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栏目: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19-05-15 05:32:56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小结:他们都是从第一天摘的这个条件想起,加上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的,就算出第二天摘的。有了第二天的,再根据这个条件算出第三天摘的,就这样,依次算出第四天、第五天。同学们,像这样从条件想起,一步步计算求出问题的方法,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出示箭头)。

再来看第三种方法,是根据这些条件发现第五天比第一天多摘了4个5,然后加上第一天的,就解决了问题。这种方法虽然思路不同,但也是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2、回顾感悟。

同学们,我们一起解决了一道比较复杂的问题,让我们回顾一下解决问题的过程,都分了哪些步骤?

①生:我们要从条件想起。

师:是啊,从条件想起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根据对应的条件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个步骤就叫做——分析数量关系。

②生:我知道可以填表做,也可以列式算。

师:恩,这个步骤就是计算解答(板贴)。在解答问题时,方式可以多样,既可以填表,也可以列式。

③预设1:生:解决问题前要先找到条件。

师:不仅要找到条件,还要找到——(问题),对于比较复杂的条件,还要弄清每个条件的含义。这个步骤就是(理解题意),它是其他步骤的基础。

预设2:生:要找到条件和问题。

师:对,首先要找出条件和问题,对于比较复杂的条件,还要弄清每个条件的含义。这个步骤就是(理解题意),它是其他步骤的基础。

预设3:学生想不到看题。师:没有了?老师觉得有一个步骤也挺重要,就

是理解题意(出示)。你们知道理解题意是什么意思吗?对,就是看清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对于比较复杂的条件,还要弄清每个条件的含义。这个步骤是其他步骤的基础,可不能忘了。

总结:要能很好地解决一个数学问题,至少得有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计算解答这三个步骤。

五、导练结合——形成技能

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特别是掌握了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这是一个新本领。想用用这个本领吗?好,试一试。

(一)模仿运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第1小题第一幅图。这是一个天平,看出了什么条件?(出示:4个苹果重400克)能求什么问题?会解答吗?

(2)出示第1小题第2幅图,仔细看,又看出了什么条件?那根据这两个条件,又能求出什么?

(3)(出示两幅图)刚才,我们先根据4个苹果重400克求出了平均每个苹果重多少克;再根据橙子比苹果重20克求出了橙子的质量。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也是从条件想起。

(3)第2小题。(出示题目)有三个条件了。你能根据这些条件提出问题吗?

(1)学生提问,相机出示问题。追问:根据哪两个条件来解决?怎么算?(出示算式)钢笔支数求出来了,下面我们可以求出(圆珠笔的支数)。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老师拿出一个皮球,师生互动,感知球的多次下落与弹起。

(2)出示题目,认识条件。“一个皮球从16米的高处落下,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 “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怎么理解?

结合图观察:如果这里是16米,第一次下落后弹起的高度大概在哪?谁来指一指?第二次弹起的高度大概在哪儿呢?

(3)(出示问题:第三次……):理解了题意,你能自己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吗。拿出作业纸,完成第2题。

交流汇报。第一次弹起?第二次呢?

反思:看第三次弹起的高度是?如果没有前两次的结果,你能直接得到第三次的结果吗?那有了第三次的结果我们就能进一步推断出第四次弹起的高度是几米?数学就是这样一环套着一环往下延伸。

(二)概括运用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指名读题。一个圆圈表示1个小朋友,那18个圆圈就表示……?请同学们按照题目的要求,先找出芳芳和兵兵的位置,再解答。

(2)谁来汇报一下。芳芳和兵兵之间有几个人?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芳芳的位置在哪儿,你是根据什么条件确定的?兵兵呢?

(3)从条件想起,我们顺利的解决了问题。你认为画图对解决这个问题有帮助吗?

指出:有时难以理解的问题,画画图就变得容易理解了。

(三)灵活运用

过渡:同学们都很棒,老师想送给大家一个礼物,想要吗?谁第一个解决我的问题,我就把这个礼物送给他。准备好了吗,我要出题了。开始!

出示:妈妈买来3箱苹果,每箱5千克;又买来4箱梨子,共比苹果多40千克。梨子和苹果一共买了多少箱?

组织交流。

追问:这么多条件,为什么只用了两个条件?

