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栏目: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19-05-15 05:32:56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发展分析、归纳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板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在收获的季节,小猴每天都帮助妈妈摘桃,但在摘桃子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大家愿意帮忙解决吗?

二、导学探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理解题意

1.出示条件:“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30个,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数学上把已经知道的信息称为条件,有了这两个条件就可以提问题了。出示问题:第三天摘了多少个?

学生口答。

指出:老师刚设了个陷阱。根据这两个条件只能求出第二天摘的,不能求第三天摘多少个!

2.如果我把其中一个条件改一下,(出示修改条件“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

摘5个”)现在可以算了吗?

看来这条件挺神奇的?一起来看看。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什么意思?

预设1: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

同学们看,这个条件看上去很简单,但他却能从中找到这么多的隐含条件,并把它有序的表达出来。厉害!谁能像他这样有序的说一说?

指名说,结合多媒体出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五天比第四天多摘5个。

追问:还能往下说吗?(出示:第六天比第五天……)还能再往下说吗?太多了,这么多条件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一起说(多媒体变换,所有内容整合为“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过渡:同学们真会思考。这句话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吗?

引导出示:第一天摘的+5=第二天摘的,(课件出示)你们能明白他的意思吗?老师明白了,他是倒过来想的,比前一天多摘5个就是后一天摘的,看得懂吗?谁能继续往下说。(结合回答,出示第二天摘的+5=第三天摘的……)

这么多条件其实也是一个意思,(所有条件隐去,变换为“前一天摘的+5=后一天摘的”),一起读一读。

预设2:

(没人能说。)以后每天可以是第二天吗?如果是第二天,那就比第几天多摘5个?(手指着板贴),也就是说: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以后每天可以是第三天吗?如果是第三天,那——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板贴)

预设3:

(学生回答30+5。)

30是第几天摘的?加5是想求什么?也就是说第一天摘的+5等于第二天摘的,(课件出示)你们能明白他的意思吗?

……

过渡:同学们真会思考。(大屏上留下: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句话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吗?(接预设1过渡前的话)

小结:看似简单的一个条件,给大家一挖掘,竟然找到了这么多连续的隐含

条件,这就是数学的魅力之处。

(二)分析数量关系

我们已经弄清了已知条件的含义,请大家想一想,根据第一天摘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两个条件,我们可以算出什么?既然能算出这么多的问题,你认为在大家所说的这些问题中,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独立解答——充分表达不同算法

1、好的,那就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填表也可以列式计算求出答案。

(1)学生自练.

(2)交流:

展示1(列算式):你来说说是怎么想的。

结合学生介绍,相机板书算式。35指的是什么?这个5呢?求的是?你们看,第一步的结果,作为第二步的条件参与运算,帮助我们求出了下一个问题。数学就是这样,在已知、未知之间不停地转换。问题解决了吗?齐答一下。

展示2(出示表格):这个同学的方法,能看得懂吗?谁来说说。(生说)他列了个表格把每天摘的个数依次写了出来。这个方法怎么样?

展示3:(出示:5×4=20(个),20+30=50(个)

预设①有个同学是这样做的,这个方法正确吗?5×4算的是什么呀?

预设②老师是这样做的,你们觉得有道理吗?5×4算的是什么呀?

第五天比第一天一共多20个,对吗?怎么想的?

第一天暂时不看,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一个5,到了第五天一共比第一天

多了几个5?也就是20个。知道了这个多的20,再加上第一天的,就算出第五天摘的。方法怎么样?也不错吧?

四、反思总结——思维提炼

1、归纳方法。

刚才我们一共想到了3种方法(多媒体出示3种方法),其中有两种方法解题思路是一样的,你们发现了吗?他们都是怎样算的呢?
小结:他们都是从第一天摘的这个条件想起,加上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的,就算出第二天摘的。有了第二天的,再根据这个条件算出第三天摘的,就这样,依次算出第四天、第五天。同学们,像这样从条件想起,一步步计算求出问题的方法,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出示箭头)。

再来看第三种方法,是根据这些条件发现第五天比第一天多摘了4个5,然后加上第一天的,就解决了问题。这种方法虽然思路不同,但也是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2、回顾感悟。

同学们,我们一起解决了一道比较复杂的问题,让我们回顾一下解决问题的过程,都分了哪些步骤?

