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作业设计新思维》有感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19-11-14 16:12:44

《读《作业设计新思维》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作业设计新思维》这本书从作业布置的多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倡导作业展现的多样性、趣味性、创新性、差异性等,下面笔者就自己的观点进行浅显的论述。

首先,作业要具有有效性,这里的有效性除了要体现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外,还要提升情感的熏陶,进行艺术的陶冶。我们提出了减负的同时,可以以学生日常行为表现为依托,以作业的完成进步情况为方法手段,检查个体在每一学习阶段的知识、情感、技能的发展变化情况。作业的设计不能随性所欲,要紧紧扎根于我们日常所学,与上课环节密切相关。
    作业要具有创新性,根据学生的行为特点,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我们要改变传统作业一成不变的模式,可以多设计实践性较强的作业增加作业的创新感。在My school life这一Project的环节设计中,我鼓励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思考,并不是单单停留课本这么简单。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校,笔者要求本班的学生自己拍照或收集一些校园的图片,学会用学过的单词,如playground、flower、tree进行描述,同时将my day、my school subjects、my timetable、和根据自己喜好上色的school map做成一本简单的书进行小组交流。cut、stick、colour(上色)这几个单词的教授与生活实际相关联,学生更加有兴趣学习。
    作业要具有实践性,可是这里要注意的是,我们所强调的实践性,是一种在有效性基础之上的实践性,并非简单无意义的实践。在这一层面上,也就意味着教师布置的练习要精而适量,不能只重数量而忽视质量。

在新教育理念下,我们提倡以人为本,关注个体的发展变化,不论是我们的课堂设计,作业布置都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原则。《作业设计新思维》这本书提出了发展性作业的观点,每个学生都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他们的智力、体格、情感每一阶段都可能会发生微妙的变化,我们要关注这种变化,重视这种发展,立足于个体的自身特点,不能因为简单的几次的作业就决定我们对学生的看法,应从长远的角度正真切切地立足于每个人的发展。简单机械式的作业操练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热情、影响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甚至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是我们应该严加杜绝的。

若要达到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能动性,以及发展其主动学习的能力,在持续的学习中进步生长。为了使学生获得自我效能感,我们可以给学生些支持、鼓励和积极性的、发展性的评价,让他们体会到因为自己的付出而得到的奖励与喜悦,从而得到个体的整体发展。在具体的发展性作业的实施中,我们要遵循这样几个原则:(1)主动性:学习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知的过程,我们要发展学生主动自觉学习的能力。(2)开放性:我们应杜绝简单统一形式的布置作业,布置任务更加多元化、多形式、多角度。(3)个性化:人各有异,我们要根据每个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而设定相应的任务。

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我们同样不可忽视。小学阶段是学生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我们除了要关注个体各方面能力、情感的发展,也要及时地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实践操作,热于探究。

作业布置是对课堂延伸,是一项艺术性、生成性、创造性的行为活动。多为学生设计实际操作性较强的学习任务,使其在小组讨论中、课堂对话中真正的实现自我发展,并探究、分析、解决自己感兴趣的实际问题。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漫谈家庭教育——读《中国新教育》有感
    漫谈家庭教育——读《中国新教育》有感

    朱永新教授在《中国新教育》一书中专门就家庭教育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其观点鲜明,分析入木三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读后不禁拍手称好;作为一个孩子的家长,读后深感责任重大。 朱永新教授对家庭教育亮出其坚定信念是:教育学应该成为众人的科学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家庭教育由于具有启蒙性、个别性、生活性、随机性、隐潜性等特点,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非常独特的意义。它不仅与学校教育相互补充,而且不可替代。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儿童永远的学校。【P228《新教育的家教主张》】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现在有这样一个误区

    07-22
  • 后进生与潜能生
    后进生与潜能生

    下午上网时看一篇教育文章,说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称为后进生是不合理的,这种称谓极大地伤害了孩子们的自尊和自信,为了孩子们的发展计,改称他们为潜能生会比较好。 我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对这类学生的称呼比较直接,就叫差生,甚至对某些孩子称之为双差生品学皆差的意思。差这个字眼确实刺眼,所以后来改称后进生了,表示这些孩子们并不是很差,他们只是进步得比较慢而已,终究还是会进步的,只是那要等到很久以后。于是很多班主任写论文,将题目也由《师爱无敌浅谈差生的转化》改为《师爱无敌浅谈后进生的转化》了。现在大约觉得后进还是会伤害到