指出:解决一个问题也不一定都要从条件想起,有时从问题想起也很快捷,这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六、课堂总结——评价反思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什么收获吗?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评,学生自评,还需努力的方面。

板书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条件想起

第一天摘了30个                 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 

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

第四天比第三天多摘5个

第五天比第四天多摘5个……

问 题:第三天摘了多少个? 第五天摘了多少个?
推荐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期中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期中检测试题

    一、直接写出得数。 3004= 4203= 8060= 274+97= 6006= 390-240= 64080= 6030= 352+16= 3005-35= 099= 4278= 19+84= 90-909= 24(5+3)= 46150= 二、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16426=273 2947= ★6544= 3805= 8466= 7809= 三、仔细想一想,填一填。 1、□〇= 82 4的算式中,〇最小时为(),这时□是()。 2、博物馆每天的开放时间从7:40到15:30,一天共开放(

    07-21
  • 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公开课教学片段解读
    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公开课教学片段解读

    不久前,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执教的《认识面积》,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吴老师多次询问学生你有感觉了吗?。个人以为,吴老师之所以反复提这样的问题,正是看到感觉在学生学习中内在价值。试着就吴老师几个提出感觉的教学片段进行解读。 【片段一】直观的感觉面积的大小 师:今天吴老师和你们一起学数学,我们研究什么问题呢?看这里(板书)面积。听说过面积吗?你在哪儿听过? 生:黑板上有面积,桌子上也有面积。(边说边用手指画) 师:看到面积二字,你有什么问题呢? 生:面积和周长有什么不同? 生:怎么算面积? 生:面积是怎么

    02-09
  • 公开课《认识小数》课前慎思
    公开课《认识小数》课前慎思

    今天向组内老师们展示了一节公开课《认识小数》。这节课已经有很多名师演绎过,许卫兵老师层层深入让学生体会一位小数与分数的关系;王凌老师从小数的产生突出小数的本质;魏洁老师注重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这么多精彩案例,我还能从什么角度入手呢? 数的学习是数学课的重要内容,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整数与分数,学生是怎么认识数的。 1个人、1支笔、1个朵花、1条狗从而让学生认识1。 一个蛋糕的二分之一、一个长方形的不同的二分之一、从而学生认识二分之一。 什么是0.1呢?学生对0.1有哪些认识呢? 二年级学习测量时,当遇到不

    02-10
  • 乘法口诀表教学反思《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乘法口诀表教学反思《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前两天教学了《9的乘法口诀》,由于这部分内容的特殊性,所以在课堂上我选择让学生自己来学习,我尽量做到少说一些,让学生多说一些。出示主题图后,我让学生自己根据题目中告诉我们1行有9颗五角星,来完成2行一直到9行各有多少颗五角星?通过交流,发现大部分孩子都是采用我们以前填表中用到的前一个结果加9这样的方法,个别早已经掌握9的乘法口诀的孩子则直接根据口诀填写。编口诀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可能已不成什么问题,难点是如何来更好的记忆9的乘法口诀。为了让孩子们在这堂课都有所收获,我给孩子们提出了开展一个小小比赛的要求:你

    01-05
  •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间隔排列》案例分析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间隔排列》案例分析

    一、创设情境,激发导入:1. PPT出示一朵红花,问:你能猜到下一朵是什么颜色的花吗?生1:黄花 生2:蓝花 生3:粉花 师出示结果进行验证:怎么样?没猜到吧,这是一朵红黄相间的花。 师

    11-27
  • 同课异构听课心得
    同课异构听课心得

    黑埠中心小学 丁海浩,今天听了五位教师的课感受很深,他们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我真正感受到了数学教学的魅力,五位教师准备的都很充分,教学方法把握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思想。 本节内容是学生小学阶段第一次认识分数,虽然是第一次学习分数,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对分数有了一定的认识,例如今天的数学课中,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分得多少

    12-12
  • 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新沂市马陵山镇玄庙小学 李先尚,一、说教材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均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 本节课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本课教学内容在这个单元的地位与作用及教材

    12-12
  • 数学课“核心问题”—交流的立足点
    数学课“核心问题”—交流的立足点

    上数学课犹如打仗,要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要抓住本课学习的最关键问题大量投入时间、空间、资源,力求使学生对这一重点内容的学习达到较高水平。 例如:《倒推》一课学习中,在教学例2时,笔者这样来安排学习活动。 出示例2:小明原来有一些邮票,今年又收集了24张。送给小军30张,还剩52张。小明原来有多少张邮票? ①学生读题审题,问:你准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 ②小明邮票的张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能想办法将变

    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