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连续性文本中合理挖掘非连续性文本的元素

栏目: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时间:2014-07-22 09:09:14

《连续性文本中合理挖掘非连续性文本的元素》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4月10日,到海盐三毛小学参加了“非连续性文本”专题活动,上午听了三堂课,让我初步认识了“非连续性文本”;下午刘荣华老师的专题报告,让我喜欢上了“非连续性文本”。
连续性文本,主要由句子组成,依次形成段落、篇章和整本书。非连续性文本,主要以图表、图画等方式呈现,常见类型有数据表、图示、地图、票据等。非连续性文本具有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在现代社会中被广泛运用,与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紧密相连,实用功能十分明显。
听课之后,我以四年级下册的《蝙蝠和雷达》为例,在学校里做了一项对比实验,两个班都是51人,当然我以三年级学生来做的实验,可能有误差。实验内容见附件。
实验结果如下。
表1:
1  
1 蝙蝠夜间飞行不是靠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飞行
1 蝙蝠夜间飞行靠嘴或耳朵
1 蝙蝠夜间飞行靠眼睛
1 其它
1 连续性文本
1 33人(64.71%)
1 7人
1 5人
1 6
1 非连续性文本
1 32人(62.75%)
1 3人
1 4人
1 10
表2:
1  
1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1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超声波
1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
1 三个填空全对
1 连续性文本
1 28人
1 30人
1 29人
1 22人(43.14%)
1 非连续性文本
1 22人
1 24人
1 38人
1 18人(35.29%)
现象分析:
从表1情况看,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的结果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完全正确的比例分别是64.71%和62.75%,非连续性文本的情况略低。从表2的情况看,有非连续性文本对照的结果反而要糟糕,比纯粹的连续性文本的正确率低了7.85%。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应该说非连续性文本会帮助学生提炼信息,看起来会更清晰。经过了解,我发现了这样几种情况:
第一份表格:
1.学生说表格不会看,竖着看还是横着看,不知道该怎么看。
2.表格似乎会看,但不知道实验结论是什么,看不懂。
第二幅图片:
1.学生说只顾着看文字,忘记看图片了。
2.看见有图片,就知道看图片了,没有看文字,所以没看明白。
3.一会儿看图片,一会儿看文字,没有仔细思考。
结论:
1.学生对语文学科中的非连续性文本比较陌生。
    虽然非连续性文本在数学、科学教材中经常出现,但是对语文教材中的非连续性似乎特别陌生,也许是他们习惯了连续性文本的缘故吧。
2.学生欠缺从非连续性文本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如果学生面对的非连续性文本是一组组数据,相信他们是可以提炼出一些有效信息,但当他们面临文字性表格时,缺少提炼的经验,缺乏推论的能力。
    策略:
学会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所需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因此,面对目前这种现象,我们更就重视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要从连续性文本中合理挖掘非连续性文本的元素,提高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还是以《蝙蝠和雷达》为例。
1.把连续性文本转换成非连续性文本。比如人们为了弄清蝙蝠夜间飞行的原理,做了三次试验,老师和学生一起来提炼试验顺序、试验做法、试验结果,共同制作一张完整的表格,包括表格的标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推论。在这样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如果我们直接把课堂作业本上的这张表格让学生去填空,那么对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依然会很模糊。
2.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对照阅读。在对比实验的第二项内容中,如果没有文字的辅佐,只出现两幅图片,学生一对照,答案应该也是很清晰的,但学生却觉得有难度。因此,课堂上我们可以采用根据文字来画图的形式,蝙蝠夜间飞行的原理可以师生共同完成,飞机夜间飞行的原理让学生自行完成,通过自己画图,学生有了思考,他很自然地就会进行前后对照。以后再出现类似的非连续性文本,他们应该能够通过对照阅读而出色地完成。
之前虽然在《新课标》上看到关于非连续性文本的描述,但并未引起重视,但今天以后,就要起步了。
 
   
 
 附件:
阅读小测试(1
                       姓名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人们为了弄清蝙蝠夜间飞行的原理,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在这样的情况下做了三次试验。
1 试验顺序
1 具体做法
1 试验结果
1 试验结论
1 第一次试验
1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1 铃铛一个也没响,绳子一根也碰着
1 蝙蝠夜间飞行靠:
                 
                
                 
1 第二次试验
1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1 蝙蝠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
1 第三次试验
1 把蝙蝠的嘴封住
 
                       
 阅读小测试
                       姓名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它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由此得出结论:蝙蝠夜间飞行靠                                      
                                   
                       阅读小测试(2
                       姓名             
蝙蝠在夜间飞行时,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读了以上两段话,你知道: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阅读小测试
                       姓名             
蝙蝠在夜间飞行时,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如图所示:

 
根据以上信息,你知道: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推荐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合理的批评幼儿
    合理的批评幼儿

    批评是一种常用的教育手段。要抓住幼儿的心理,讲究批评的艺术,适时的适当的对幼儿进行批评,达到的效果是大不相同的。 语言上,批评不在于声音的大小,而是在与你的话语有没有明确指出幼儿错在哪里,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应该怎么做,而不是试图让幼儿相互揭发,并加以威胁。这样的批评常常会导致幼儿将自己该承担的责任推卸给别人,同时迫于教师的威严承认错误,而他们并没有正真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也难以从内心真正意识到要改正

