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后感

栏目: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时间:2019-02-13 11:26:03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后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本书的研究课例,瞄准的都是当下语文教师最为关心的一个个课堂热点问题,都是一线优秀教师在长期语文实践中最感困惑并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每个案例分别呈现基于个人经验、团队协作、实践反思三个层次的教学设计和研讨,从目标定位开始,每个设计环节都有点评,让读者一看便知这样的设计问题在哪,好在哪里。这样的案例对一线的老师来说,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指导性很强,具体可操作,也为学科研讨提供了有效范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时珍夜宿古寺》和《爱如茉莉》这两个案例。

我曾经在一次公开课中执教《李时珍夜宿古寺》,课前搜索恶补大量的资料和设计,目标重点定位在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和环境描写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作风。课堂上学生读得投入、悟得深刻、说得精彩。现在回想当时的教学试图将自己解读的知识都交给学生或让学生发现,却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学生能从这一课中学到那些带得走的能力,是典型的内容分析式教学,是在教课文。而书中在图队协作的基础上、在专家的指导下、基于实践反思后形成的设计,根据课文的特点,大胆取舍,长文短教,将目标定位在语文知识(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说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断垣残壁”、“若有所悟”等词语的意思)、语文能力与方法(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说出概括主要内容的步骤和方法)、言语实践(知道景物描写在表达情感和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能识别正误,正确运用)三个层面上,并将目标三作为教学重点。着眼教学目标的达成设计教学环节:在回顾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画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一是表示时间的变化,二是衬托人物形象,
抓住所画的语句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景物描写的表达形式和好处;在此基础上进行迁移练习,“根据情境加上恰当的景物描写”“创设情景并加上恰当的景物描写”显示了练习的梯度,将知识转化为技能。专家的点评更加明确的指向目标的有效达成:在两个练习前加一个变式练习,即出示几个正例和反例让学生比较判断,以检验学生是否切实掌握了这项技能的内在规则,练习更显扎实有效。

听过不少老师执教《爱如茉莉》,大多重“意”轻“言”,如何做到言意兼得,书中案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首先是目标简洁明了,正确反映语文本体任务和人物教化任务的关系。其次是细化了“细节描写”的教学过程:一是结合具体片段进行对比朗读认识细节描写,二是寻找细节描写进一步体会其作用,三是研读全文寻找细节体会情感。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通过本课的学习在阅读方法上的体会:阅读时要关注文章中的细节描写,细心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有了这种方法和习惯,能从文章中学到很多写作方法,同时也要在生活中关注细节描写并尝试在作文中运用。

很明显,以上两个案例是在教语文。经常进行这样行之有效的练笔,学生在习作中就有了运用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形象、运用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自觉意识。学生的习作水平不是靠一周一次的习作课提高的,语文课上扎实有效的迁移小练习也能为学生的习作增值加分,语文教师不能忽略。
推荐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语文低段中心组说课比赛记录
    语文低段中心组说课比赛记录

    思维的碰撞、理念的火花、文采的彰显、独到的陈述这是在平湖市行知小学举办的市低段中心组教学研讨暨说课比赛上的真实记载。以下是对本次活动的零星记录: 1、百变不离课堂 课堂是教研活动的主旋律,是赢得教学一手资料的最重要阵地。本次活动中,行知小学的陆龙勤老师为参会的老师们提供了一堂题为《三个儿子》的二年级语文课,供大家以此为载体和蓝本开展教学商讨。百变不离课堂,这是教学的永恒的旋律。 2、教得精彩,说得也要精彩 教是为了更好的说,说是为了更好的教。说课中至少可以看出教师的多方面才能。活动中,近二十位来自全市各所

    07-22
  • 以点带面 突破难点——《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以点带面 突破难点——《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是二上的一篇课文。整篇课文都描写了黄山的奇石,如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这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的创造。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这些石头的奇,就成为了就学难点。 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我从奇这个点入手。读课题后问学生: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石是什么样的石头?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奇特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

