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应有备而来

栏目:小学教师经验论文
时间:2014-07-22 09:52:26
文章:夏日未央 分享

《课堂教学设计应有备而来》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经验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课堂教学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核心能力的关键指标之一。因为在教学设计中,既可以体现教师的教育理念,有涉及到教师驾驭教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还能反映教师的创新思想。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可以支持学生有效地学习,通过对教学的预先规划,通过创设学与教的系统帮助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作者在书中强调:富有魅力的课堂,功夫在课外。这种功夫是教师在设计时要心中有“人”,备中有“物”,即教师在课堂设计中要有备而来。


一、“备”好教材

“备”教材不是简单地看一下教材,首先要研读教材,弄清教材的意图和目标,然后需要挖掘教材资源,灵活运用好教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例如:在教学“平均分”时,一位老师从生活入手,选取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 “手”进行教学:先让学生将两个手指分一分,看怎样分才能分得每份同样多?再将三个、四个、五个、六个、八个、九个、十个手指分一分,看怎样分才能分得每份同样多?并观察四个、六个、八个、九个、十个手指在分的过程中还有没有其他每份分得同样多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认识了“平均分”的意义,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既尊重了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灵活地运用教材,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使用。切实发挥了实验教材的作用,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勇于求知的科学精神。因此,我们在“备”教材的时候,应该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不需要照搬教材,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像上述例子一样结合实际生活,激活教材知识,使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这也许就是我们常说的“活用教材,用活教材”吧!


二、“备”好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对自己的学生了解得越充分、越细致、越有针对性,教师的“备”就越完美。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合理分析学生情况:

(一)了解学生在接受新知识前的知识预备状态,主要是看知识、技能、情感方面有何经验基础。这样可以根据具体的学情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实施“因材施教”。如教学“小数乘、除法”时,学生的学习需要建立在过去整数乘、除法的算理和算法上,自己再发现总结出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内容属于规则学习需要学生以过去的知识(整数乘、除法的算理和算法)为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小数乘、除法之前,会让学生复习整数乘、除法的相关知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以帮助学生进行新知的再次建构。可见,准确地诊断学生的起始能力和已有知识经验是做好有效备课的基本前提。

(二)分析学生背景知识。数学知识经常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际中学习、建构新知识,又使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数学知识的价值。如:一位老师在教学“6的乘法口诀”时,他信心十足地走上讲台,“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6的乘法口诀”,学生中出现了一个声音:“我会!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嘘!老师看你呢!”同桌捅了这位同学制止他往下背。随后,又有七八个同样的声音:“我也已经会了!”并摇头晃脑地背起来。他一时不知所措,愣住了。几秒钟后,稍稍镇定,说道“既然会了,我就请一位同学来背背”,孩子们跃跃欲试,被叫起来的学生非常熟练地背诵。“那你们都知道每一句口诀的意思吗?” 老师柔声问道,一位被叫起的同学不很流畅地说出了意思,看来不少学生还是似懂非懂的,这位老师抓住时机以此为切入口,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每人数出喜欢的6个学具,通过摆图形来交流验证口诀。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学习中……,最后学生不仅编出了6的口诀,还尝试运用发现的规律编7、8、9的乘法口诀。

其实“我已经会了!”这不是学生学习“6的乘法口诀”这一内容才有的心声?只不过二年级学生童言无忌,敢于直言而已!没学就会背,乱了教师原先建立在学生“零认知”基础上的设计阵脚。之后,他不是喝止学生的“叽叽喳喳 ”,让学生“懂装不懂”,而是重审自己设计,由 “理解口诀由来——熟记——运用”调整为“大胆猜测口诀含义——组织学生操作、交流、验证——寻找1~6口诀编写规律——尝试编7、8、9的乘法口诀”。

教师只有做到“心中有学生”,真正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认知,创设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勇于把课堂“让位”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敢想、敢说、敢于质疑问难,在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兴趣,让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感悟数学思想的衍生、数学矛盾的化解、数学结论的内涵,进而体验数学的真情真味,领略“无限”课堂,才会使学生学得更加主动。

当然,一篇好的教学设计,需要花费很多的心思;靠教师一时的突发奇想就出现一篇好的教学设计是不可能的,需要平时的日积月累,只要我们平常的教学注意多关注教材、关注学生,我相信好的教学设计离我们不会很远。
相关内容
  • 课堂问题要少而精,尽量避免低层次的问题发问
    课堂问题要少而精,尽量避免低层次的问题发问

