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喻时代儿童成长时期的新特点,后喻时代的儿童德性成长

栏目:小学教师经验论文
时间:2019-03-18 16:25:15

《后喻时代儿童成长时期的新特点,后喻时代的儿童德性成长》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经验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武进区星河小学 耿佳玮,【摘要】以“文化反哺”为特征的后喻文化时代已经来临。成长在后喻文化时代的儿童在语言及思维方式、行为习惯、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上必然会呈现出一些新特点。而在后喻时代背景下的儿童的德性教育又该何去何从呢?如何去应对,是摆在社会、家庭、教师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

【关键词】后喻时代 儿童德性成长

美国社会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书中,将人类社会从古至今的文化归纳为三种基本形式:前喻文化、同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后喻文化是通过自下而上的传递.即年幼者向年长者传授、年长者反过来向年幼者学习的文化.通俗地说,就是文化反哺。原先处于受教育者地位的晚辈开始充当教育者的角色。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加速变革期.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人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多元、个性张扬、注重人格平等、教育更加民主的后喻文化时代。传统的父母“独裁式”教育和学校老师的权威式教育已经遭到后喻文化的挑战,而在后喻时代背景下的儿童的德性教育又该何去何从呢?

一、后喻时代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当我们无意中依靠孩子摆弄新买的手机,当我们看着到老师在“潮人”面前失去发言权威,当孩子嘴里吐出的名词你已经听不懂,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职场中把中年人落得越来越远??我们不得不承认,2 1 世纪,不再仅仅是家长教孩子、老师教学生的时代。不经意中,我们已经步入一个“以能为师”、“以技为师”的新时代——“后喻文化时代”。所以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就看到越来越多这样的现象:1、“后喻”颠覆传统亲子格局,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依赖孩子的知识与能力。以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当下很多孩子的网络技术、信息获取能力等都远超父母,并且在文化消费和娱乐方式等方面影响着父母。
2、老师也有不知道的东西——“后喻”为新时代师生标准重新定位现在学生借助互联网比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还多,教师的信息量和信息提前量少,与学生获得信息的手段先进和信息超前构成了一对矛盾。当青少年在数字技术、流行文化、时尚休闲等方面具有特殊优势而拥有了超越前辈的话语权时,他们虽然仍会接受老师的教导,但同时却也在许多方面对老师进行着“知识反哺”。老师感觉一天不学习,不敢上课堂。
二、后喻时代儿童成长时期的新特点,后喻时代的00后儿童们,在网络文化的哺乳下,开始焕发出蓬勃的朝气和生命力,在语言及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和前代人有着明显的不同:1、他们所拥有的信息量大,在与新科技的接触和对新媒体的运用中,在与同伴的频繁交往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只属于他们自己的话语空间,他们喜欢与“高科技”交流,不愿意语言上的交流,家长们,老师们和他们之间的交流沟通也越来越少,越来越难。
2、他们独立意识浓厚,主体性开始回归,性格早熟敏感,渴望得到尊重与认可,但一旦遭受挫折又很容易气馁,得过且过。
3、价值取向多元化,缺乏明确的价值目标,传统美德的影响力在他们身上渐渐减弱,他们追求个人的利益,不顾集体,与前辈相比,缺乏坚定的信念和神圣的信仰,主导价值观尚在形成之中。从以上对后喻时代儿童特点的分析中我们应当看到:一方面,指向未来的儿童以蓬勃的朝气和生命力独立意识给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增添了活力,从而可以为学校德育工作者很好地加以利用;另一方面,儿童过于追求享乐的生活方式和迷惘的价值观正在悄悄地演进成一种思想上的世俗化和异化,需要我们及时重视,还应当看到:在当今社会,正误的区别已经不那么绝对,甚至还能互相转化,优点与缺点往往是呈因果关系的。