    07-22
  • 因材施教,挖掘潜能——《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因材施教,挖掘潜能——《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我对印度电影的记忆停留在《流浪者》《大篷车》《永恒的爱情》那几部老电影中,画面唯美、音乐动听、舞蹈热烈,这成了印度电影的标志。但相对大牌明星云集、充满震撼力的好莱坞大片来说,我对于印度电影的兴趣并不浓厚。尤其是09年这部《三傻大闹宝莱坞》在上海上映时,我看到如此低俗的片名,就认定了这肯定又是一部无厘头的搞笑片,所以我连这部影片的介绍也没有看过,更不用说去电影院观看了。这次秦老师推荐我们看这部电影,起初我心中充满了惊讶和疑惑,直到上网下载观看后,才发现这真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电影。它不仅保留了印度电影人能歌善

    07-22
  • 感悟《让孩子把话说完》
    感悟《让孩子把话说完》

    近日看到这样一则小故事,感受颇深。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位母亲带自己的小孩去旅游。天很热,母亲就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孩子,假如现在我们迷路了,四周都没有人家,也没有水,天是那么的热,还好我们还剩2个苹果,你会怎样做?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会把这2个苹果都咬一口 看到这儿,我的心里一顿,现在的孩子,咳! 再看下去:母亲当时听了很生气,自己的孩子怎么会这样自私和任性。不过她转念一想,不妨听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再纠正他也来得及。于是母亲平静地问了声: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要尝一下它们的味道,好把最甜的苹果给妈妈! 原来

    07-22
  • 认清自己的恐惧才能够洞察学生的恐惧
    认清自己的恐惧才能够洞察学生的恐惧

    工作多年的我还常常陷于内心的彷徨之中,有时很自信,有时又用怀疑的眼光来打量自己。有时反复研究,精心设计好了一份教案,自我感觉颇好,对课堂教学信心满满。可是在课堂上却觉得学生根本不配合我,预期的目标不尽达成,心失望得沉入谷底,甚至一味地从学生身上找各种各样的原因,一味地埋怨学生。现在我懂得了我应该首先从自己的身上寻找原因,充分认识自身的不足,进而逐渐完成自我完整,汇聚我生活的多种不同力量,使我的自身完整协调,用我的生机勃勃激发学生的生机勃勃,从而创造我和学生共同的理想的课堂新境界。 《教学勇气》还让我明白了

    07-22
  •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

    在《教学勇气》一书中,作者提到让学生参与真正共同体的动态是优质教学法的原则。优秀的教师所做的,要远超过把共同体中的新知识传递给学生,优秀的教师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真正共同体的动态演变,重复认知的过程。教学不同于技巧,优质教学一直在本质上是群体共享的。群体共享一词引起了我的兴趣,我继续往下看,让我了解了作者所阐述的以主体为中心的教育,它既不是传统教学法中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把结论传授给学生的方法,也不是关注主动学习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在共同体模式的教学中,课堂既不以教师为中心,也不以学生为中心,而是以主

    07-22
  • 回归正途——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
    回归正途——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

    勇气,对于每个人来说,或多或少总是有的。但,教学勇气,对于作为教师的我来说,是我不曾考虑过的。教学还需要勇气?初读了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心中的这个疑问慢慢的被解开了。是的!教学也需要勇气,而且是我们老师平时忽视掉的那些会让人执着的勇气。 初读《教学勇气》一书,书中字字洋溢着作者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之情,而这一热情也在之后的阅读中慢慢地传递给我,感染着我。在敬佩作者的热情之外,也震撼着书中多角度的深入探讨的很多观点,加之字里行间自然流露的对教师人性的充分理解和尊重,让我更加愿意用心去聆

    07-22
  • 恐惧背后智慧的觉醒——《教学勇气》青年教师读后感
    恐惧背后智慧的觉醒——《教学勇气》青年教师读后感

    帕克.帕尔默坦诚写道:我教书教了30年,至今仍感到恐惧无处不在。走进教室,恐惧在那里,我直觉得陷入恐惧恶浪中;我问个问题,而我的学生像石头一样保持沉默恐惧在那里,好像我逼他们去背叛他们的朋友;每当我感到似乎失控,诸如给难题难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