  • 挖掘主题活动的教育价值——主题活动《甜蜜手语》教材分析
    挖掘主题活动的教育价值——主题活动《甜蜜手语》教材分析

    研讨目标:关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道德,是我们要着力培养的一种良好品德。教育、引导幼儿学会关爱,是当今幼儿教育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指南》对培养幼儿关爱品德做出了具体的描述,幼儿期是情感培养的重要时期,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更加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情感的感染作用大,可塑性较强。如果我们能利用幼儿的这些特点,不失时机地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关爱情感的培养,就会使幼儿形成比较稳定的良好的情感品质。在二期

  • 合理利用主题图,让学生爱上学数学
    合理利用主题图,让学生爱上学数学

    孟成林,在做这个关于主题图的研究之前,我就思考过,怎样能更好的让学生去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意义,如何能更好的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现在我好像有了答案,作为教师,一定要学会合理的利用资源,而课本上的主题图就是很好的资源。 在学习分数的意义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学生普遍觉得这部分知识偏难。学生很容易混淆用来表示数量倍比关系的分数以及用来表示具体数量的分数。比如像:一根木料长3米,把它平均锯成4段,每段是这根木料的

  • 挖掘歌曲基本要素,创编表现形式—小学音乐课堂二度创作初探
    挖掘歌曲基本要素,创编表现形式—小学音乐课堂二度创作初探

    摘要: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是当下教育所要培养人才的重要特征。音乐教育本身蕴含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音乐教学中的各种实践活动,都为学生创造性潜能的开发提供了空间。因

  • 合理的分配角色,友好合作进行游戏
    合理的分配角色,友好合作进行游戏

    观察背景:角色游戏一直是孩子们最为喜欢的,每一次自选活动区的时候,角色区中会产生矛盾。有的时候他们会一拥而上,都想当娃娃家中的妈妈,有的时候他们会为了自己当什么而进行攻击。因此,角色区的问题引起我的关注,决定看看究竟为何娃娃家总会出现抢角色的情况。 实录一: 今天,游戏已经开始了好一会儿了,我四周巡视一番,路过娃娃家时,发现娃娃家的几个孩子还在那里协商角色。刘公宸看见我,立刻跑过来。拉着我说:顾老师,包雨叶和张一一都想当妈妈,怎么办?这时包雨叶也赶紧跑过来说:我刚才对张一一说了,要互相谦让,她也不

  • 挖掘乡土教育资源引导探索传统游戏传统节日传统儿歌园本课程
    挖掘乡土教育资源引导探索传统游戏传统节日传统儿歌园本课程

    摘要:农村有许多得天独厚的自然和社会资源,作为农村的幼儿教师,要巧借这些乡土资源,因地制宜地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活动。如何挖掘和有效利用这些乡土资源,使它们成为幼儿科学教育所需要的物质条件,成为农村幼儿学习科学的财富,是我们每个幼儿教师的面临的一个挑战。 幼儿园利用乡土资源及乡土传统文化等教育资源,和我国的传统节日、传统游戏、歌谣为主要形式构建园本课程的依据,是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关键词:

  • 挖掘民间传统游戏让民间游戏伴孩子快乐成长
    挖掘民间传统游戏让民间游戏伴孩子快乐成长

    民间游戏具有一定的思想性、教育性、随意性和娱乐性,不仅符合孩子们好动、好学、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而且易学、易会、易传,还能促进孩子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因此,我们现在不断挖掘民间传统游戏、经过老师们创新得以应用,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民间游戏中愉快地成长,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一、民间游戏能增强孩子的体质 民间游戏种类繁多,且大多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特别是民间体育游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练习跑

  • 文本解读意何在,只向儿童心处行
    文本解读意何在,只向儿童心处行

    12月7日到11日,在金水区教育发展中心和福建师范大学基础课程中心的组织下,我们来到了彭城故都徐州,这里也曾是于永正老师工作的地方,开启金水小语人求学问道之旅。 徐州天气虽然寒意阵阵,但是老师们精彩的课堂却让我们感到了暖意融融。这次我们聆听了五年级口语交际课《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六年级上册古文课《伯牙绝弦》,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三年级上册小古文《司马光》。 听了这么多课,我发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

  • 合理地进行作业设计、批改  ,提高教学质量
    合理地进行作业设计、批改 ,提高教学质量

    作业包括笔头作业和口头作业,课堂作业和回家作业。教师通过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据此调节,改善自己的教学。因此合理设计、批改作业,尤为重要。 一、 合理设置作业是首要环节 。 1、在课堂教学中,在读课文、分析文章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以便课后布置巩固的练习,例我在上《盘古开天地》时发现有几个字易读错,第二堂课中就布置学生继续对这几个字的读音进行巩固。 2.布置作业难易度相结合。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遵循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这一教学原则,教师在完成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内容后,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

  • 合理设计教案,用活教材
    合理设计教案,用活教材

    今天我们学习商的近似数这部分内容,它是由小数除法和求近似数组成的。但学起来,学生会感到枯燥。教材提供这样一道例题: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打是12个,这筒羽毛球19.4元,一个大约多少钱?这个问题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学生很有信心地完成这个问题。可是很快让学生掉进了陷阱。除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