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科学究竟是什么》读书心得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20-03-23 18:01:23

《读《科学究竟是什么》读书心得》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记得之前有个一年级的小朋友问我:“老师,科学是什么,科学课都是学什么的呢?”当时我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是啊,科学究竟是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利用寒假的时间认真阅读了英国作家查尔默斯的《科学究竟是什么》这本书,书中详细的讲解与分析让我对科学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科学究竟是什么》这本书是英国著名学者查尔默斯论述当代科学概念的代表作。本书共分为十二个章节,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了科学的本质特征,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开篇第一章:科学是从经验事实推导出来的知识。在本章节中,作者先是站在哲学角度深刻剖析了当代人广泛持有的常识科学观,接着又用归纳和演绎的方式详细为我们论述了不同的科学概念,最终总结出科学是从经验事实推导出来的知识。除此以外,第九章的论述也非常精彩,我记得其中一节的标题为:科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由此我想到了我国的科技管理专家张九庆曾在他的专著《自牛顿以来的科学家:近代科学家群体透视》中也有过这样一段论述:“科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对于科学这样一个几乎包罗万象的概念,要给出一个精致而完整的定义是十分困难的。”在这里两位学者的观点可以说是不谋而合,他们都认为,科学离不开社会活动。那么我们的科学课呢?自然也是如此,科学课离不开科学知识,而科学知识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的科学课也应当与生活紧密相连,要尽可能的为学生在知识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这个桥梁可以是多样化的,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体现,比如在课堂上,提及某一知识点之前,我们可以先为学生创设一个与之相关的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先进入到这个熟悉的情境中,再由他们的眼睛来寻找知识,掌握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知识,他们对知识的印象会更为深刻,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他们获取知识的成就感和喜悦感。

    科学究竟是什么?科学是从经验事实推导出来的知识,科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科学离不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科学课堂也该如此,科学课,不该只是一个传授知识的途径,它更应该是一个教会孩子们学会生活的平台,只有把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我们的科学课堂才是活的,才是有趣的,才是孩子们想要的。其实,在孩子们走入课堂之前,他们对这个世界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脑海里也储存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作为老师,我们不仅不能对这些经验视而不见,反之还要充分利用这些经验,让这些经验成为孩子们走向新知的捷径。所以,在上课之前,我们一定要充分的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这样在课堂上,我们才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才有机会把他们的经验与知识联系起来。但孩子的经验毕竟是有限的,有些知识在他们看来是全新的,从没接触过的,这个时候,我们不能生硬的先把知识直接告诉他们,因为他们很难理解,我们要做的是为他们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在这个情境里,有他们熟悉的事物,而这个知识就隐藏在这些事物里,然后通过我们的一步步引导,让他们一点点揭开生活的面纱,找出隐藏其中的知识,在这个情境里,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问题,然后提出问题,再通过相互交流解决问题,在孩子寻求知识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的进行引导,帮助孩子们走向正确的方向。这样整节课下来,孩子们会觉得他们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了新的知识,今后学习的积极性将会大大提高。

    知识与生活本就是密不可分的,科学课程更是如此,作为科学老师,我们应该让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
    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

    古人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每天读点有益的书,对人的精神有滋补作用。因为读书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读书能明白事理,增强能力;读书能陶冶性情,学做人,学做事;读书能完善自我,塑造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一个人如果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一生都会受益无穷。学习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未来,只有不断的读书学习,个人才能得到全面发展,展现精彩的人生。 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 海盐于城小学 张斌 我觉的自己一直就是一个自信的人,但工作以来,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渐渐的丧失了信心

    07-22
  • 爱的基石——读《感悟父爱  感悟母爱》后感
    爱的基石——读《感悟父爱  感悟母爱》后感

    父亲、母亲爸爸、妈妈,简简单单的两个名词却道出了儿女几多依恋,几多牵挂。生我者父母,养我者父母,念我者还是父母。父爱是人世间最具力量的爱,母爱是人世间最无私的爱,父爱同母爱一起构筑了人类社会爱的基石。 一、《感悟父爱》 父爱是理性的、内敛的,是智慧之爱、责任之爱。达芬奇曾说过:父爱可以牺牲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当我看完《感悟父爱》后,被文中那一位位伟大的父亲震撼了,也被深深地感动了 《血债》中的父亲为了给上大学的儿子生活费,竟然去卖血,可儿子请同学去卡拉OK厅唱一次歌就花了346元,这让父亲哑口无言;《爱