    07-22
  • 教学五上第一单元作文《二十年后回故乡》有感
    教学五上第一单元作文《二十年后回故乡》有感

    五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的习作训练要求写《二十年后回故乡》。这样的作文 题,对于有过离开家乡多年的生活经历的学生才能写得更加真切。 我们班学生的自身实际是: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嘉兴本地人,他们几乎没有离开家乡生活的经历。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来自外地,他们有多年随父母离开家乡客居嘉兴的生活经历。结合这一有利的自身资源优势,我在作文指导课前把学生按照家乡分成了若干组。老乡们坐在了一起,同学们都感到了分外的亲切和激动。这就为写作的成功奠定了情感的基

    07-22
  • 张扬个性,拓宽写作之路
    张扬个性,拓宽写作之路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过分强调共性,忽略学生个性存在,拘泥于教师命题,学生受命作文或者统一内容、要求,指导成文等等僵化的模式里,结果,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个性的张扬,更缺乏创造性思维火花的闪现。我们知道,作文是最具有个性化的,古语曰: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不同的人,即使是对同一事物感受也不尽相同,写作也应各具特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作文是为了自我表达。由此可见,作文就是学生自我需要的表露,是个性得以张扬的一块阵地,是感受得以宣泄的一种途径。 北师大教授刘锡庆指出:作文教学目的何在?我看在于:解放人,

    07-22
  • 教会学生品改作文——学《小学语文教学建议》有感
    教会学生品改作文——学《小学语文教学建议》有感

    昨天我和教研组的同伴一起学习了,《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30条的意见。学习后,感受颇深的还是关于小学作文教学。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老师的艰难与痛苦的职责。从学生的苦恼写作到老师面对未同嚼蜡的折磨似的批改,都让老师很难释怀。学生不好受,老师也不见得好过。 长期以来,学生写作文,一交了之,留给老师去批改。而老师呢,单纯的搞书面批改,改呀,评呀,煞费了苦心才把一大堆的作文本改完。殊不知本子发回学生后,他们不瞧红笔满篇的所谓精批细改,而一看分数就置之不理。教师的千辛万苦就这样付之东流。 要解决作文教学中的这

    07-22
  • 精心设计,合作有效——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策略
    精心设计,合作有效——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策略

    语文课上选择什么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是一个关系到合作是否有价值的重要问题。教师必须为合作学习选准、选精学习内容,以确保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所以,课前精心的课堂内容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有了量身定做的内容,合作会更彰显出它的优势。 1.合作须在学生需要交流处 合作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经过自主学习,有了交流的需要,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 《第一朵杏花》一课中,小组合作学习出现的时机非常准确。在需要学生明确课文中角色的不同语言、不同人物性格的时候,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的小组活动出现了。在小

    07-22
  • 建构朗读意象,逐层深入
    建构朗读意象,逐层深入

    精致语文追求语文味、审美味,生本味。在阅读语文文字同时,要学生能体验形象,感受文字意蕴美,培养学生语感能力。在《望月》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建构朗读意象,引领学生深入文字包含的意境中,走近月夜的美好,受到情感的熏陶。 【案例】 《望月》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自己认真读一读第二小节。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这幅画面,看看有哪些景物?(生自读第2小节后交流各自想象到的景物。) 生:我好象看到江里都是水在流动,月光照在水面上,亮闪闪的。 生:我看到有许多的树,在江的两岸,还有许多的芦苇随风摆动。 生:我看到天上有一轮

    07-22
  • “千课万人”活动听窦桂梅老师《我的爸爸叫焦尼》一课有感
    “千课万人”活动听窦桂梅老师《我的爸爸叫焦尼》一课有感

    杭州回来已有一些时日,但直至今天才能静下心来,梳理一下这次的学习所得。 回过头去想想,是哪一节课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呢?恐怕不是一节课,而是一个人窦桂梅老师。虽然之前也看过窦老师的一些教学录像,但是真正的到现场去观摩窦老师的教学,却又是另一番的景象。 窦老师这次执教是一篇绘本《我的爸爸叫焦尼》。起初,我怀着一丝好奇在我的印象中,绘本故事一般都放在低年级来教学,不知道六年级的同学上绘本能上出多少新意来。怀着这份好奇,我走进了这一课。 窦老师的这节课层次非常清晰: (一)听一听 这一环节窦老师设计了让孩子们听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