①生:我们要从条件想起。

师:是啊,从条件想起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根据对应的条件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个步骤就叫做——分析数量关系。

②生:我知道可以填表做,也可以列式算。

师:恩,这个步骤就是计算解答(板贴)。在解答问题时,方式可以多样,既可以填表,也可以列式。

③预设1:生:解决问题前要先找到条件。

师:不仅要找到条件,还要找到——(问题),对于比较复杂的条件,还要弄清每个条件的含义。这个步骤就是(理解题意),它是其他步骤的基础。

预设2:生:要找到条件和问题。

师:对,首先要找出条件和问题,对于比较复杂的条件,还要弄清每个条件的含义。这个步骤就是(理解题意),它是其他步骤的基础。

预设3:学生想不到看题。师:没有了?老师觉得有一个步骤也挺重要,就

是理解题意(出示)。你们知道理解题意是什么意思吗?对,就是看清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对于比较复杂的条件,还要弄清每个条件的含义。这个步骤是其他步骤的基础,可不能忘了。

总结:要能很好地解决一个数学问题,至少得有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计算解答这三个步骤。

五、导练结合——形成技能

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特别是掌握了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这是一个新本领。想用用这个本领吗?好,试一试。

(一)模仿运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第1小题第一幅图。这是一个天平,看出了什么条件?(出示:4个苹果重400克)能求什么问题?会解答吗?

(2)出示第1小题第2幅图,仔细看,又看出了什么条件?那根据这两个条件,又能求出什么?

(3)(出示两幅图)刚才,我们先根据4个苹果重400克求出了平均每个苹果重多少克;再根据橙子比苹果重20克求出了橙子的质量。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也是从条件想起。

(3)第2小题。(出示题目)有三个条件了。你能根据这些条件提出问题吗?

(1)学生提问,相机出示问题。追问:根据哪两个条件来解决?怎么算?(出示算式)钢笔支数求出来了,下面我们可以求出(圆珠笔的支数)。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老师拿出一个皮球,师生互动,感知球的多次下落与弹起。

(2)出示题目,认识条件。“一个皮球从16米的高处落下,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 “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怎么理解?

结合图观察:如果这里是16米,第一次下落后弹起的高度大概在哪?谁来指一指?第二次弹起的高度大概在哪儿呢?

(3)(出示问题:第三次……):理解了题意,你能自己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吗。拿出作业纸,完成第2题。

交流汇报。第一次弹起?第二次呢?

反思:看第三次弹起的高度是?如果没有前两次的结果,你能直接得到第三次的结果吗?那有了第三次的结果我们就能进一步推断出第四次弹起的高度是几米?数学就是这样一环套着一环往下延伸。

(二)概括运用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指名读题。一个圆圈表示1个小朋友,那18个圆圈就表示……?请同学们按照题目的要求,先找出芳芳和兵兵的位置,再解答。

(2)谁来汇报一下。芳芳和兵兵之间有几个人?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芳芳的位置在哪儿,你是根据什么条件确定的?兵兵呢?

(3)从条件想起,我们顺利的解决了问题。你认为画图对解决这个问题有帮助吗?

指出:有时难以理解的问题,画画图就变得容易理解了。

(三)灵活运用

过渡:同学们都很棒,老师想送给大家一个礼物,想要吗?谁第一个解决我的问题,我就把这个礼物送给他。准备好了吗,我要出题了。开始!

出示:妈妈买来3箱苹果,每箱5千克;又买来4箱梨子,共比苹果多40千克。梨子和苹果一共买了多少箱?

组织交流。

追问:这么多条件,为什么只用了两个条件?

指出:解决一个问题也不一定都要从条件想起,有时从问题想起也很快捷,这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六、课堂总结——评价反思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什么收获吗?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评,学生自评,还需努力的方面。

板书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条件想起

第一天摘了30个                 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 

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

第四天比第三天多摘5个

第五天比第四天多摘5个……

问 题:第三天摘了多少个? 第五天摘了多少个?
推荐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二单元检测试题(国庆假期作业)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二单元检测试题(国庆假期作业)

    六套小学三年级数学国庆假期作业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想一想,填一填。(20分) 1、488 = 48( )( ) 96( )( )= 966 2、603=( ),商的最高位在( )位上,商是( )位数。 3、把42个梨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个。 4、有73个苹果,平均分给幼儿园2个班的小朋友,每班分( )个,还剩( )个。 5、( )5=143 6、在有余数的除法里,( )( )+( )=被除数 7、最小的四位数是( ),比它小1的数是( )。 8、2个千、3个百、6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 )。

