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结合教材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习作训练

栏目: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时间:2019-02-23 15:38:19

《结合教材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习作训练》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内容摘要】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适宜地引入习作活动,可以让学生贫乏的思想和感觉变得更加丰富。在教师有目的性地指导下去体味、去拓展,使其更贴近自己,真切地表达自己。结合教材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习作训练,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阅读文本,更能强化语言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材    阅读教学     习作训练  

习作训练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由于教材中的作文设计编排上缺乏可操作性,教师在设计作文教学方案和指导学生习作时,总觉得力不从心,也不能很好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尤其是农村学校,对低年级学生的写话练习指导不到位,缺乏语言训练的针对性,课外阅读量较少。诸多原因导致许多学生到了三年级,作文中错别字较多,更别提表达的简洁、连贯、通顺。如若想通过一周一次的习作指导课,就想达到提升学生习作水平,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面对当前学生习作现状,如何立足教材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针对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结合自己教学实践,笔者谈谈三年级小语教材习作资源的开发策略。

一、学以致用——佳句赏析

只有加强词句训练,才能更好的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掌握一定的词语和句子知识,才能为阅读和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赏析中学会语言表达十分重要。

如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一课时,笔者先引导学生找一找文中描写云的颜色、形状的词,再让学生充分朗读描写云的句子,体味其中比喻的修辞方法,然后再让学生展开想象云的其它特点,这样在加强词句训练的同时积累了相关的词语、句子。

再如在单元复习课上,教师可以将课文中精彩语句集中类归,在比较赏析中体悟语言表达的层次性。。

(1)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北大荒的秋天》)

(2)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一群群白鸥掠过湖面,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好看极了。(《西湖》)

首先,两段均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来表现主题:水。小河是静景,游鱼是动景;湖面是静景,白鸥是动景。这一静一动间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画卷。
其次,妙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句把小河比作“透明的蓝绸子”,“透明”一词突显了河水的“清澈见底”,“蓝”字既写出水的“清”、“平”,又写出天的蓝,“绸子”一词写出了小河的静态美,又隐含着蜿蜒曲折之美。(2)句把西湖比作“硕大的银镜”。“硕大”写出西湖水域的辽阔,“银镜”一词既是紧扣上文中“平静”,更是与下文的白鸥点点相映成趣。还有动词的妙用,“顶”字写出小鱼的活泼可爱,“掠”字则写出白鸥的自由自在。在此基础上,教师顺势设计围绕“校园的小池塘”写几句话,比一比看谁写的最美。学生心中有“法”,写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在这种集中式的赏析中,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学会了语言表达的小技巧,更有效地提升了其语言感悟能力。

二、有模有样——段落仿写

儿童在学习语言和各种技能的最初阶段都是要借助模仿为“阶梯”。根据儿童这一心理特点,教师能精心选择典型段落与习作紧密地结合起来,有序地开展段落仿写训练,相信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东方之珠》)这个语段是典型的“总——分”结构,引导学生尝试围绕中心句进行写作。当堂小练笔:(1)逢集了,街道热闹起来了。(2)下课了,操场上立刻热闹起来了。

又如《石榴》第三节围绕中心句“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在“先是……逐渐……最后变成一半儿……”的句式中,细致地刻画石榴外皮颜色的变化,展现了石榴成熟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写写果园里的苹果或者是田地里的南瓜的成长过程。

所选取的段落要有典型性,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要让学生一练一得,教师要善于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生活、表达生活。

三、另辟蹊径——改写文本

改写,重在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常见的改写形式有:改叙述的角度、改文体形式、改故事情节等。如学习《山行》一文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练笔:以“我”的视角去写写所见、所感。与单一的抄写翻译、死记硬背相比,这样的设计更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又如在《哪吒闹海》一文结课处,将故事复述环节设计成写一写:(1)以龙王的角度去向李靖告状。(2)以哪吒的视角向父亲解释事情的始末缘由。由原来的“说”改成“写”,这是基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定。在写的过程中,学生有了充足时间去整合文本、思维创造,让课堂发言更有条理性。

再如《恐龙》一文中重点段落第二节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习作经验,笔者打破常规,让学生去选择其中一种恐龙,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创作恐龙名片。这就比生硬枯燥地介绍说明方法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激发其解读文本的兴趣。在“写”过程中同步完成了对文本的理解,也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像这样改写设计,另辟蹊径,富有新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习作的创造性,延伸课文的广度和深度。

四、意犹未尽——续写情节

教材中精选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无论是人物性格特点的刻画,还是情节发展设计,都符合小学生的阅读特点。如果能在这种阅读兴趣中寻找到读写的契合点,精心设计课堂小练笔,这不仅是对文本阅读理解的延伸,更是对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提升。

如在《三袋麦子》教学中设计:话说小猴把土地爷爷送给自己的一袋麦子种下地,今年获得了大丰收,麦囤里堆满了金黄的麦子。小朋友们,想像一下:今年小猴会用这些麦子做什么呢?请你接着文章的情节编一个小故事。学生不仅能把握人物角色的性格特点,创造出了精彩的故事情节,也能在习作中确立了新的主题。

