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听作文课有感

栏目: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时间:2022-02-16 12:41:32

《听作文课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语文课堂应该是生动有趣的。在作文课上,我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到了该写作文的环节,有些学生却还是不知道该如何下笔,面对他们不知所措的面孔,我只觉得无奈。对比今天的这节作文课,我发现了问题所在,学生缺乏生活经验,缺乏把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提取出来的能力。课堂上老师举行了一个简单的汉字听写大赛,学生们很开心的参加了这个比赛。在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老师都及时的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喜欢的是参与活动的兴奋与好奇,对于一闪而过的内心感受很容易的就忽视过去了,这样细微的感受他们过后再难记起。而在这节课上,由于老师的引导,他们在参与这个比赛时的每时每刻的感受都被记录了下来,不只是感受,连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受的原因学生也说的清清楚楚。同样的比赛,不同的环节,不一样的结果,不同的学生产生的感受也是不同的,每个人的感受都是独特的,正是因为学生十分清楚地记录下来了自己的感受,所以他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才有内容可写。我笔写我心,在作文课上,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注重学生的体验,要引导学生及时的记录自己内心的感受。

12月11日,我们又来到了锦龙小学,在这里度过了收获满满的一天.
今天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孙校长讲的对文本解读的内容,孙校长以《景阳冈》为例,提出了五个问题,这些问题讲课的时候有的根本不会涉及. 但它们却对我们理解文本,理解教材编者的意图有莫大的帮助,弄懂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教学。只有自己懂的越多,才有更多的知识教授给学生,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学生。而这些问题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一定是来自于孙校长认真细致后阅读课文之时,针对文章内容提出来的。回想之前给我们培训过的老师,他们都有相同的特点:备课的时候,非常认真细致的阅读课文,不放过课文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对于书中引用的内容,也不厌其烦的去翻找找原文,思考作者写作的意图。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意图,思考如何让学生对这些做到感同身受。这样认真的老师,怎么会讲不好课文?怎么会教不好学生呢?
同样是一名老师,在今后的备课中,我也要争取做到认真研读文本,多问几个为什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每一个问题。
推荐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四年级语文《沙漠中的绿洲》教后反思
    四年级语文《沙漠中的绿洲》教后反思

    《沙漠中的绿洲》是一篇有关环境改造与保护的课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为了改造生活环境,辛勤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终于建成绿洲,营造出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课文四至七自然段,既有耳闻,也有目睹,间接叙述与直接描写相结合,是理解的重点。此外,课文配有插图,展示出迪拜的美丽风光与沙漠绿洲的整体面貌,便于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配合进行写话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们与我有着相似的表现,就是对于书中所说的半信半疑。培育一棵树的费

    07-22
  • 艺术化语言课文难点的突破——《秋天的雨》听课后主题反思
    艺术化语言课文难点的突破——《秋天的雨》听课后主题反思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味很浓的散文,从表面上看在写秋雨,实际上在写秋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以秋雨为线索,按照总分总的顺序,从秋天的到来写起,着重描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还有深秋时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文章用优美的被艺术化了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丰收、快乐的秋天图画。课堂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对课文优美诗意化语言的理解、感悟、朗读,来体会秋天的美好。而三上年级的学生很难直接通过抽象的语言理解那么有诗意的语句,感受秋天的美好,这也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潘老师在执教时,准确地定位了难

    07-22
  • 层层推进 图文并茂 突破难点——《秋天的雨》教学反思
    层层推进 图文并茂 突破难点——《秋天的雨》教学反思

    潘虹老师执教的《秋天的雨》这一课,给人的感觉就如同秋雨般诗情画意!潘老师根据三年级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期这一特点,在 教学过程中通过层层推进 图文并茂来突破课文教学的难点。 我认为,潘老师的这堂课充分地凸显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因为她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的过程中,总是先让孩子们理解重点词的含义。然后再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重点词。在理解的基础上,潘老师还总是辅以与重点词句相关的图片来让学生有一个感官、形象的认识。最后,她再请同学们美美地读了读这些重点句。此时,孩子们总能声情并茂地

    07-22
  • 构筑理想课堂  意外的收获
    构筑理想课堂 意外的收获

    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卖木雕的少年》。为了让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我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找出哪些句子描写了少年的行为,哪些话是少年说的,想想当时的情况,再体会少年内心的想法,进而体会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和他的质朴、善良。 在交流句子时,孩子们都能把自己找到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下来,并想象当时少年的心理活动。就在我们交流句子: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时,一个孩子突然举手,我示意他站起来。那孩子满脸的疑惑:老师,这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怎么不是在上学,而是在

    07-22
  • 评王老师的《北京》
    评王老师的《北京》

    我们这次的教研主题是关于词语教学,整堂课教师比较注重对词语的了解和掌握,评课时很多老师针对词语方面的教学谈得也非常细致,在这里我想针对教师评价和朗读方面说一点自己的想法: 一、 教师评价语言及时准确,起到了激励指引作用。 当老师让学生到导游来介绍北京,学生读完了课文,教师是这样说的:你的语言清楚,声音响亮。这样的评价不仅激励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而且也对后面的小导游提出要求,起到了指引作用。再如:当学生读完立交桥的句子,教师评价:你的朗读用上了表情和眼神。当学生读完描写草坪的句子,教师评价:你的朗读把老师带到

    07-22
  • 小学诗歌教学经验:诗歌重在“悟”
    小学诗歌教学经验:诗歌重在“悟”

    这是一首描写祖国大好河山,颂扬中华民族祖先智慧和勤劳的优美诗歌。全诗分别通过描写长城和运河两处景观,突出长城的宏伟壮丽和运河的柔美灵动。在具体描写方面,诗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长城比作巨龙,将运河比作绸带,形象生动。了解到学生的实际知识积累,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更深切地了解到长城和运河的特点,我出示了几幅长城和运河的图片,直观形象地让学生感知两者的特点,从而让他们有一些感性化的认识。在图片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感悟长城和巨龙、运河和绸带存在的相似性,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只有两种事物之间存在某种相似性才能作比

    07-22
  • 有关课堂有效性“同堂异构课”听课感想
    有关课堂有效性“同堂异构课”听课感想

    上午听了三节精彩的语文课,有关课堂有效性的,同一篇语文课上出了不同的味道。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对应的是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无效低效是相对有效教学而言。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懂的少到懂的多,从不喜欢到喜欢这门课程,这都表示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有效的。更进一步来说,无效低效也可以说是不需要教师教,学生也能理解。从专业角度来说,就是没有发展。所以高效的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这是从新课程基本理念来规定发展。 就课堂的有效性来说,

    07-22
  • 让课堂中的学生学习有效起来——听“同堂异构”课的感想
    让课堂中的学生学习有效起来——听“同堂异构”课的感想

    随着灌南县新教育实验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学生课堂的有效性,已成为新教育实验的重点方向。所有的一切都应以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那么在《学生常规管理规范》的切实落实下,教师占用学生课余时间是越来越少,以往的盯、盘、揉的教学方式已被新教育改革的步伐碾平。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努力和发展方向。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这效益从哪来?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的一切都是有效的,从学习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媒体的使用等等。课堂中不能出现无价值的、跟课堂学习无关的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