    07-21
  • 认识周长一课反思——如何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认识周长一课反思——如何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在一次市级的教学研讨活动中,两位教师用不同的设计执教了认识周长一课。两次不同的教学设计,特别是最后练习设计上的呈现和处理方式,给我们如何拓展学生的思维有了很大的启发。 【片段一】 在学生测量和计算了图形的周长后,出示正方形。 师:能算周长吗? 生:不能。 出示方格纸上的正方形。 学生计算周长。 师:怎么知道边长是4厘米的? 学生:数格子知道的,一个格子的边长是1厘米。 出示方格纸上的长方形。 师:要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要知道哪两个信息? 生:长方形的长和宽。 师:怎样计算周长? 生1:5+2=7(cm)

    11-21
  • 老师,分数不能表示所有小数
    老师,分数不能表示所有小数

    昨天组内上了一节研究课《认识小数》,正当显示我的得意之处,沟通整数、分数、小数之间的关系,揭示零点几的小数就是十分之几的分数的另一种写法,小数就是十进分数,小数和整数都是满十进一,然后完成我的完美板书。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龚王均听见我说小数就是十进分数。立马举手反对,:查老师,分数不能表示所有小数的?我楞了一下,下面所有老师也是咯噔一下。龚王均马上又补充到:小数有无理数,无理数就不能用分数表示。一听这句话我立马醒悟。 一下课,龚王均给我送来一本书,他很快翻着,指着上面的那一段话告诉我,我就是读了这一段

    02-10
  • 画个圈学生就能体会“一个整体”吗?(认识分数)
    画个圈学生就能体会“一个整体”吗?(认识分数)

    这两天教学的三年级下册的认识分数是在学生认识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的基础上认识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进而拓展到把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来认识1角是几分之几元,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等。为五年级下册学习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做好铺垫。其中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是认识分数中的一个难点,怎样让学生理解一个整体的意义,以往老师都是画个圈,告

    02-17
  • 08苏州小学数学年会特级教师课堂实录----钱金铎(面积的意义与面积单位)
    08苏州小学数学年会特级教师课堂实录----钱金铎(面积的意义与面积单位)

    一、师生交流: 1.师:认识我吗?知道我从哪里来?我从很远的地方来,先坐船5个小时,再坐车2个小时 问:一共用了多少时间?这么远的路,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来表示? 生1:千米 生2:米 师板书:米 追问:比米小一点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分米、厘米等,板书) 师:米、厘米、分米都是? (长度单位) 2.出示两根小棒,问:两根小棒怎么样?(长度不一样) 指出:物体有长有短,有高有低 二、新授 1.认识面积 出示:两张树叶 指出:物体还有大有小 师:物体都有表面,摸一摸课桌的桌面。 指出板书:物体表面 师:物体的表

    02-18
  • 三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是《24时记时法》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是《24时记时法》教学反思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钟面,学习时、分、秒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24时记时法的有关知识。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认识24时记时法,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这一单元的内容不管是教学中,还是教学后,都让我感触很深,原本打算最多用4课时教完的内容,居然上了5课时,但是教学效果却还是不理想,从直观地看钟面认时间到抽象地进行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之间的转换,以及经过时间的计算,对于孩子来说,这一程度的提高,不但让孩子学起

    09-15
  • 新审定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教学设计
    新审定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教学设计

    三亚市崖州区中心学校 陈传英 【教学内容】第36、37页。【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过程,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会用竖式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加法。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渗透类比思想。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哪一位上

    01-24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口算乘法》听课记录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口算乘法》听课记录

    (有事来晚,前半部分没听) 1、编成口诀:一乘二数三加零 出示:30010=3000 你能明白这口诀的意思吗? 2、练习题: 我平均每天送60封信 ,邮递员工作50天,要送多少封信?你每天要送多少封信? 每天要送这么多,你想多邮递员说什么?*您真辛苦啊! 3、奥比岛邮递员招聘考试: 出示实习邮递员:8010= 6020= 5040= 40080= 70020= 2050= 2410= 12200= 请你们填写手上的答题卡 *填写答题卡 教师巡视提醒(累了可以趴下来休息) 还没完的举手老师看一下 *少部分

    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