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读王荣生《阅读教学教什么》有感

栏目: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时间:2019-02-13 11:05:42

《读王荣生《阅读教学教什么》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拿到王荣生教授的这本《阅读教学教什么》,心情还是有些激动的。但是当我第一次打开这本书的 时候,迎面而来的是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立马就难住我了。再往后翻,读了大概有一两页,我就读不下去了,里面的概念太多,我记不住啊。于是就将书放了下来。          等到过了几天,我又拿起书读了一遍。这次读的时候竟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为什么会和第一次读有如此的差别呢。一是这次读,我带着目的和目标去读。我通过读这本书,我想获得教阅读的方法。二是我运用了王荣生老师在书当中所提到的阅读方法。遇到不懂得名字或者概念,我会去查字典、查网络、查实例,然后将这些专业性的名词或者概念用我自己的话写出来、讲出来。比如在读到第六页的时候,书中提到“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实际上包含着‘解码’和‘解释‘’这两个互为关联的领域。书中对“解码”的解释是:认字识词,建立符号和语义的链接。我在理解“建立符号和语义的链接”这部分有了困惑,解码到底如何建立符号和语义的链接呢,我查了百度百科,解码是计算机的术语:解码(Decoding)是指受传者将接受到的符号或代码还原为信息的过程。知道了这个我就理解了书中关于解码的定义也就是在阅读中的解码指的到底是什么。原来通俗地讲,解码就是把你从文本中获取的符号和文字的信息转换为你对文章语义的基础认识和理解。三是我学会了“点评划注”。

关于教师到底该如何教学这部分,也的确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启发一,我们所要教的阅读,文本体裁可以更宽泛,除了童话和小说,还可以教散文、教古文、教诗歌以及实用文体。启发二,阅读不光体现在文字上,还体现在标点符号、声音和画面上。特别是在读到讲《风筝》这个课例的时候,老师为了让孩子们理解作者的情感,关注到用词的语调、让孩子们去读。关注到一个逗号,让孩子们联系逗号的作用和上下文去体会。
这真的是让我茅塞顿开。让我想到在我们的阅读课上,其实可以让孩子们多朗读,朗读那些需要靠声音去理解的文字,让声音流淌到孩子们的耳朵里,带着他们去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同时,也可以尝试让孩子用自己的图画去表达文字当中呈现的画面,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文字转换为图画,然后把它解释给大家听。这样一来,孩子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就多了一条路径,当他用色彩和笔将文字呈现的部分展现出来的时候,他对文本所传达的感情就一目了然了。还有就是对标点符号在文本中作用的理解,其实这个部分,我之前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但读完这本书,我想我会在读每一部文学作品的时候,会去多。想想作者在一些特殊的句子中所使用的标点符号有没有特殊的意义,并且在带领孩子们去阅读的时候,也会引导他们去关注,去体会。启发三,阅读非教不可。
在这个大部分人都围绕着考试成绩在转的时代,我选择了阅读这件事,我觉得很幸福。阅读如果不用教,孩子们在读书的过程中,他会为故事中的人物哭或者笑,他在读的当下会觉得特别棒,自己读到一个非常有趣、感人、好玩的故事。再过一段时间,你去和他交流,他多半会忘记这本书,印象并不是那么深刻。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其实就是他没有建立自己和书的链接。没有将自己 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运用到这本书中,去理解他。我们都有一个感受,小时候死记硬背的数学概念,现在早都忘得一干二净了,但是我们真正理解的那些东西,却很自然而然地就可以用自己的话讲出来。所以,阅读也是这样,只有理解了才能印象深刻,才能提升自己。当然阅读教学的意义并不是只在理解这个层面,更重要的是,他可以锻炼一个孩子的思维能力,使他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帮助他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而这些都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带给孩子们的。
推荐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百家讲坛进课堂《三国演义》
    百家讲坛进课堂《三国演义》

    第八届校园读书节要开始了。 我接到一个任务,是给学生推荐名著,如《三国演义》。 我想,让我推荐名著大概是因为上一次学校征求读书节活动建议的时候,我推荐了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台节目吧! 由于以前我陪儿子同看百家讲台《易中天品三国》,很有成效,并激发了儿子读课外书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所以我对《易中天品三国》这档节目情由独衷。 其实,小孩子看《易中天品三国》除了能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读书习惯,还有更好的作用,那就是懂得读书的方法以及体会教授治学的风范。 记得,中央电视台对易中天品三国的评价有一句是这样说的

