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幼教论文 > 幼儿园数学活动论文 > 

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

栏目:幼儿园数学活动论文
时间:2016-02-21 11:25:03

《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数学活动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作为家长,对于孩子平时的玩具、书本等都要求其能够收拾整齐,这时你也会要求孩子将玩具放在一起,书本放在一起;将玩具中的汽车放在一起,积木放在一起等,其实这就是在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
对于初识世界的幼儿来说,按事物共同属性进行分类能帮助幼儿更好地形成并拓展经验知识,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也认为物体的分类教学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分类的定义:分类是根据事物的同和异,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也就是把相同的或具有某一共同特征(属性)的东西归并在一起。这里的“属性”指的是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粗细、长短、高矮、厚薄以及数量等。
接着,我们谈谈幼儿分类能力培养的措施。我认为幼儿分类能力培养应在不同的环境里施行不同的措施,根据阶段性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教学,由易到难,数、形有机地结合起来发展幼儿的思维。
⒈课堂教学时不忘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如:给幼儿颜色(红、黄)不同的花,先指导幼儿把红色的花一朵一朵地放在一起,然后把白色的花一朵一朵地放在一起,最后全部打乱,让幼儿自己把不同颜色的花分开。
⒉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比如一堆不同的大小,形状,颜色的几何卡片,先让幼儿把所有卡片放入层级分类板最上面的方框;然后逐一取卡片按颜色不同分放到中间层的方框里;最后将已分成的卡片再按“正方形”和“三角形”等分放在最下面一层方框里。
⒊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如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给垃圾分类,老师可以在教室设立真正的垃圾分类桶,让幼儿自行对可回收的塑料瓶,纸制品和不可回收的果皮进行分类,同时也进行了环境教育和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推荐幼儿园数学活动论文
  • 幼儿数学教学生活化
    幼儿数学教学生活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着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必须建立在儿童心理活动的基础上,只有培养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智力才能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要关注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引导学生爱学、能学、会学、乐学。在教学中,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以达到激发学生乐学的目的。 一、合理创设游戏情景,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将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真实情景变成幼儿容易接受的具体事物,幼儿就能学 得轻松、积极主动。因此,教师应注意创设

    07-21
  • 让孩子们在操作、探索中学习数学知识
    让孩子们在操作、探索中学习数学知识

    高老师执教的数学活动《动物园里装电话》是我们大班组行为跟进式第一次的研讨课,她通过让孩子们为可爱的小动物们设计电话号码,创设情境,使孩子们在宽松、有趣的氛围中探索、学习,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该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特点: 一、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孩子们在操作、探索中学习数学知识。 《纲要》中指出的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并引导幼儿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高老师的这次活动,课前准备充分,她为孩子们提供了大量的、丰富

    07-21
  • 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大班)
    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大班)

    幼儿数学教育是幼儿教育内容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 时值幼儿升大班,开展系统的数学教育活动显得尤为重要。但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除了组织集体学习和小组活动之外,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渗透更具趣味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因此是学习数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下面简单聊聊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试与大家一同分享和探讨。 第一招:点名法。 点名是我们

    07-21
  • 数学活动中应关注什么
    数学活动中应关注什么

    数学是由两个概念构成的,一个是数,一个是形,数抽象,形直观。数学就象一根树,它是从数和形,这两类基本东西生长出来的,并能长出千奇百怪的分枝和花朵。这段话正确地概括出了数和形的关系。一位教育家说过:幼儿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自主、独立、愉快地体验某一数学概念的属性,探索数学运算的规律。 平时在进行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时,往往发现很多小朋友有从众心理。就是人云亦云,跟着大家说。别人这样说,他(她)也跟着这样说,别人这样做,他(她)也跟着这样做

    07-21
  • 幼儿学习自编应用题《不一样的猫》教学反思
    幼儿学习自编应用题《不一样的猫》教学反思

    引导幼儿学习自编应用题,有助于发展幼儿对生活中简单数量关系的理解。幼儿学习编应用题的重点是引导他们掌握应用题的结构。所以本活动的重点在于幼儿学习7的加法,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学习根据猫的不同特征自编应用题。我用直观的教具把抽象的应用题化为具体的情景。 一、活动过程 整个活动我分成了三个部分,⒈复习七的组成。⒉学习7 的加法。⒊幼儿自编应用题。环节一中我用碰碰球的游戏让幼儿复习七的组成,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也为下面编应用题做了一个铺垫。环节二中我出示了一张七只猫在捉迷藏的图片,引导幼儿去发现这七只

    07-21
  • 数学教具“有趣的鱼儿”
    数学教具“有趣的鱼儿”

    一、教学目标: 1、按不同的颜色进行排序。(红黄绿) 2、认识数字110,并学会数数和按照数字提示进行排列。 3、通过钓鱼的形式,根据数字提示进行相对应,并感受钓鱼的个中乐趣。 4、可同时两至三人按照数字提示进行钓鱼比赛,进行对比。 二、教学准备: 各种颜色小鱼卡片20份左右、钓鱼竿若干、操作盘若干 三、教学过程: 1、音乐《小鱼游》导入主题。 2、出示教具,引起幼儿兴趣,逐步讲解操作的方法【①根据不同的颜色进行排序。②按数字进行排列(低水平:按数字进行排列;中水平:从大至小或从小至大并按数字进行排列;高

    07-21
  • 学龄前计算能力重要吗?需要达到什么程度?
    学龄前计算能力重要吗?需要达到什么程度?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先提出一个问题:孩子上3年级后,还有没有一个不会加减法的孩子?几乎没有,但我们能发现不少理不清复杂应用题逻辑关系的孩子。在中小学阶段,数学成绩有两个明显的分水岭:一个是小学中年级出现复杂应用题,考验孩子的逻辑分析能力,一个是初中接触几何和函数,考验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此之前,成绩单并不能完全反映孩子的数学学习能力。 学龄前的孩子只要掌握了思维方法就行,速度慢点没关系,口算成绩不理想也不用担心。学龄前能借助实物帮助做出20以内的加减就足够了。要把注意力放到简单应用题上,放到日常生活中计算

    07-21
  • 两岁的孩子是如何学数学的
    两岁的孩子是如何学数学的

    要点:要教孩子数,也要教孩子量。 有时孩子似乎天生对数量就有感觉,但他究竟对数量有多少了解?虽然在过去,人们相信只有当孩子长到5岁左右才开始了解何为数量,但如今,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甚至新生婴儿对于数量变化也有某种程度的识别能力。以5个月大的婴儿为例,他们此时已知道两个物体组成的一个集合是不同于三个物体组成的集合的。但科学家们仍然在争论是否这就意味着婴儿天生对数学有基本的了解,是否意味着他们从很早开始就在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或者在他们粗略估计数量时只是用概数而不是确切的数字作为提示。虽然,科学家们在以上几点

    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