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的一堂公开课引发的启迪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14-07-22 09:47:50
文章:方蕊 分享

《魏书生的一堂公开课引发的启迪》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魏书生与民主教育》一书中记载着魏书生的一堂公开课的片断:那时在1978年,魏书生任教了一个全年级最好的快班和一个全年级最差的慢班。就在这年的一次公开教学活动中,领导通知他要他给全区的教师们上一节大型公开课,而且要求在慢班中开课。

下面是一段魏书生与学生的精彩对话:

魏书生与学生商量怎么办?学生喊:“别在我们班上!”“到哪儿去上?”“到你那个尖子班上。”“在咱们班不行吗?”“不行,我们害怕。”“咱们打架,胆子大得很,什么都不怕,怎么上课反倒怕了呢?”“打架都好几年了,公开课咱们没上过,怕给你丢脸。”“老师不怕丢脸还不行吗?老师把讲的内容告诉大家,咱们提前预习两天。咱们平时上课不是也预习吗?咱们讲《最后一课》,大家看这课后有几个生字?”“四个。”“四个生字能不能记住?”“老师,没问题,一定给你记住。”“给谁?”“给我们自己。”“几个生词?”“七个,太多了。”“减掉四个不重要的,剩下三个怎么样?”“一定能记住。”“文学常识呢?”(不少学生面有难色)魏老师讲:“大家尽力记,黎华同学专门记文学常识的几个知识点。上课时,老师问,文学常识谁会呀,大家举手,我肯定不叫你们,只叫黎华不就行了吗?”(此时,同学们感觉心里有了底。)“再接下来呢?小说三要素,朗明同学承包介绍环境,代明同学负责介绍情节,齐峰同学负责介绍人物性格,老师帮你们分别做准备好吗?”

同学们预习了两天,老师来听课,同学们坐得笔直,看魏老师走上讲台,学生们都乐了,为什么?同学们对老师一举手、一投足、一扬眉,要干什么,心领神会,心照不宣了。

魏老师板书课题后,问同学们:“《最后一课》这篇文章大家预习好了吗?”“预习好了。”“有几个生字?”“四个。”“音形义都会了吗?”“没问题。”“谁来写?”大家全举手,魏老师请一位爱打架的同学上黑板,他写对了,全场鼓掌,这个同学很自豪。

“有几个生词?”“三个。”“谁会?”“全会。”魏老师任意找一位同学到前面讲,说对了,又是一片掌声。

“文学常识呢?”“我们也会。”同学们纷纷举手,魏老师只叫了黎华,答对了,同学们替他自豪。

接下来小说的环境、情节、人物,分工负责的同学都回答得比较好,公开课上得兴趣盎然,兴高采烈,争先恐后,积极发言。听课的老师们看得全神贯注,课后纷纷说:“没想到全校最差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这么高。”

下课了,听课的老师问魏书生原因,魏老师说:“事先都预习了。”大家说:“公开课都预习呀!”

其实,70年代上公开课,预习是正常的。但我则认为,魏书生的成功原因不仅仅是让学生预习,而主要在于魏书生着眼于为学生服务,与学生们商量。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从树立学生的信心出发,以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目标。所以,魏书生的这堂公开课的成功,不仅仅只是这堂公开课的本身,而且魏书生抓住了在差班里上公开课的机会,放下教师的架子,倡导民主教育,在整个准备和公开教学的过程中,处处体现了与学生心心相印,形成互帮互助的关系,充满了师生情和生命活力。

虽然这种事先预习甚至排练式的公开课的教学形式是不可取的,但在这里边如何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如何以民主的教育思想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如何让学生真的喜欢我们老师,如何把冷漠、刻板的严厉教师的形象转变成学生心目中活泼可爱的大孩子的形象,从而亲密师生间的关系,让学生喜欢听你的课,喜欢与你说话,喜欢与你在一起活动,喜欢天天跟你在一起等等,我想,魏书生老师的这个教学经典片断将一定会给你、我、他带来更多的启迪。
相关内容
  • 引发深思发人深省的句子58条
    引发深思发人深省的句子58条

    1、财富是你一手建立的,如果它们能提高你给予他人的能力,就是好的;如果它使你更关注自己,就是坏的,它的含义是由你定义的。2、只有你知我的情绪,也只有你能带给我情绪。3、任何事情,总有答案。与其烦恼,不如顺其自然。4、一直

  • 一堂好课要有精彩的开头,美妙的结尾
    一堂好课要有精彩的开头,美妙的结尾

    2019年10月11日,在在这个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日子,我们培训站所有成员集中与丰县育英中学聆听了几位优秀英语老师的课。她们上的课是潇洒自如,精彩纷呈。音乐结合画面教人知识,哲理润物无声渗透课堂!既行云流水般自然,又带有艺术的美感。我还是头一次在丰县听到如此精妙的课堂。感觉好的可以和省级优质课相媲美了。大家听的热血沸腾,豪情万丈,我更是茅塞顿开,激情澎湃。顿时心里也有了追求和向往! 下面我逐个讲一下各个老师的课