    2020年5月13日晚上7点30分,我们全校老师再次通过腾讯视频会议聆听了魏宏聚教授的培训讲座,每一次学习都是一次心灵的碰撞,虽然只有一个半小时的学习,但是给予的收获和感触却很多。 魏教授这次培训的主题是有效提问。他结合教师的视频教学案例详细地给大家讲解了影响提问的五要素、提问的类型、提问的层次及要求。通过学习,感受最深的是两种提问类型,为了教的提问和为了学的提问。为了教的提问无须考虑全员性,无须提问多人,可以采用

  • 课堂上不妨“懒”一把
    课堂上不妨“懒”一把

    近期大复习,孩子们疲乏,老师们累,并且埋怨效果低下,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教师多一点懒,把主动权交给孩子,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今天的课堂对于我们师生来说印象都非常深刻。题目是这样的: ( ):( )==( ):15 =20:( )=( )% 我觉得这道题已经讲了n遍,但学生还是不会。我也觉得奇怪。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干脆让学生讲吧! 班上的科代表李XXX站到讲台上,像个小老师一样,给同学讲:大家看着道题,先从哪里入手? 张A赶紧说:

  • 课堂实录:传统与革新
    课堂实录:传统与革新

    1.出课原因: 我们的课题研究需要上汇报课,于是对高中美术鉴赏的教材进行筛选,对于西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在反复思考之下选择了巴洛克艺术进行出克,这一时期的作品多数取材于希腊神话,画家们大胆创新与变革,使画面充满戏剧性和激烈性的运动感,特殊的表现形式及题材深深的吸引着我,使我对巴洛克风格美术更加着迷,这是一次新的尝试也是对自己的挑战,抱着与其他老师相互学习的态度,决定尝试一下,对于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交流沟

  • 课堂有限,思考无界《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
    课堂有限,思考无界《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

    三年级孩子是第一次接触几何图形,但都不是较精准的知识学习。孩子的数学学习是带着个人的原有经验,有的经验来自旧知的掌握,有的来自生活中的观察,而这些知识是奠定以后学习的基础。生活中的数学经验并不是数学中的概念,比如,数学中,角在长方形、正方形图形中是其中一个特征,是90度的角,是直角,而在生活中可以是墙角、菱角等,这样就可以看出生活中的一些经验会给教学带来困扰。 在课堂中,为了渲染良好教学气氛,引发学生的

  • 课堂教学改革计划
    课堂教学改革计划

    1、课堂教学改革计划课堂教学改革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年我校课改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紧紧围绕县局的工作要求,增强发展意识,加强教学研究,发扬全校教师团队合作探究的精神,群策群

  • 课堂交流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乐于做一个倾听者和引导者
    课堂交流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乐于做一个倾听者和引导者

    寒假中,我读了《人与课堂》一书,引发了我诸多思考。在教学实践中,我曾经对课堂交流和传统的提问应答式的教学模式的界别有过困惑。于是在困惑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思考、探索、实践,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课堂交流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乐于做一个倾听者和引导者。 新课程标准的设计突破了学科中心视野,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特点。而且,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也是靠学生来完成,因而课堂交流要以学生为主体。语文教学要创设交流型的课堂文化,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单纯的听者答者的角色中走

  • 课堂就要这样“活”
    课堂就要这样“活”

    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在不断的学习中进步,才让自己有源源不断的东西给孩子。一次在金陵南京城的北京东路小学,参加的江苏省基于深度学习的12岁以前的语文的学习,让我很有感触。 老师是活的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管建刚老师的《螳螂捕蝉》。而这节课也因为管老师的课堂脱衣,让所有与会教师开心一笑之余深深折服。管老师创设情境指导朗读,自己化身少年讲故事给吴王,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不断深入故事其中。每一位同学都如

  • 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陈紫叶,寒假中有幸看到的一段话让我耳目一新: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发展学生的学习力,促进学生学习品质的完善,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这不由得让我想起那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老师要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摆正自己的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这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课堂模式上克服过

  • 课堂教学的新秩序《教育律令》读后感
    课堂教学的新秩序《教育律令》读后感

    寒假期间读了《教学律令》这本书,看着书名,本以为这本书会是晦涩难懂、极端深奥的,会是离教学实际相差甚远的,殊不知真正读起来才发现,这本书很是接地气,对于教学的指导有明确的意义。 其中,我细细研读了第三章课堂教学的新秩序,或是因为今年任教六年级,孩子们活跃聪明却难于管理,每节课下来都让我筋疲力尽,因此更想在书中能够找到破解的方法,让课堂变得有序,让我感到轻松。书本从课堂观察的重要性、新课堂需要的纪律形式

  • 课堂拾零(二) ——创设比赛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课堂拾零(二) ——创设比赛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湖南省怀化市锦溪小学 张文娟 快期末了,一年级道法到了复习交通信号一节内容,如果一个一个地读读记记交通信号,太枯燥,没意思。于是我创设一种比赛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复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