三、儿童德性习得成长的规律

儿童的德性是从外部强制到内化的提升过程, 亦即从外部控制的他律对赏罚和权威的服从到自律控制根据规则本身的善恶和自己的价值观、认知框架做出判断的过渡。亚里士多德说“人类所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特性,就在于他对善恶正邪以及其它类似观念的辨认。” 我们所谓的“德性” , 通俗地说, 就是“明辨善恶是非”的能力。那么,儿童的德性是如何习得的呢?这里, 试举一个例子来说。在公园里, 有一个男孩吃完口香糖,随手就丢弃在路旁了。这时, 如何教育孩子别乱丢垃圾呢?不同的理论讲究不同的方法。我们不妨考察如下四种理论的差异:精神分析说,按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家长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最为重要。直接强化说,利用奖惩手段, 使孩子懂得该怎么做。观察学习说,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
家长检点自身的日常行为, 孩子自然而然也会仿效家长的行为。认知发展说,就像性别角色那样, 等待儿童的认知发展。不过, 倘若更积极地思考, 那就是期待儿童的智能发展,向儿童说明其能够理解的理由, 使之认识。儿童的德性大体是“从他律向自律的发展” 。一言以蔽之, 儿童的德性是从外部强制到内化的提升过程, 亦即从外部控制的他律对赏罚和权威的服从到自律控制根据规则本身的善恶和自己的价值观、认知框架做出判断的过渡。儿童道德教育的难点就在于如何把握他律与自律的度。
英国教育哲学家彼得斯把他律与自律的矛盾视为“道德教育的悖论” 。他说“尽管他律是走向自律的一个阶段, 但是, 采用作为培育自律之手段的他律, 无论如何是自相矛盾的。” 儿童道德教育的诸多偏差恐怕也同这种道德教育的悖论不无关系。儿童道德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本功能。杜威指出“具有德性是指, 在人生的一切职务里面, 通过同他人的共同生活, 能够完全地、圆满地成为一个有社会精神的人。”儿童道德教育的课题是第一, 依据儿童日常生活的特点, 使之接受我们共同的社会规范和行为方式。第二, 随着儿童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的扩充, 帮助儿童形成各自的德性发展的基础。

面对“后喻”,每名被后喻的人心目中都是五味陈杂。家长的权威受损,教师的知识受到挑战,后喻进程中社会,家长、老师如何应对儿童在德性成长中的各种问题,与时俱进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后喻时代如何应对儿童德性成长

    后喻时代的儿童道德既要超越生活,更要适应生活。儿童德性的培育首先应该追寻道德的生活意义,将德育置于更广泛的生活世界进行考察,进而超越德育过程中的工具理性思维。为此需成人对自身的道德建设进行检视,正视成人自身表现出来的非道德因素对儿童道德发展的消极影响及其作用发生的途径,通过为儿童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促进儿童道德发展及其与生活世界的融合,真正实现儿童德育回归于生活世界的追求。

1、家庭后喻主题——沟通交流与共同学习

从教育学角度讲,0~3 岁之间,是父母对孩子的启蒙阶段,就是我们所说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阶段;而从3 岁以后,随着孩子的认知能力的提高,其实在亲子间就步入了“共同学习阶段”。在后喻时代,家长面临的课题就是与孩子同成长、同学习。这种成长和学习是漫长的,也是必须经历的。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履行好家庭对子女教育的责任和功能。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家庭结构由多元向单一化的转变,对于孩子的教育任务责无旁贷的落到父母身上。
传统家庭是多元化的结构,一个家庭的成员很多,如姑姑、阿姨、叔叔、舅舅等等,在这样的大家庭中,对于孩子的教育其实是一个家族集体进行的教育,由于成员众多,教育的元素比较丰富。而单一结构下的小家庭,如果家长知识结构欠缺、思想陈旧,就有可能在子女的教育中力不从心,甚至出现孩子反而在某些方面超越家长的情况,这其实是很正常的。我们在青少年的教育中一直主张父母要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这种共同学习是漫长的,但也是在青少年成长中非常重要的。和孩子共同认识新鲜事物、共同学习新鲜知识、共同探
讨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仅能培养亲子之间的感情,还有助于将父母的经验和教训中有益的部分教授给孩子。学习是后喻时代生存的法则和永恒的主题。“后喻文化”社会是两代人同成长的社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信息时代,不向孩子学习就无法教育孩子。

2、校园后喻旋律——转变观念与终身学习

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面对后喻时代的儿童,不是弃之若骛,而是扬其长,抑其短;不是站在高高的讲台上颐指气使,而是走下讲台和他们进行平等的心与心的交流;不是拿过去德育工作的“旧瓶”去装当今青少年的“新酒”,而是要紧随时代的脚步而前进。不向学生学习就无法实现教育宗旨。教师要学习,家长要学习,老人要学习。现代社会是学习的社会,现代人的生存是“学习的生存”,后喻时代尤为如此。针对后喻时代悄然而至的现实,很多教师都在思索如何做好后喻时代角色的转换,如何培育后喻大环境下的新型师德、观念。
首先,教师面对“后喻”要保持开放心态。要学会在没有权威的境遇中树立正确的师生观,要有勇于接受客观事实和社会挑战的开放心态,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的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者转化为教育“平等中的首席”;由被动的学习者转化为主动的研究者。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树立“能者为师”和向学生学习的思想意识,努力实现师生之间的共同发展。其次,要不断学习。他认为,后喻时代对教师的教育权威提出了挑战,他要求新时期的教师要有职业能力,做一个研究者和不断学习的人。
后喻时代对于教师来说,学习,终生学习尤为重要,要做到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只有如此,才能保持知识的更新和与时俱进,才能具备“传道,授业,解惑”的本领。同时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教学资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要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他引用陶行知的话来作进一步的证明:“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我们学习的不仅仅是儿童的天真烂漫,还有他们所掌握的知识。

