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幼教专题 > 幼儿园特殊教育交流 > 

自闭症儿童自我刺激行为案例分析

栏目:幼儿园特殊教育交流
时间:2019-01-28 09:51:02

《自闭症儿童自我刺激行为案例分析》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特殊教育交流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小军,10岁,男孩,徐州市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自闭症,智残二级,智力水平相当于三岁孩子。肢体健全,身体发育状况良好。有语言,但语言单一,常常机械的重复家长或老师说过的某一句话,语言运用能力较差。上课时经常吮吸两只手的大拇指,造成手指发炎、指甲脱落。

通过对其家人和学校老师访谈得知,小军在家中出现吮吸手指的频率偶尔才出现一次,但其在学校出现吮吸手指的次数较多。因此在学校中对其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跟踪观察,记录其出现吮吸手指的时间和次数。每日观察记录结果如下:



次数

集体课

(30min)

个训课 (30min)

课 间(10min)       

第一天

9



第二天

8

0


第三天

9


0

第四天

7

2


第五天

8



第六天

9

2

0

第七天

9


0

由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个案出现自我刺激行为的高频时间集中在集体课上,个别化训练课(简称个训课)和课间自由活动时间吮吸手指的频率大大降低甚至不出现,接下来将对其在集体课课堂的自我刺激行为发生情况进行重点观察记录。

运用ABC行为功能分析法,了解个案出现自我刺激行为的功能和目的。

行为ABC观察记录表

时间

A(前事)

B(行为)

C(结果)

个训课



得到奖励情绪兴奋

吮手指

教师要求其将手拿出来

个训课

上课分心眼睛看向别处,老师批评

吮手指

教师要求其将手指拿出来并分着老师仿说:我不高兴

集体课

教师在前面讲课

吮手指

教师让其把手背后

集体课
教师提问别的小朋友吮手指教师让其把手拿出来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集体课教师表扬别的小朋友吮手指教师让其把手拿出来集体课
小朋友们进行涂色练习,其完成任务吮手指教师让其把手拿出来,并帮教师整理画笔。通过行为ABC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小军出现自我刺激行为主要有如下三个功能:

1.获得关注。通过吮手指这一自我刺激行为引起老师注意,达到被老师关注的目的。如上表中老师在提问别的小朋友的时候,小军为了将老师的注意力引到自己身上而出现了吮手指的行为。老师注意到了其吮手指的动作并加以制止,小军成功的引起了老师的注意,达到了目的。

2.表达情绪。小军情绪激动时不知道如何表达出来,因此用吮手指替代语言表达兴奋或者愤怒、伤心的情绪。如上表中其在个训课中得到了较为喜爱的奖励,情绪十分的激动而不知如何表达,故而出现了吮吸手指的行为。

3.获得感官刺激。其痛觉较为迟钝,手指发炎也依旧吮吸。通过吮吸手指其能够获得口腔器官的刺激,带来口腔的舒适满足感。因此独处或者无聊时,其会吮吸手指以获得感官刺激。表中老师在前面给学生讲课,其坐在位子上悄悄的开始吮吸手指,获得口腔的满足。

制定基于自我刺激行为功能的行为干预策略:

1.感觉消退策略。感觉消退策略,是假设自我刺激行为会带来某种感觉刺激,屏蔽这种感觉刺激,以确定自我刺激行为是否依靠这一特定的感觉刺激维持。为小军戴上手套(并把手套口扎紧)或将衣袖口扎起来,阻挡手指伸入口中,阻止其通过吮吸手指获得口腔器官的刺激满足,从而减少其吮吸手指的频率。

2.在手指上涂抹辣椒水,减少吮手指次数(阻断法)。在其将手指伸入口腔中时,获得“辣”的痛苦刺激感受,从而在再次吮吸手指时首先感受并联想到的是痛苦体验,慢慢减少并消除自我刺激行为。

3.积极行为支持。积极行为支持强调使用行为功能分析,分析行为的功能和引发行为问题的环境因素,改变个案所处的环境,从而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或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基于积极行为支持的理念,干预者在干预方法上更倾向于使用前奏事件的干预策略和环境的改变,包括提供给儿童选择的机会,改变环境,改变日常安排和课程等。集体课上教师尽可能多的关注到小军,不让其感到无聊而去吮吸手指。并且高频强化其好的行为(如专心听讲、手放在桌子上等行为),在其为了引起教师注意而故意吮吸手指时,忽视其此时的吮手指行为,不做任何反应(因为批评和制止也是一种关注),即“区别强化”。

