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栏目: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15-12-23 11:09:17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指出各种图形的周长。2、根据对周长的理解,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学会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重点:通过动手操作感知周长的含义。

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学会测量周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十字绣图片)最近我们学校正在开展拓展活动,我们班有很多同学参加了十字绣社团,沈老师家里也有一幅十字绣,但是还没有镶上边框。到底需要多长的边框呢?请你帮老师想一想该怎么办。(学生回答)

2、量出这个长方形十字绣四条边一共有多长,也就是它四条边的长度总和。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作“周长”,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知识就是周长。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一)指一指:感知物体表面的周长

     1、出示数学书:数学书的表面有周长吗?谁来摸一摸?

     2、那沈老师把数学书的周长描出来吧。(在黑板上描出周长)

      注意:规定一点为起点。

     3、那三角尺、时钟、树叶呢?我们也把它描出来吧。

     4、这些物体表面都有周长,那什么是周长呢?

   预设:

     1、数学书一周的长度。

     2、三角尺一周的长度。

     4、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物体表面一周的长度。(从哪一点开始回到哪一点)

 

 

(二)指一指:探究平面图形的周长

1、刚刚的数学书、三角尺、时钟、树叶都有周长,我们也描出了他们的周长,那如果沈老师把这些物体拿走了,剩下的是什么?剩下的图形还有周长吗?为什么?

预设:有,我们可以用铅笔描一描,从一点开始回到了那一点。

(三) 辩一辩

      1、现在你知道什么是周长了吗?我们来一起辩一辩下面的图形有没有周长吧。


      2、最后一个为什么没有?(从一点开始回不到那一点)

      3、那什么样的图形才能找到它的周长?

      4、总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四)试一试:动手画

    1、请你用铅笔描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2、反馈。

(五)量一量:动手操作,探究测量周长的方法

     1、你有办法知道下面物品和图形的周长吗?(可以量一量)

     2. 小组合作学习。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学具,你们四人一小组,利用学具合作来测量桌上三样物品(数学书、三角尺、圆)的周长(不要求准确长度)。(学生小组合作测量图形的周长)

     3.交流小结,展示学生的成果。

  师:通过测量和探索这么多图形的周长,你们从中又获得了哪些好的方法呢?和大家交流交流吧!

   方法:1、长方形只需要量长边和短边

         2、不能量的可以先用线围一圈,再量线的长度.

 

三、巩固练习

沈老师发现我们每个同学都学得很认真,那你到底有没有学会呢,我们一   起来练练看怎么样。

1、下图的长方形分成两个部分,哪个部分的周长长?


2、请描出下面图形的周长。(作业纸)


3、判断:下面每组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为什么?


4、下面是一个公园的示意图。王奶奶绕着 公园走一圈是多少米?

150+20+80+180+100=530(米)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周长,并且用周长的知识解决了一些问题。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推荐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 2012学年(上)三年级数学天天练(1)—(4)
    2012学年(上)三年级数学天天练(1)—(4)

    2012学年(上)三年级数学天天练(1)(20121009)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竖式计算:(打*的验算) 689+2349= *5002-1879= 6209= 89007= 4077= 二、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 688+145+255 719+542+181 574+496 8403-250 2012学年(上)三年级数学天天练(2)(20121009) 一、竖式计算:(打*的验算) 4032-1039= *6000-4218= 4087= 9145= 20704= 二、列综合算式解答: 1

    07-21
  • 模型思想三部曲——以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4时记时法》为例
    模型思想三部曲——以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4时记时法》为例

    《24时记时法》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时、分、秒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的,有关时间的学习,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过渡的阶段,生活经验不多,概括能力不强,不能多方面的思考问题,以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由此,我在教学设计时渗透模型思想的意识,以此让学生能真正地掌握24时记时法。 一、化曲为直,建立模型 在此之前,学生都是通过钟表来认识时、分、秒的,多数学生对时间的概念都是建立在钟表之上。而这节课认识的24时却不能很直接的在钟表上表示出来。因此,我将钟表上的一圈圆形数字变为直线数字。化曲为直。一圈

    04-07
  • 解决问题兴趣培养:兴趣缺失的原因
    解决问题兴趣培养:兴趣缺失的原因

    教学中,不少老师对解决问题感到无力。孩子们对解决问题存在茫然的心理,不喜欢解决问题,甚至对解决问题是抵触的。这主要是由解决问题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也跟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有关。 3.1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解决问题作为小学数学的重点内容有着其独特的地位,具有鲜明的特点。 3.1.1问题情景性 为了符合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现在小学的解决问题大都创设了一定的情景。情景的创立能够更好的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但是现

    02-24
  • 观华应龙《认识面积》有感
    观华应龙《认识面积》有感

    上周六,在太仓港城小学开展了华应龙工作室送教(太仓站)活动。如果要用四个字去形容华老师的课,那就是酣畅淋漓。课的一开始,华老师笑眯眯地问孩子们:你们觉得课堂上可以笑吗?一些孩子摇头,一些孩子点头,还有一些孩子笑着摇头孩子们可爱的反应让人忍俊不禁,一下子华老师就和孩子们拉近了距离。接着,华老师用凤凰城的织布视频引入,让孩子填一填积__成__,孩子们开动脑筋,填积土成山、积善成德、积水成渊最后归纳为积线成面,引出面积。 上到这里,我脑子就闪过一个想法:这里不就是我们一直在讨论的学科+吗?我们之前曾讨论数学可以

    01-08
  •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评课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评课教学反思

    一、注重对比,巩固提高: 在杨老师的课上,我们可以看到她非常注重让学生进行知识之间的对比。比如在教学四分之一这个分数时,老师出示了总数不相同的几种情况,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总数虽然有所不同,但是都是平均分成4份,所以每一份都可以表示成四分之一,以此来揭示分数的含义。而后面二分之一出示后,也不忘记和四分之一进行比较,继续追问学生:都是把4个桃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为什么一题中每份表示为四分之一,另一题每份则表示为二分之一,在学生思考之后,让学生明白了4个桃这个整体虽然相同,但是平均分的份数,决定了每份到底是几

    04-07
  •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间隔排列》案例分析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间隔排列》案例分析

    一、创设情境,激发导入:1. PPT出示一朵红花,问:你能猜到下一朵是什么颜色的花吗?生1:黄花 生2:蓝花 生3:粉花 师出示结果进行验证:怎么样?没猜到吧,这是一朵红黄相间的花。 师

    11-27
  • 在解读中理解  在实践中提升  ——“小数加减法”“同课异构”教学评析
    在解读中理解 在实践中提升 ——“小数加减法”“同课异构”教学评析

    八一中心小学 王秀花,2015年5月18-20日,八一中心校开展的教学能手同课异构评比活动的课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P71-72《小数加减法》及相关练习

    12-19
  • 三角形内角和课后反思
    三角形内角和课后反思

    今天讲的是《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心中有些打鼓,因为在上学期有一道课后题已经涉及了探索三角形内角和,而且当时我也已经让学生深入的学习并动手操作了验证的方法,那这节课我怎么讲呢?孩子们已经知道内角和是180了,我还要再重复一遍吗? 我开始认真看课本,第一部分是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三角形,量一量,填一填。所以昨天在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我让每个孩子准备三个三角形,分别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