3、班级后喻形态——打造生态班级人的德性的形成高度依托以人的本能为内核的生命自然, 如同用“ 折筷子” 故事让儿童认知“ 团结” , 未必能进人其心灵, 但如果让他们在和谐生态班级中, 自主地进行大量的克服无知的个体或合作的活动, 就会使其在和谐、创造、愉悦的本能下潜移默化地把仁爱、友善、合群融为本性。长期以来, 道德蕴含了太多非道德的因素, 承载了太多外在的他者的意味, 成为脱离生活实际的圣人教化。

儿童德性生长不是主要靠外在力量改造孩子, 而是要尊重和满足他们的天性, 使生命活动处于自然和蓬勃的状态。在良好班级生态中, 儿童在教师的支持下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生活在文化的创造的、诗意的课堂, 他们向真、向善、向美的天性得到充分发扬, 与主流社会所反映的意志一致, 以良好的精神面貌、人格魅力和对真善美高度敏感的方式呈现道德本性或道德感。所谓生态性班级, 即以生态世界观

观照班级管理, 认为学校和班级是整个系统的组成部分, 应与社会生活保持一致, 必须加深同家庭、社区及身边的人沟通, 整合学校

、社会、家庭教育资源,同时, 更要关注班级内部的生态系统以及班级成员每个个体的生态。生态班级以生为本, 强调对个体生命的关注, 每一个学生都有他存在的价值, 具有不可替代性, 尊重学生生命个体的主体性或参与性,关注个体精神世界的健康发展, 同时激发个体的主体意识, 使其投身班级管理和班级文化的建设中, 从而使学生在迷人的班级生态王国里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 养成协作、理解、关爱的情怀。儿童的德性不是来自外部说教和控制, 而是来自生命和外部世界的和谐, 良好的生态班级高度尊重儿童, 全面依靠儿童, 让儿童在学习、生活中自主地发现真善美, 使自己学习天性中含有的德性本质得以发扬。

    传说中草原上有一种紫色的小花, 它的花瓣只有到晚上才打开。这种花有时白天也开放, 但必须有非常适宜的条件: 温暖但不是火辣辣的阳光, 雨后带有潮气的暖风。后喻时代,儿童德性成长中敏感丰富的心灵和灵思涌动的头脑正如这独特的小花, 需要我们社会、家庭、学校用爱心用智慧去看顾和守护,就如同温柔的暖风,使儿童从小能够在充满爱意、信任和包容的环境中自由舒展, 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宗跃芝,《后喻时代的到来——做一名时代型班主任》,[J]《教育管理》,2013年
[2]黎勇,《在生活世界中培育儿童的德性》,[J]《学前教育研究》,2013年第12期
[3]唐德俊,阳德华,《后喻文化时代青少年的新特点与学校思想教育建设》,[J]《长沙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推荐小学教师经验论文
  • 一、欢迎来到诺亚方舟小学
    一、欢迎来到诺亚方舟小学

    《49万养大一个孩子》 喂,园长,你们怎么不发毕业证书啊? 什么毕业证书啊? 幼儿园的毕业证书啊? 欧太太,你听说过幼儿园有发毕业证书的吗? 这 眼见着,三年的时间就这么唰唰唰地过去了。贝贝不仅长高了,长壮了,他也该从蒙太梭利教学班圆满毕业了。可妈妈却为没能拿到毕业证书的事耿耿于怀,不发毕业证书,怎么证明贝贝在这个蒙、蒙、蒙什么班上过啊?难道我们三年4万多块的学费就这么白花了!以后小孩子的简历,可是要从幼儿园就开始写起呢! 但不管怎样,赶快为贝贝找到一所合适的小学才是关键。 其实,按照所属的区域,贝贝早就