    07-22
  • 最美乡村教师与行为主义教育
    最美乡村教师与行为主义教育

    看《最美乡村教师》,终于明白了,他们的教育才是最原始的教育,因为原始,也更能反映出教育的本质,如果按目前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分数来衡量这最美的乡村教师,我看他们应该全部被列入下岗者之中,可以这样说,乡村教师的事业目标只有一个,让更多的学生能有书读。我相信,如果他们个体的素质再强一点,他们一定会创造出最好的教育分数。 城市的教师被行为主义剥夺了最为原始的教育动力。就目前我看到的大量教育论文,无不以行为主义为研究基础,这真是最大的悲哀,更有甚者将行为主义扩展至所谓的精制教育,真的是有点遗憾。 教育的行

    07-22
  • 幸福生本——读《幸福地做老师》后有感
    幸福生本——读《幸福地做老师》后有感

    生本教育已是近三年来我市教育界最为关注和认可的一种教育理念,从上至下生本教育犹如一泓清水滋润着每一位教育者和学生,可谓受益匪浅。部分学校已经迈出了生本的脚步,到广州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的实践地学习生本。我们学校也有部分教师亲临生本课堂,感受生本教育魅力。在学习归来的心得交流中,我始终感受到学习者对生本教育由衷地敬佩。学生像一个个小老师,能力极强!孩子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每个孩子的发言都是那么精彩。老师在旁边关注着每一个学生,不动声色,但在关键的时候总是能把孩子的思路引回主题中。不由地我感觉到生本的三个关键词

    07-22
  • 学生学习需要得到什么帮助——读《幸福地做老师》之感
    学生学习需要得到什么帮助——读《幸福地做老师》之感

    阅读荆志强老师《幸福地做老师》一书,对我感触颇深。其中感触和振动较大的是书中第3页荆志强老师对于备课的理解备课不是教师知道要讲什么,而是要知道学生学习需要得到什么帮助。 事实上,此段论述揭示了当今教育的一大弊端,我们绝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只是从教师、教材的角度去把握备课的重难点,注重的是怎样在课堂里把知识点讲透、讲清,完成备课所要求的教材上学生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教学的主体学生,忽视了学生在学习教材知识点所需要教师的帮助或搀扶。 特别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的普及,教师的备课已经从用钢笔书写发展到在电

    07-22
  • 暑假每周摘记——做最好的自己
    暑假每周摘记——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其实是一本关于青年人成才的励志书,。李开复博士用易于理解的成功同心圆以及发生他身边的大量故事指出成功是多元化的,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条,成功的标准也不止一个,在与他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固然是成功,但有勇气不断超越自己、不断超越过去的人一样是成功的。 也许读这样的书有些不合事宜,人已中年,韶华难在,想做一个最好的自己,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吧!但细细品来,回味悠长,又觉感慨颇多。 做最好的自己,应该自

    07-22
  • 小学音乐教师读《建设理想课堂》有感
    小学音乐教师读《建设理想课堂》有感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经常感到很疲惫也很吃力,为调皮的学生发愁,为不爱学习的学生大伤脑筋。我感觉自己也很用心,却为什么不能换取学生的心呢?读了陈大伟老师的建设理想课堂中学习幸福生活这节,让我更深刻地了解了学生学习的意义。什么是学生?学生到课堂上学什么?学生在课堂上干什么?这些最简单的问题,自己却没有深刻地思考过。学习生存,学习生活。 什么是生存最需要的?什么是生命最重要的? 现实是整个人生的组成部分,未来是有一个个现实组成的,今天的幸福是未来的基础,也是人生幸福的部分。就算要追求未来的幸福,随着时代的发展,未

    07-22
  • 《反思性教学》读后感
    《反思性教学》读后感

    近日翻阅了《反思性教学》一书,这是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撰写的教育学理论著作。他在论著中提到:所谓反思性教学,就是主张在教学完成过程中,培植教师反思的意识,使其不断反思自己教育教学理念行为,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 随着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发展,这种教学即研究,反思即研究的反思性教学模式正日益成为当前教学的一种主流。它带来了浓厚的反思气息,进一步激活了当代教学领域,给操作性(常规性)教学注入了活力。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树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