师道,并非拿到教师证就是教师了,我们如果不是从内心认同于自己是一名教师,那么您即使是站在讲台上也不一定是一名真正的教师。古代圣贤把教师定义为传道授业解惑,排在最前面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传道,那么对于教师而言这个道,也即师道,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对教师这一内涵的真正认同,从而达到以师道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时时

    07-22
  • 读《课堂教学答问艺术探讨》有感
    读《课堂教学答问艺术探讨》有感

    前几天,我读了李如密、刘文娟老师的《课堂教学答问艺术探讨》一文。书中提到,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教学答问艺术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学答问艺术具有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深化教学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功能。运用教学答问艺术,要遵循启发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正面应对策略、幽默化解策略、规避锋芒策略、巧抛绣球策略、因势利导策略、以退激进策略等来应对学生的提问。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更重视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的问。然而,问是更重要的,它意味着思考、发现和探索。它能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