    07-22
  • 德育:期待回归本位——我校德育工作两个案例及其分析
    德育:期待回归本位——我校德育工作两个案例及其分析

    在特色和品牌琳琅满目的今天,许多学校在力尽所能地追寻着自己的德育特色,也似乎都有能力总结出不少的特色,但笔者认为:平实,有时也是一种特色,扎实高效的常规和回归本位的教育,也可以构成学校的德育品牌。德育是一所学校的大容,它每时每刻都在支撑着学校各项 教育 活动的进程和质量,学校德育在创造特色的同时,应该回归它的人本和理性双重价值。 一.回归人本的德育 案例:不比基础比进步,每天进步一点点! 2008年9月1日开学后,接市教育局统一安排,我校无条件地吸纳来自陆渡镇励才民工子弟学校初中学生143名,其中初一年级

    07-22
  • “零”作业,让我们如鱼得水
    “零”作业,让我们如鱼得水

    北宋一中 程桂霞 俗话说的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两句话告诉我们教师不要只传授知识给学生,更要传授方法;不要一味的给学生讲,而要掌握传授的时机。只有做到了这两点,学生才会好之进而乐之。 我校实施的零作业为教师提供了达到这两点的条件,我们感觉真的是如鱼得水。为何这样说呢? 因为以前的课堂拼的是时间,现在拼的是教师的能力;以前的课堂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现在是以传授方法为主;以前的课堂是 教师 唱独角戏,现在的课堂是所有学生才能展示的大舞台;以前的课堂学生昏

    07-22
  • 公开课反思:以后开课应注意的几点
    公开课反思:以后开课应注意的几点

    昨天对我来将是个特殊的日子,第一次开全市的公开课,为了这堂课我可是几个晚上忙到12点,修改了再修改了,真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但到昨天天老爷突然变脸了,一大早就下起了雨那时心里有说不出的痛苦,到了学校雨还是在断断续续的下,但学校领导的意思这节课必须上,我们在跑道上准备一下,到了第二节课的时候雨挺了,此时大家都笑开脸了,然而以外发生了,就在我带领学生做准备活动的时候,雨就哗啦啦的下起来了,此时心里一阵阵凉,只能带学生回教室。到了第二节课的时候领导要求我和李老师每人上半节课,此时我一点头绪都没有,这样上公开课

    07-22
  • 调整顺序,直奔主题——课改日记
    调整顺序,直奔主题——课改日记

    三年级学生注意不够稳定,不易持久,有意注意虽有发展,但还很不完善。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较差,学生无意记忆还占相当优势。因此,讲解不宜过长。以前我上高年级数学有一个特点,每上一个新的内容,首先要做好铺垫,由浅到深引到新内容上,其目的是让学生易学易懂。现在上的是三年级数学,这种方法有一点派不上用

    07-22
  • 班主任教育论文:温馨的家是孩子成长的乐园
    班主任教育论文:温馨的家是孩子成长的乐园

    出航的船只,最终的归宿是港湾;远去的飞鸟,永恒的牵挂是故林。家一直以来总给人以温馨的感觉,被称为爱的港湾。白云的家是蓝天,小鸟的家是树林,种子的家是泥土,鱼儿的家是小河,那么小朋友的家在哪里呢?我想:小朋友的家应该有两个,一个是他们父母的家,另一个家应该在学校班级就是小朋友的家。那么如何让班级真正成为学生的家,成为他们成长的乐园,使他们感到在班级这个家里,他们生活得很快乐、很温暖呢?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我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 一、确定家的管理理念,让学生找到家的感觉。 班主任首先在思想上确定家

    07-22
  • 先学后教的时间与思考
    先学后教的时间与思考

    当今打造全优课堂的工程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具有关部门提出了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当堂达标的十六字方针,真像一条切合精巧的链条。让所有教学工作者紧紧地围绕着这一主题,紧扣不放,扎扎实实地抓好小学各科的教学工作。换句话说也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返璞归真,把学习的大权交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移给学生。那么,在操作中如何指导学生先学后教,做好带你与拔得时间分配,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呢?我们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说一说。 一、重新认识,加强学习。 首先,我们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重新认识时间分配,加强学习的合作、

    07-22
  •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全方位驱动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全方位驱动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如何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有效地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已经成为探索教改方法的重要课题。教学结合,教学相长,仍离不开环境,三者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它们的同步进行将对学生身心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一、优化教法促进基础素质的主体工程 在应试教育教学中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倾向,只注重知识的掌握,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为此,我们必须改革课堂结构,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 1、课堂结构的调整 目前小学课程在教法上必须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稳妥地用好教材,充分发挥教材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