  • 一堂扎实有效的习作表达课
    一堂扎实有效的习作表达课

    每次参加关心凤卓越教师工作室的活动,于我而言都是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不仅能分享工作室小伙伴的教学智慧,更能聆听关主任高屋建瓴的智慧之声,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蜕变和提升。这次的澄迈送教下乡活动,我们聚焦的是统编版教材低中段的语文教学。我主要关注三年级的习作课和二年级的阅读课。两位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让我再一次看到研读课标、钻研教材、尊重学生的重要性,以及由此带来的教学成效。一、一堂扎实有效的习作表

  • 一堂好课就是学生的三维目标得到有机的整合
    一堂好课就是学生的三维目标得到有机的整合

    一堂好课就是学生的三维目标得到有机的整合,教师的教学技能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的兴趣盎然,不想下课,而且思维得到质的飞跃。一堂好课,关键是看教师,教师是否创造了学生发展的良好环境氛围?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度,是否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是否统一了教学的规范性和创新性,是否落实了知识、情感、思维、技术相结合。一堂好课不是自始自终的高潮和精彩,也不必是高科技现代教育的专业全程使用,关键是学生得到了什么,留给学生的东西是否值得回味这是我08年第一年踏进经贸小学时,写的一段文字,四年后,再翻出来

  • 一堂活动课《有趣的拼搭》初尝小组合作
    一堂活动课《有趣的拼搭》初尝小组合作

    在教学完《认识物体》之后,教科书上安排了一堂活动课《有趣的拼搭》,课堂上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合作、探索的机会,因为这是开学以来的第一次,孩子们显得很是兴奋,整堂课气氛很是活跃,也可以用热闹这样一个词语来形容。这堂课安排了这样几个活动: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数一数这样五个活动,根据活动需要,又安排了同桌合作、四人小组合作,由于是第一次尝试合作,孩子们显得无所适从,虽然课前我在课前也进行了精心地

  • 一堂活生生的科学课
    一堂活生生的科学课

    昨晚下了一天的雨,今天早上终于出太阳了,我带着孩子们来到操场上进行晨间活动。曾老师,这里有一条蚯蚓。一个小朋友叫了起来,许多小朋友围过来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起来。甲说:蚯蚓是好的。乙说:对的,蚯蚓会松土。丙说:蚯蚓能帮助小树长大。丁说:你们看它在塑胶地毯上好像很难受,我们把它放会泥土里吧!说了马上行动,他伸手想去捉蚯蚓。:等等!姜阻止了他,并伸脚去踢蚯蚓,想把蚯蚓踢到草地上。 可是,一不小心,把蚯蚓踢成了两段。老师,姜把蚯蚓踢死了。就是,蚯蚓是好的,你怎么把它弄死了呀?蚯蚓死掉了。同伴纷纷责备姜。

  • 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学生有一种天然的求知欲望,在求知过程中还存在着强烈的探求热情,这就是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利用的重要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尤其要处理好教材中看上去枯燥易懂的内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灵活、开放的展现方式,给学生以出乎意料的新颖感受,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独特魅力,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积极采取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的想像能力,不断给学生以自主探究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的感知、积累生动的表象,领悟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激发学生独立

  • 一堂好课关键要看学生有没有得到发展
    一堂好课关键要看学生有没有得到发展

    曾听江苏省数学学会理事长郑君威先生打比方说,一堂好课的标准多到有10的18次方,但其中一个重要标准是看学生有没有得到发展。 有些课上我们只看到教师的聪明才智,却没感受到学生的聪明,这样的课算不算一节好课,深思一下,这确实不能算一节好课。 我们的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有没有发展是衡量一节好课的主要评价标准。发展什么呢?小学数学和其它学科一样,其根本的教育任务有三条:一是使学生学会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并能加以适当的应用;二是发展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三是为了完善学生的人格添砖加瓦。

  • 启迪D班08年9月-09年1月多元智能活动总结
    启迪D班08年9月-09年1月多元智能活动总结

    ----叶丹凤 经过一学期的教研活动,我们学到了许多较先进的教学理念,对开展教学活动有很大的帮助。本学期多元智能组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开发幼儿的潜能,让孩子在学中玩、玩中学打教育观点,要求老师要用心备课,进行游戏教学。根据这一观点,我们一直努力的去做,使得教学有了一定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语言方面: 学前班的孩子正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这个时候就应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丰富语汇及识字量。我们结合课本和一些课外读物,通过游戏、情景表演、故事会及成语接龙等方法多方面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现在班上的=

  • 启迪式教育的反思
    启迪式教育的反思

    前不久在《周末画报》看到一篇文章,其梗概如下:一个孩子在加拿大读小学。孩子上课居然没有教科书。做的作业竟然是《我怎么看人类文化》。孩子的母亲就问孩子的加拿大老师:你们怎么不让孩子背记一些重要的东西呢?老师笑着说:对人的创造能力中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哪里去寻找所需要的比他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另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死记硬背,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也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聪明,这就是我的观点。 未成年人的教育究竟应该怎样的呢?是通过灌输与管教塑造一个灵魂,还是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