4.教小军用恰当的行为表达自己的情绪。如兴奋的时候语言表达:我真高兴/我好高兴呀,或者轻拍双手表示高兴;生气的时候语言表达:我生气了;难过的时候表达:我难过/我伤心。

5.匹配性刺激替代法。提供多样化的感觉刺激,以符合个案生理所需的感觉刺激水平和感觉刺激类型。可以通过替代性的和更恰当的方式为儿童提供感觉刺激,但是要注意,该刺激必须与自我刺激行为提供的刺激相同。如个案需求的是口腔器官的感觉刺激,则可以利用口部按摩器给小军按摩口腔,为其提供口部所需的刺激;适量给与小军较有嚼劲的食物如牛肉干、牛皮糖等,通过口部的咀嚼运动获得口腔感觉刺激。

6.尽可能地提高个案在环境没有为他提供最佳水平及最佳类型的感觉刺激的情况下的行为能力水平。通过持续的认知能力训练,逐步提高其自身对吮吸手指这一行为的自我认识。这个也是最理想化、教育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每一种干预策略不是独立使用的,在对个案进行行为干预时往往需要多种干预策略结合使用,如感觉消退同积极行为支持相结合,区别强化同匹配性刺激替代法同时进行等,方能取得更好的干预效果。

运用上述干预策略两个月后,个案相比于两个月前,吮吸手指的次数有所减少。从对个案自我刺激行为的功能上分析,获得感官刺激是其出现自我刺激行为的最主要原因,其次出现吮吸手指行为的原因是获得关注、表达情绪。因此这两个月的干预策略重点放在为其提供多样化的口部感觉刺激上。由于干预期较短,且无法在课堂中为其提供口部按摩,因此集体课上出现自我刺激行为的频率相较其他课堂依旧较高,但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对个案进行了充分的关注,并采用区别强化,因此其出现自我刺激行为的次数有所减少。
推荐幼儿园特殊教育交流
  • 开启“特殊”孩子的心灵之窗
    开启“特殊”孩子的心灵之窗

    我班有个孩子名叫一维,黑黑的皮肤,大大的眼睛。刚进入小班时,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有一个哭闹期,而后慢慢地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但他却不哭不闹,独自玩耍,给人感觉是个乖孩子。可是,一段时间过去了,孩子们都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试着跟老师交流谈心,唯独他从来不跟我们老师交流,我们也试着跟他交流,他却只能用两三个字来回答,而且含糊不清,有时在无法表达的情况下喜欢用手来比划。我想,孩子已到了上学的年龄,怎么语言表达能力却停留在一、二岁孩子的牙牙学语阶段。后来在一次和他爷爷交流中,才知道他是一个来自特殊家庭的孩

    06-22
  • 特殊的孩子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爱
    特殊的孩子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爱

    天天是我们中班新插进来的孩子,虽然年龄已不算小了,却还不会说话,只会简单的说两个字如:爸爸、妈妈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们发现他是个有点特殊的孩子,他不会与人交流,不会做和其他小朋友一样的事情。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实施我们的教育呢?今天他的表现和昨天一样,老师上课时,还是会跑出来,甚至坐到地上。我跟他说了无数次的天天,回到座位上去。可是,他刚回去了,不到几秒钟,又坐到了地上。有时,他会走到我跟前,坐到我的身上。作为他的老师,我愿意抱抱他,和他亲近,我也知道,他会坐到我身上,会拉我的衣服,是因为他对