    07-22
  • 运用简笔画,理解课文内容
    运用简笔画,理解课文内容

    《詹天佑》这篇课文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 课文记叙了,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时,工程技术难度大,詹天佑进行了一系列创新设计。如:修筑了两条隧道,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在修筑时采用两端同时凿进法;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是居庸关隧道的三倍,就采用中部凿进法。还有当铁路经过青龙桥时,坡度特别大。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条人字形线路。在讲解时,我要求学

    07-22
  • 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需要避免的误区
    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需要避免的误区

    无论是利用课本教材还是乡土资源进行综合性学习,都要避免几个误区。 误区一:为他人做嫁衣裳。语文综合性学习虽然倡导注重跨学科学习,突破学科界限,但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同于综合实践活动,毕竟姓语。语是语文综合性活动的辐射内核,其它学科只能以辐射范围的身份存在。否则,只能加重语文学科的负担,使语文教学趋向低效。如在语文和美术学科的整合上,我校一位教师组织学生将名人名言做书签,布置教学。结果多数学生随便摘了句或从学校的宣传栏里抄了句了事,而书签倒做得形状新颖、色彩缤纷,可称得上美仑美奂。这样的综合性学习,姓美不姓语,

    07-22
  • 《语文课的教学目的》学习笔记——《言语教学论》第六章
    《语文课的教学目的》学习笔记——《言语教学论》第六章

    价值是一种可能。是人的需要与满足需要的客体的对象之间的一种关系。 目的是一种需要。是指主体对满足需要的一种憧憬、预想和设想。 目的是对值值的超前反映。 语文课程的价值:语文课对人有什么意义? 语文课程的目的:我们学习语文为了什么? 一、理论的清算:一元化目的论 近十多份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关于教学目的表述可以归结为五种: 1、语文知识教育 2、语用能力培养 3、思想政治教育 4、发展学生智力 5、提高审美情趣 五目的论内涵、层次混乱,它把目的与效果,目的与手段混为一谈,这是语文教学整体上呈现无序状态的主要原因

    07-22
  • 语文教学理念——我读《王菘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
    语文教学理念——我读《王菘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

    经陈校介绍,很早就向校图书管借了《王菘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一书,但由于时间以及本人读书速度等问题,一直没能够好好地读这本书,于是利用暑假这段时间,仔细地将它看了一遍,领略了大师的一些教学思想,感受了其如诗意一般的课堂教学。 此书包含了一些在我看来是很深奥而又很能体现新课改思想的语文教学理念、王老师那诗意一般让人陶醉的课堂实录以及一些专家教师深入而精辟的点评。 对于书中谈及的一些语文教学的理念,虽然是一知半解的,但也有所感触。什么是语文?以前总认为就是语言文化,语文课,只要学生认识这些字、能读通课文、大致

    07-22
  •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彰显语文教学人本特色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彰显语文教学人本特色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 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 ,这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创新意识和发展语文能力的需要。阅读要有独立的见解,指的是在读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结论不是老师直接给的,也不是拘于教科书中的现成答案,而是经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而得出来的,是学生个体对阅读材料的独立的认识和见解,这种认识和见解凸显语文教学人本特色。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鼓励学生阅读勤于思考,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是语文教师所想和所需要的,也是新课改的要求。圣人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即能说明:在阅读过程中要鼓励学

    07-22
  • 有关课堂有效性“同堂异构课”听课感想
    有关课堂有效性“同堂异构课”听课感想

    上午听了三节精彩的语文课,有关课堂有效性的,同一篇语文课上出了不同的味道。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对应的是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无效低效是相对有效教学而言。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懂的少到懂的多,从不喜欢到喜欢这门课程,这都表示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有效的。更进一步来说,无效低效也可以说是不需要教师教,学生也能理解。从专业角度来说,就是没有发展。所以高效的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这是从新课程基本理念来规定发展。 就课堂的有效性来说,

    07-22
  • 课题研究:语文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
    课题研究:语文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少教多学的实践研究对学生来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体验自主、合作教学模式中进行探究。不仅使他们学到了知识、掌握了基本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技能,对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发散思维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少教多学 的实践研究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启发诱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进行探究活动和合作讨论,创设能引起学生兴趣和问题的情境,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中的学科问题,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空,使学生有思考、质疑、表述、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使学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