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说理的角度,研读课标——读《数学课程标准》有感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18-12-17 16:19:48

《从说理的角度,研读课标——读《数学课程标准》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为了深入、有效地开展本课题的研究,首先翻开了《数学课程标准》。它不仅是一线老师教学的指路明灯,同时也为我的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在阅读时,我一边读,一边结合自身进行思考,进行自我反省,我发现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

一、说理:应面向全体孩子

《标准》中明确指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在基本理念中的第一条提出的,可见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有多么重要。是啊!如果老师每一堂课都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那孩子们一定都会有收获,也一定能品尝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现实情况:

事实上在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说理训练这一块,我做得不够好。平时课堂上,大多是让几个程度较好的学生说说就过去了。公开课时,会先请几个优秀的学生来说,接着找几个中等的学生,引导帮助他们完成说理,对于那些接受慢,程度稍差的学生,怕他们不会说,耽误教学进度,完不成当堂课的教学任务,所以多数采用了直接跳过,不让他们说的方式。就因为没有给这部分孩子留出思考的时间,练说的机会,长此以往,造成了两极分化的现象。现在上课时,几个优秀的学生急于表现,中等的学生能躲就躲,那些后进生遇到说理环节,认为不关自己的事,干脆放弃。

改进措施:

1.勤自勉

以“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学习的快乐,都得到说理的锻炼。”为自己的座右铭,写在办公桌上,每天上课前都看看这句话,不断地提醒自己,使自己每堂课都充满激情,充满干劲,积极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

2.善总结

因为本班有五十多人,在一节课中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根本做不到。所以,每一次上完课后,回忆总结一下,这节课让哪些同学说理了,哪些同学还没有被关注,及时总结一下,以便下一节课给这部分同学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每一个人的关心。

让我们按照《标准》中要求的去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说理的机会,让每个孩子在说理上得到不同的收获。

二、说理:应长期坚持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撒贝宁曾说过:“你要做一名成功的主持人,只有两个字,那就是坚持。”虽然只有两个字,但道岀了成功的真谛。对于说理,如果只要教师能坚持下去,学生一定也会重视,那说理能力的提高也一定不会是什么难事。但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不足之处:

很多时候我也有指导学生进行说理的想法。如:在刚开学的时候;在听课时,发现别的班小朋友说得有条有理的时候;在听到别的老师炫耀,今天这节课那个小朋友发言特别精彩时。心中都会涌起一股引导他们说理的欲望。实际上也行动了,但多数是无疾而终。被自己这样那样借口给打断了,如:这节课任务太多,下节课在训练吧;都怪那几个“笨”孩子,耽误那么长时间,还不会说,下节课不能再训练说理了;这两天我太忙,没时间指导他们说理……

改进措施:

1.借课题之力

课题研究为期一年,里面有一个个小任务。这些任务即是一个压力,也是一个促进自己的动力。为完成任务,我特意设计几题,每天利用晚办公的时间,进行自我拷问:(1)教学设计时,关注说理了吗?(2)今天课堂上指导说理了吗?指导的详细吗?(3)学生说理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了吗?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借课题之力,达到指导学生说理的目的。

2.借书籍之力

列宁曾经说过:“书籍是巨大的力量。”所以我要多读书,当自己思想松懈、想偷懒的时候;当我感到心里浮躁、无心工作的时候。打开书,因为书中的意念有一股与生自来的动力,它可以放松心情,让浮躁的心慢慢归于平静;它可以使你重新燃起斗志,推动自己不断地前进。

正如有这句歌词说得:“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就告诉我们,一时的兴起,收到的是短暂的快乐,长久的坚持,才能换来想要的成果。说理也是如此。

三、说理:应找准评价点

《标准》中指出:教师在评价时应采取灵活的方式记录、保留和分析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表现。其中特别提到了要评价学生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这方面。课标中要求采用灵活的方式评价学生的表现,我认为应该在评价时找准评价点,有针对性的评价,不仅仅激发一个孩子的自信心,更能带动一群孩子的进步。

如:当对学生说“你说得很好;你回答地很棒’等这样笼统的语言表扬孩子时,被表扬的孩子会感到很高兴,别的孩子很羡慕,但高兴一会儿就过去了。当对学生说“你回答的声音真响亮,老师喜欢;你用上了先计算,再计算,回答的真有条理,大家掌声表扬一下他。”等这样的语音表扬学生时,不仅被表扬的学生高兴,其他学生在接下来回答问题时,也会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声音或用上先计算,再计算这样的句式,目的也希望得到表扬。这说明孩子有较强的模仿行为,有一颗积极向上之心。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仔细倾听孩子的发言,找准评价点,多采用一些有针对性的、有激励性的语音来表扬学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课标》中获得研究课题的启迪,汲取成长的营养,感谢《课标》!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再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感悟
    再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感悟

    欢欢喜喜过完牛年后,就得为自己接下去的工作充电准备了。在表姐的书架上看了好久,决定再去品读《心和气和的一年级》。记得上次看这本书是因为急切地想知道如何管好一年级,那是就走马观花迫不及待地看完了此书。现在一年级的上半学期结束了,我想再来看看这本书,和自己刚走过的教学路途对比一下,让心灵彻底反思。 花了二天时间一字一句地看这本沉甸甸的书。一边翻阅一边思考,还不忘对比着。思绪又回到了课堂,那些难忘时刻像快照一样在我脑海中一一跳动。看到感动之处嘴角不自觉地往上翘,一个人偷偷乐着。心平气和就是一种心态,一种方式。对