    06-22
  • 取椅子——用整合的观念去引导孩子
    取椅子——用整合的观念去引导孩子

    早上,蕾蕾把小椅子搬到小餐厅时,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原来,她想把小椅子靠住桌子,不曾想到,由于用力过猛,小椅子整个钻到小桌子下。这可急坏了她,蹲下身子,一会儿把小椅子朝前拉,一会儿把小椅子朝后推,可是小椅子卡在里面怎么也弄不动。这时,她发现不远处的我,无奈地向我求助:老师,帮帮忙。我想,这真是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好时机,便没有立竿见影地上前帮助。我启发她:蕾蕾,你动动小脑筋,用其他方法试试看行不行?于是孩子又试着动了一阵子还是不行,见孩子犯愁,我灵机一动,心想试试别的孩子能力,便对正好经过的赵钰琦说:琦琦

    07-20
  • 与内向孩子的亲密接触
    与内向孩子的亲密接触

    在实施《纲要》、改革课程的今天,积极创设活动区,引导幼儿开展区域活动,从中获得主动发展,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存在不少指导上的困惑,主要表现在: 1、投放的材料,如何及时顺应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 与内向孩子的亲密接触 济南市历下区丁家幼儿园 朱敏 每个孩子都是宇宙中的一颗陨石,他们的亮点都需要太阳光芒的照射,而幼儿园的 老师 就犹如他们的太阳,我们的关心就犹如太阳的光芒。 我们的工作就是让每个孩子都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活在他们的自信的世界里。孩子灿烂的童年 需要我们来帮助他

    07-20
  • 特殊儿童能发展吗?是如何发展的?
    特殊儿童能发展吗?是如何发展的?

    特殊儿童是能够发展的,特殊儿童的发展必须依赖于特殊教育! 一、何谓特殊儿童 (一)个别差异特别显著的儿童,或更具体的说,特殊儿童是在某方面或某几 方面的个别差异特别显著,而可能有特殊的学习或适应困难的儿童。 (二)有特殊困难或特殊需要的儿童:个别差异是一种自然现象,特殊儿童有别 于一般儿童者,只是程度的差异,不是本质上的迥然有别。所以特殊儿童与一般儿童,可以说是大同小异。其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先天不足,也可能是后天失调,以致于在学习或适应上有特殊的困难或特殊的需要。在教育上 , 我们必需充分发挥特殊儿童的健

    07-20
  •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对一个智障幼儿的个案研究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对一个智障幼儿的个案研究

    一、基本情况介绍:陆赛柳,是个中度智障儿童,外表天真无邪,性格怪异,情绪极不稳定,注意力不易集中,语言及动作发展迟缓,常用尖叫声表达自身的需要。其父亲也是智障人士,母亲早年就离家出走,现与爷爷奶奶及父亲一起生活,家境十分清贫。 二、现状分析 1、家长评价 经过老师这些年的培养,柳柳聪明多了,能和爷爷奶奶说说话,沟通沟通了。但就是情绪常常失控,见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大声尖叫,手舞足蹈。说话不完整、不连贯,学习上的困难也很大。 2、教师评价 (1)学科能力 语言: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只会说简短的句子,但能理解日常的

    07-28
  • 读《关爱“特殊幼儿”》后感
    读《关爱“特殊幼儿”》后感

    在幼儿园里每个班级中总会多多少少有一、二个特殊儿童,他们也许是家庭情况的特殊,也可能是孩子本身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情况。再阅读了《关爱特殊幼儿 》一文后,让我颇有感触,也让我联想到了在我班级里存在着的这样一位小朋友。 邹熠的爸爸妈妈都是再婚后才有的她,可能年龄关系,可以说是老来得女,所以两人对邹熠都不是一般的宠爱,她想要做任何事情都会依着她,否则就会发脾气。因此对于她第一天来幼儿园时发生的事情,我到现在都是记忆犹新。第一天上幼儿园邹熠变现的很散漫,一直要往外跑去玩滑滑梯,给她抱进来以后还会再跑出去,再抱、再跑

    12-28
  • 浅谈智障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蒋萌)
    浅谈智障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蒋萌)

    【摘要】:在长期与智障儿童家长的接触中,发现许多智障儿童的家长在对儿童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本文就这些突出问题进行一些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在智障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的讨论上作为引玉之砖,并希望智障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得到各位家长的重视。 【关键词】:智障儿童 家庭教育问题 不利影响 原因 指导方法 智障儿童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的产生给许多家庭带来压力的同时,也给智障儿童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带来了考验。在与智障儿童家长的长期接触中,我发现智障儿童家长在对儿童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因

    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