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放眼未来,培养语文素养——结合学科专业,谈小学语文学科教学

栏目: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时间:2018-06-30 14:13:19

《放眼未来,培养语文素养——结合学科专业,谈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还记得薛老师培训时曾点到一句精辟之言,和大家分享:小学语文要姓“小”。何为小?儿童初萌为“小”,这是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特征来讲。更重要的“小”指的是针对年龄特征,分步落实,扎实基础。结合学科专业与对学生长远的发展前景来看,语文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提升重在阅读。
结合一年的教育经验,根据实例,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在不同的阅读篇目中注意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边阅读边动笔边做批注的习惯。教师引导学生要做情感上的交流,以便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触摸到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在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课文篇幅比较长,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理解小蜗牛走了哪四季,为什么没有摘到果实。潜移默化中理解四季不同的特征。在读中学生能够培养语感,提高理解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引导学生多样化的形式进行阅读。
二、培养阅读兴趣。
    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是保证阅读活动得以持续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新课程标准中也突出强调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可如何培养学生的阅
读兴趣呢,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尤其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还出在玩的状态,突然要他们接受规矩的学习生活,需要个合理的过渡过程,这就需要不但保证学生乐趣的延伸,同时还要使得他们进入新的层次。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多读,教师在讲授之前应让他们先读以免出现死记硬背的情况。
三、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德纳姆曾说过:“阅读应有达到以下四个目标中的一个:获取智慧,变得虔诚,得到快乐或者是便于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最重要的是营造良好的阅读环
境,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快乐。教师需要多收集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素材,阅读内容要有趣味性和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选择故事情节多变的文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了解故事的同时,感受课文语言表达、情感表达和写作意境。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引导全班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在课余时间,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自主寻找其他文章阅读。在阅读文章时,如有不解可以向教师直接提问,也可让学生们自主讨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尊重学生的阅读喜好,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
四、教授阅读方法
(一)读看结合
根据低年级学生爱看图画的特点,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阅读兴趣。翻阅小学语文低年级课本,我们会发现不仅有生动活泼的文字,还配有大量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这些图文并茂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充分观察、自由表达,从而为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奠定了基础。如,在教学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 (统编版) 一年级上册 《雪地里的小画家》 一课时,可先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点面结合,从远到近,由上到下。然后,让学生观察课本上冬天雪地上小动物们成群结伴玩耍的图画。学生看着形象生动的图画,自然而然地会与同桌相互交流,大多数同学能找出:“这是一幅冬天的雪景图,图上有小马、小鸡和小狗。”再仔细观察,孩子们可以察觉雪地里有不同的脚印,他们各抒己见,说说脚印像什么。当对直观图画的感性思维上升为文字表达的理性思考时,学生同时也会将朗读过的课文和图画中的内容结合起来,二者之间建立连接,如此一来,学习不仅得心应手,而且也会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教师还可要求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句话进行朗读,并说说还有哪些小动物来雪地里作画。
(二)读思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读书中思考,在思考中读书。” 通过阅读教学,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还要让学生学会质疑和探索解疑。换言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中,教师不必急着引导学生发现乌鸦喝到水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模仿乌鸦的动作,从“一颗一颗”、“到处”等体会到小乌鸦的细心与聪颖,进而结合课文后的提问:“说一说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着水的”,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说一说。
(三)读说结合
学生的语言表达分为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且口头表达是书面表达的基础。如口头表达不流利,则会直接影响到书面表达的流畅性,因而阅读教学必须把读和说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说”对低年级教学十分重要,每堂语文课老师都要进行说话练习。如上文提到的《乌鸦喝水》一文,学生能够学着用“先......然后......再......最后......”说说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在《青蛙写诗》一课中,孩子们加强对三者数量表达时“A、B、C和D”的运用;学习《大小多少》的过程中,孩子们仿照课文,说说“一个......一个......”。不断说的过程为孩子们的写奠定了基础。
总之,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细节,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授之以渔。教师要开展多元化、实用化、生活化的语文训练活动,把观察、思考、说话、画画、表演、写作有机地渗透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其感受阅读、喜爱阅读、享受阅读,从而寓教于乐、学以致用,为学好高年级语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放眼未来,重视阅读,给学生一根学习的拐杖。
推荐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朗读课
    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朗读课

    那么怎样真正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朗读课,是学生的朗读水平能日益提高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进行朗读训练,这一直是深深困扰我的一个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给予充分的时间,有效朗读文字。 1.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 在这方面我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因为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大多学生会较早的到校,这段时间用来玩也是一种浪费,还不如大家一起好好的读读书。于是我克服了睡懒觉的坏习惯,也一早到校组织学生朗读,并且我不吝啬给学生肯定的眼

    07-22
  • 第八册语文园地四习作(人教社新课标版)
    第八册语文园地四习作(人教社新课标版)

