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故事》读书心得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20-03-09 16:04:22

《《我的教育故事》读书心得》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张倩  “假如时光倒退十几年,不要多,只十几年,再给我一次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的机会,再让我教一届小学生,把我现在相对的成熟献给学生,那该多好哇!”于老师虽然离开我们了,但是他的生命正在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我的教育故事》这本书,我读了三遍。每次读,每次都有更深的感悟。

    就拿“随机应变”这个故事来说,于老师发现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都被窗外皑皑白雪吸引着,于是他就带着学生跑到操场,尽情的打雪仗,滚雪球,回到教室于老师请每个学生用一句话来表达刚刚玩雪的心情,或者是描写雪景的句子,并写在黑板上。最后于老师按照诗歌的排列形式,一句一行的把这些句子工工整整写在黑板上,一首诗歌就这样诞生了。学生们读着自己创作的诗歌,无比自豪,无比兴奋。我不禁在想,如果每次作文都能像于老师这样,学生又怎会写不出来文章呢?

    儿童的习作就应该重情趣,重感悟。习作要贴近他们的生活经验,从体验中获得习作的兴趣,激发写作的动力。童年的孩子谁不喜欢玩呢?在玩中获得感受,获得体验,获得初步的表达能力。当学生思绪荡漾,心潮澎湃,有太多的话语需要一吐为快时,那么老师这时再顺水推舟,他们怎么会不愿意动笔写作呢?所以说,习作难教,难就难在老师如何巧妙设计、精心布局、细心指导。只有我们老师做到胸有成竹,创设生动情境,顺势而为,相信孩子们对写作就不会那么害怕了,作文也会摆脱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窘境。

“钓鱼的故事”也给我很多启发,受益匪浅。这个故事真的可以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情节的跌宕起伏,深深吸引着我,不得不令人佩服于老师的智慧。尤其是学生钓完鱼之后,带着“战利品”去慰问五保老人,于老师交待学生进门要先打招呼,说明慰问的来意。接着把鱼送上,然后询问五保老人的生活情况,询问当兵的叔叔或阿姨在哪当兵,当的什么兵,以及目前情况。最后临走时,对五保老人说说他们的祝愿,有礼貌的道别。这个故事,让我看到的不仅仅是老师在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他们怎样做事,怎样做人。让我加深理解了:教育的真谛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鼓舞,唤醒。唤醒每一位学生学习的动力,燃起他们拿笔写作的激情。于老师的精心安排,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又提升了学生的习作水平,更难得的是,写作时学生可以从拟定的三个题目中任选其一来写。(1.怎样钓鱼 2.垂钓 3.慰问)这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我手写我心,愿意写哪个,就写哪个。学生们在这种被尊重、被信任的教育下,能不快乐的写作吗?

基于上述的感悟,习作教学,我准备从以下三点着手:

1.给自己充电,从名师名家习作示范课中汲取经验、取得真经。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谓“教学相长”,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给学生写好每次习作的下水文,用心指导学生写作,注重及时点评,指点修改文章。语文老师,只要教好习作吗?当然不是。教什么?怎么教?我想,“打铁还需自身硬”,平时我们说的,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我觉得首先就是要提升我们老师自身的修养。如果老师的字都能写得像字帖一般,老师的朗读就像专业主持人朗诵一样,老师也都有令学生刮目相看的一技之长,比如:吹笛子、拉二胡、简笔画等等,我敢说,在这样老师的课堂下,学生怎能不聚精会神,听得入迷呢?“亲其师、信其道”,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吧。

2.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努力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设置奖励机制,把外显的奖励转化为内心精神的渴望。在班里定期开展“作文大赛”活动,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张贴班级教室墙,并颁发奖状以兹鼓励。还可以在召开家长会时,当着全班学生和家长的面,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作品,相信定能让他们更加有信心,有自豪感!没有不想表现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自己被老师表扬,被家长认可,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只有我们作为老师、家长的,首先肯定孩子了,尊重孩子了,孩子们才会变得优秀、变得可爱。我们每个人要想办法接纳每一位学生,才能从他们身上看到希望。

3.多请有经验的老师、专家走进自己的课堂,并给予专业的指导。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孤注一人的摸索,定不会走很长远,要借助团队的力量,推着自己不断向前。“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做法,一定要有人给与指点、纠正,这样才能进步更快。教学,真是一门艺术。写作,就更需要坚持!

做一个会写作的老师,一个会教学生写作的老师,我知道,这对我来说,还很遥远,但我会坚持下去,希望自己做一个令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知道,懂教育的人,一定是了解学生、热爱学生的人。在今后的习作教学中,一定要多设计游戏、活动,因为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活动,游戏是学生的生命。没有活动,没有游戏的教育,是压抑学生的教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怎样的课外阅读才是理想的状态
    怎样的课外阅读才是理想的状态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读书就已情有独钟。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说明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朱永新教授更是一再地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了阅读必将带动学生的学习、教科书、教辅书不能替代课外阅读、家长在孩子阅读中该充当怎样的角色、阅读应与实践相结合、怎样的阅读状态才是理想的状态等问题。(详见《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user1/sly9992/125636.html)课外阅读已经越来越被教师、家长所重视