    07-22
  • 让学生承认自我,做出自我---《我的理想课堂》读后感
    让学生承认自我,做出自我---《我的理想课堂》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这是我们教师的共同信念。对于学生,我们只有坚信他想改变,想成为好人,想有出息,这样诲人不倦才有动力和基础,我们的工作才不至于失去希望和信心。 现在的教育不可否认地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我们不只一次地听说,并自己也经常感慨,现在的学生真难教,没法教。我们更会无意识地给学生加上一个个标签,而有一些往往是差生,落后生,后进生。尽管我们也曾满腔热情地对这些特殊的孩子倾注关爱,信任,但事实却是,我们被一次次的失望而击溃,我们可能也因此而选择放弃。 不变的学

    07-22
  • 看《最美的眼神》有感
    看《最美的眼神》有感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说托尔斯泰的目光如一把剑,说母亲的眼神里透出的是慈爱,可见一个人眼神里的世界是多么的丰富。看完这篇文章,我想到了自己,不知道自己的眼神里是什么内容,我想最多的是严肃吧。我喜欢把双手交叉抱在胸前,在配上我严肃的表情,怪不得有学生对我说:老师,你应该多笑笑,你笑起来比较好看。其实我是爱笑的,但我不知道为什么在学生面前总是板着脸,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学生吗?是让学生见我怕吗?其实我不喜欢学生怕我,为什么要怕我呢,我也喜欢和学生聊天,但是,那严肃的眼神好象成了我的保护色。 这几天,我总是试着换一种眼

    07-22
  • 读《建设理想课堂》有感
    读《建设理想课堂》有感

    陈大伟教授在他的著作《建设理想课堂》中说,课内不能太勤快。就是在课内就一定要让孩子动起来,承担他们应该承担的任务,而不是一定要自己动手。也就是说,不一定动手做了,写了,就一定是勤快,有时候动脑思考、动嘴发言也是一种好现象。 不由得就想起自己以前课堂上的一个片段: 学习《乡下孩子》这篇课文时,有一个环节是体会乡下孩子的生活有趣和多姿多彩。要求学生模仿书上的一个句子进行仿写。我采取了一个渐进的指导方法,感觉效果很好。 首先出示书上例句: 撑圆了小猪的肚皮。逮一串小鱼,乐坏了馋嘴的猫咪。 指导孩子读好这句话后,

    07-22
  • 《小学数学教学建议》学习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建议》学习体会

    近期,学校组织大家学习了《浙江省小学数学教学建议》,《建议》一共三十条内容,却涵盖了教学准备与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作业设计与辅导、命题与学业检测四大块的内容。下面我就针对教学组织与实施中的几点说说自己的体会。 教学建议第12条指出:课堂实施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切人重点要快,尽可能在前20分钟完成教学的主要任务。反思自己的课堂,却发现自己没有做到这一点。在自己的课堂上,比较多的情况是用30至35分钟完成教学主要任务,课堂练习的时间就相对较少。直接导致学生课外作业多,离开了课堂,老师就缺乏了讲评作业的

    07-22
  • 脚踏实地,终有超越——读《听那成长的拔节声》有感
    脚踏实地,终有超越——读《听那成长的拔节声》有感

    在阅读《听那成长的拔节声》这本书时,总是非常喜欢尹老师在每一章节开头的那一段引文。在夏之篇中尹老师提到,日复一日的工作看似雷同,却对每一个人的专业发展起着积累经验、积蓄内力的作用。我们千万不要因为付出多而收获少就放弃努力,专业的提高是量变积累后达到的质变与飞跃。她用一位美国运动员的例子很好地诠释了这一过程,所以,只要踏实地走过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我们在专业成长方面终究会有超越的那一天。翻开夏之篇,尹老师带领我们见证了她的专业提升之旅。 首先,她强调团队合作的精神,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团队的力量。她从一次

    07-22
  • 齐抓课堂管理的缰绳——《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齐抓课堂管理的缰绳——《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纪律是什么?纪律的三种基本含义概括了纪律的基本内涵:纪律是手段也是目的。纪律是惩罚;是通过施加外来约束达到纠正行为目的的手段;是指对自身行为起作用的内在约束力。 纪律本身也是目的。 我非常赞同这句话。就像我一如既往的班风八自之一:自律。良好的纪律形成过程是一个由外在的强迫纪律逐步过渡到内在自律的过程。 一直听到这样的说法,中国的教育不行,中国的孩子不行。这不行并不仅仅是在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上,同样在行为习惯的养成,自身素质的修为上。作为一名中国人,同时也是一名小学教师,对此也很诧异。 小学生在上学之前,因

    07-22
  • 躬身实践,比任何说教都有用
    躬身实践,比任何说教都有用

    今日读王鼎均的关于美国一个小学的课外实践活动的一篇日记。 日记写一位女教师率领十几个小学生在学校门外一小块空地上翻土拔草。中年教师像母亲一样教孩子如何使用工具,掘地破块,挑出草叶碎石,如何把手掌埋入土中,享受某种感觉,再轻轻抚平土壤。 这些活动在我们国家也是司空见惯的。可是,接下来的细节不得不让我肃然起敬了。王鼎均写到:抚平土壤是这一场小小戏剧的高潮,这时高大的女教师跪了下来。 这一跪,让我的灵魂有了触动。让我感到美国的教育的高明之处。我们的老师可以给学生讲土地是多么重要,可以举出很多很多的例子。但是,这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