    【习作提示】本次习作要求同学们依据教材提供的照片写一篇看图作文。 这张照片照的是1937年8月28日,上海火车站被日本侵略者轰炸后的惨状。我们小学生对70年前的国情、民情知之不多,不了解时代背景成了写这篇文章的障碍。建议同学们认真倾听老师对照片的背景介绍,争取看一些当年日本轰炸我国的新闻记录片或反映抗日战争的影片、电视剧。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对写作肯定会起到化难为易的效果。 写看图作文离不开想象,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是写好本篇文章的另一个关键。 了解背景,大胆想象,同学们只要把握住这两点,这篇看图作文一定

    07-22
  • 借助图片理解对秋雨的感受——《秋天的雨》主题反思
    借助图片理解对秋雨的感受——《秋天的雨》主题反思

    《秋天的雨》是一篇色彩丰富,结构分明,层次清楚,课文是总分结构,而且每个自然段都是总分结构的段落组成的优秀散文。读着此篇短文,真的让人感到作者视点的智慧,想象力的神奇和比喻用法的确切。学生读着这些词、句含蓄、优美的散文,似乎亲近了大自然,也是三年级学生对文学熏陶的绝好启蒙。 作者对秋雨的感受,把秋天的雨比作钥匙、颜料、气味这些比喻虽然很神奇,可是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个疑难,先去找结合点,读读重点词、句并用图片展示,帮助解决为什么把秋天的雨比作五彩缤纷的颜料 ,比作钥匙把金黄送给田野,把橙红送给

    07-22
  • 把生活中的快乐带入课堂
    把生活中的快乐带入课堂

    相对于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学生的课余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我们时常会看到,孩子们玩自己喜欢的游戏会乐此不疲,哪怕是玩上几个小时,他们还是兴趣盎然。但是在课堂教学的四十分钟时间里,却总有几位同学不那么专心。不能给他们带来像课余生活那么多的快乐,所以他们会不感兴趣了。如果让学生说说快乐的事情,他们大多会说到课余的生活、游戏。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也能充满真实和快乐?我认为可以收集课余生活中的片段,把他们带入语文学习过程,把这些收集的资料和语文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相融合,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也能体会到游戏的快乐。新课

    07-22
  • 点亮孩子思维的火花——《风筝》反思
    点亮孩子思维的火花——《风筝》反思

    《风筝》这一课围绕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展开,在教学放风筝这一部分内容时,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当时放风筝的是你,放得正开心时,突然风筝线断了,风筝慢慢地飞走了,你会怎么想?怎么做?问题一提出,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我会很难过,我要去找风筝;有的说:我会大声喊:幸福鸟,你在哪里? 正当同学们都在表达自己的伤心,难过时,有个学生说:我不会去找的,我很开心,因为我可以让妈妈给我买一个新的。听到这样的声音,我当时楞了一下,但他说得有没有道理呢?我把这个问题交给了学生。同

    07-22
  • 课题质疑,引入新课《雪地里的小画家》听课后
    课题质疑,引入新课《雪地里的小画家》听课后

    前几天我们听了杨老师觉得教研课,她执教了《雪地里的小画家》。语文课上,在学习了生字,初读课文后,她问:小朋友,读了诗歌,你知道了什么? 生A:我知道小鸡会画月牙。生B:我知道小狗会画梅花。生C:我知道青蛙很懒惰,他在洞里睡大觉。生D:青蛙不是懒惰,它是在洞里冬眠。 师:D知识真丰富,知道青蛙冬天要冬眠。知道什么叫冬眠吗?D:冬眠,就是冬天的时候,整天睡大觉,不用吃不用动。师:你是怎么知道的?D:我是从《百万个为什么》中看到的。师:D多会看书呀! E:我知道小鸭会画枫叶,小鸡会画竹子。F:我原来以为小动物们

    07-22
  • 寓言中对寓意的理解——《伊索寓言》教学反思
    寓言中对寓意的理解——《伊索寓言》教学反思

    寓言,是一种讽喻或寄托的故事,是一种形象与寓意相结合的文学体裁。严文井曾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离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那么,寓言教学如何能引导学生的理解由表及里走向深刻?如何让寓意的揭示水到渠成而不是牵强附会?如何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思维得到发展?在这里,结合我个人的教学经历,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首先是对寓言的认知,寓言是通过角色出人意外的语言、行为、思想方法,构成一个完整的耐人寻味的小故事,要儿童能概括出寓意,就必须充分地感受寓

    07-22
  • 课外资料的有效链接——简谈毛海燕、韩勇中老师语文课带来的思考
    课外资料的有效链接——简谈毛海燕、韩勇中老师语文课带来的思考

    新课程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出现了不少的阅读链接内容,不经意地分布在课后、拓展平台等中,悄无声息地向我们传递着内外结合的大阅读观。它刷新了教学中惟教材论的狭隘观念,刷新了阅读教学中以课教课的封闭行为,也刷新了学生孤立单一、缺乏联系与整合的阅读方式。如何开发和利用课外资料,实现其与文本阅读的有效链接,使阅读教学从过度预设、封闭和垄断转向生成、开放和整合的一种飞跃,使课堂开放而有活力,是我们语文老师所共同思考并实践着的话题。在这次的与天妃小学教学联谊的五年级组的课堂里,我们欣喜地看到无论是毛老师还是韩老师都在教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