    07-22
  • 不容忽视的小小细节——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不容忽视的小小细节——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前言】我曾经阅读过《窗边的小豆豆》、《海伦娜的奇迹》、《成功母亲的7大教育法则》等关于成长、关于教育、关于爱的书籍,并写下了《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让阅读进驻孩子的心灵》(读《海伦娜的奇迹》有感)、《改变一下视角吧》(读《成功母亲的7大教育法则》有感)等读书笔记,感受了期间的真情、真爱,也常常因书中人物的睿智、豁达感动不已。 现在握在我手中的是一本影响力极大的著作《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说真的,在拿到书之前,我对它一无所知,然而看着封面上分享全美最佳教师的爱心和智慧、让孩子变成

    07-22
  • 再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感悟
    再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感悟

    欢欢喜喜过完牛年后,就得为自己接下去的工作充电准备了。在表姐的书架上看了好久,决定再去品读《心和气和的一年级》。记得上次看这本书是因为急切地想知道如何管好一年级,那是就走马观花迫不及待地看完了此书。现在一年级的上半学期结束了,我想再来看看这本书,和自己刚走过的教学路途对比一下,让心灵彻底反思。 花了二天时间一字一句地看这本沉甸甸的书。一边翻阅一边思考,还不忘对比着。思绪又回到了课堂,那些难忘时刻像快照一样在我脑海中一一跳动。看到感动之处嘴角不自觉地往上翘,一个人偷偷乐着。心平气和就是一种心态,一种方式。对

    07-22
  • 读《致史老师》后感
    读《致史老师》后感

    扳扳手指,做老师也几年了,一批批学生送走了,又迎来了一批批新的孩子。总觉得自己与孩子是最熟悉的,感情也最深,所以常常也不愿去写他们,因为觉得是最难下笔的,担心自己一写就停不下手了,更怕一下子太多的回忆一涌而出,怎么也收不住了! 倒是孩子们很愿意拿起笔写写我,有直接写在日记本上的,有含蓄点写信的。有写我做得好的,当然也有给我指出不足的,我都会欣然接受,说明孩子们已经把我当成是最好的朋友了,他们也越来越了解我,还记得一个孩子就曾描述说史老师的脸就是一张晴雨表。我挺喜欢这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方式。 今天偶然看到伴

    07-22
  • 高度尊重学生——读《幸福地做老师》有感
    高度尊重学生——读《幸福地做老师》有感

    荆志强的《幸福地做老师》一书中,结合自我实践中一个个鲜明的案例,使我对生本有了新的认识。之前只是能熟练地说出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口号,但在实际教学中总会产生偏离。 学校的职责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们,发展学生的智慧与能力。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学校更应该肩负起促进与指导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和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职责。荆老师的生本便能起到德育和智育的完美共生,在他生本实验班中的学生每一个都能充满自信地站在讲台上发言,课后更能充满自信地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整个集体呈现给人一种良性竞争的和谐氛围。 在

    07-22
  • 读李镇西《风中芦苇在思索》
    读李镇西《风中芦苇在思索》

    第一次听到李镇西的名字,是在朱永新的教育在线论坛上。因为他是教育在线网站的总版主,潜意识里总以为他只是一位爱上网的网虫。看他的帖子多了,也通过其他网友的介绍,慢慢了解到,原来他是一位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很会教语文,文章也写得不错。不过,也仅此而已。 这次,学校组织到吴江考察,宿在苏州。因为景仰朱永新教授,所以还没到苏州,就早与沈敏强约好,到时要到苏州大学去选购几本教育类的书。等我们冒雨赶到书店时,差不多书店就要打烊了。总算在书店里一个热心的小姑娘的帮助下,我们比较顺利地买到了书。小姑娘在给我们找书的同时,手

    07-22
  • 《孩子为何失败》读书随感
    《孩子为何失败》读书随感

    《孩子为何失败》中有一段文字:在学校里,学生所受的恐惧相当严重事实上,从孩子脸上的表情、声音、动作、举止,我们能明显觉察到大多数孩子都心怀恐惧,而孩子的恐惧会导致失败。 我曾在办公室里见过一位老师辅导孩子,这位老师声色俱厉,然后孩子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是孩子低着头,身体在微微颤抖,根本无法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更生气了,声音又提高了几分贝。现在我知道孩子回答不出的原因了:孩子在恐惧的时候,惊惶的时候,思维是停止运转的。 平时在教学中,有时我也会失去耐心,对答不出题的孩子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想法,不问原因的会觉

    07-22
  • 请还给学生快乐的童年《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请还给学生快乐的童年《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陈大伟老师在《建设理想课堂》一书中提到:一位家长的信《重提鲁迅的救救孩子》引发了我的思考。信中提到了他三年级女儿的遭遇,孩子不愿意去考试,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每天面对的不是快乐成长,而是陷入题海之中。孩子没有了童年的快乐,一天中连玩的时间都没有了,她又怎么愿意去学校呢?难怪有学生会把歌词改成:我去上学校,拿了炸药包,隆隆一声学校没有了。 暑期期间青少年活动中心那繁荣的景象是不是也说明一些问题,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经过孩子的同意更不要说和孩子商量了。课家长问什么都会有这样的心理呢?还不是现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