五、锦上添花——补写留白

留白,是指课文某些内容有意不写或者写的简略留有发挥余地的地方。如果教师能发掘出这些丰富内涵的留白之处,捕捉这样的语言训练点来,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训练,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授《第八次》时,教师可以抓住文中“他四处奔走,招集打散的军队,动员人民起来抵抗。”一句设计:“经历了七次的失败,许多人都失去了战斗的信心。布鲁斯王子会怎样动员人民重获信心抵抗外敌侵略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抓住布鲁斯的语言、动作和人们的反应,将动员场面刻画出来。”
利用叙述或描写中的留白设计小练笔,丰富了文本的厚度,又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六、慧眼识珠——妙用插图,教材中的图片和绘画都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与文本内容紧密相联。教学中,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去观察图片,除了可以更直观地解读和把握文本主要内容,也会从中寻找习作的兴趣点。

笔者执教三上《金子》预设小写作环节:图片中的人物在干什么?你能联想到他还会做什么工作?你还看到什么?可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积累,导致内容单一,都是一些概念化的词语,如:很辛苦,很勤奋……

改进: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说说由人物所联想到的词语。“汗流浃背、满头大汗、挥汗如雨、骄阳似火……”再看看花,有哪些词?“五颜六色、姹紫嫣红……”闭上眼睛,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时的彼得又是怎样想的呢?看看哪个小朋友写的好。

这样的教学设计,由浅入深,由词语积累到语句表达,更有利于学生解读“我是唯一寻找到金子的人。”财富从哪里来的?不是靠投机取巧,也不是等待天上掉馅饼,而是辛勤的劳动。在教师引导中又有对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调动学生的大脑、眼睛、鼻子、耳朵等感官,对完成图片的动态化、情景化描写。

总之,当前的课程改革中高度重视教师作用的发挥,教师正获得越来越多的自主权,真正成为课程开发者和教学设计者。教师能认真研读教材,独立分析教材、处理教材、寻找教材中读写迁移点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的能力。在实践中应因地制宜,利用有限条件挖掘更多的学科教学资源,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丁有宽,《丁有宽与读写导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57-62页。
2.宋晓民,《语文课堂要关注三个问题》,《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报社,2006年第7-8期,第63页。
推荐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借助实物解决难点--《爬山虎的脚》主题反思
    借助实物解决难点--《爬山虎的脚》主题反思

    《爬山虎的脚》一文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由于作者叶圣陶连续仔细地观察,再加上语言大师深厚的文学功底,所以写得细致、准确、生动,能激起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在上这篇课文前,我在班内询问了一些学生,他们反映对爬山虎的名字是知道的,但它究竟是怎么样的,又是怎么爬的,很不清楚,提前预习的孩子又告诉我,他们读了课文,还是无法理解爬山虎是怎么爬的。孩子们的现实起点与我钻研教材后对难点的把握是一致的。那么,该如何突破教学的难点,让孩子们真正了

    07-22
  • 课外链接帮助理解课文
    课外链接帮助理解课文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30条》中,有一条这样说道:熟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部分课文,能背诵经典课文或段落。阅读与课文相关的原著原文和名家名篇,能从多个角度解读课文,善于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确定教学目标。它是建议我们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阅读,这样既可以借助相关文章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同时这也是对课文学习很好的延伸。 在《怀念母亲》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就借助了季羡林的《赋得永久的悔》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怀念母亲》这篇课文是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

    07-22
  • 案例分析:再现情境  拉近距离
    案例分析:再现情境 拉近距离

    案例:师:我们课题中的这句我多想去看看中的我指的是谁?他想去看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从课文的第一句话,我知道我指的是这个大山里的孩子。 (老师同时点击画面,画面中出现课文的第一句话) 生:从课文的第二句话,我知道我想去北京天安门看升旗仪式。 (教师同时点击画面,画面出现课文的第二句话) 师: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去北京天安门看升旗仪式? 生(齐):想! 教师带着学生想看升旗仪式的愿望,播放记录升旗仪式全过程的录像。当庄严的《义勇军进行曲》响起时,孩子们都起立,唱国歌。 (教师同时点击画面,画面中出现课文

    07-22
  • 该怎样对孩子渗透语文的美
    该怎样对孩子渗透语文的美

    看着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我突然感到自己肩膀被谁拍了一下,有一种沉重感。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我们应该还给他们一个怎样的孩子?我在我自己所能及的范围内能做些什么呢? 我想:让语文的美,渗透到孩子的血管里去。让孩子爱上语文,让人文精神充实孩子的内心世界。曾经读过这样一篇小说,小说的智者说,要让土地不长荒草,那就种上庄稼,要让自己的心灵不荒芜,就让美德占领它。语文是美的,让语文的美占领孩子的心头。孩子就不会变坏,就会越来越好。 那么,如何让语文的美渗透到孩子的心灵中去呢?我觉得首先要消除孩子对语文的戒备心理。让学生

    07-22
  • 评王老师的《北京》
    评王老师的《北京》

    我们这次的教研主题是关于词语教学,整堂课教师比较注重对词语的了解和掌握,评课时很多老师针对词语方面的教学谈得也非常细致,在这里我想针对教师评价和朗读方面说一点自己的想法: 一、 教师评价语言及时准确,起到了激励指引作用。 当老师让学生到导游来介绍北京,学生读完了课文,教师是这样说的:你的语言清楚,声音响亮。这样的评价不仅激励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而且也对后面的小导游提出要求,起到了指引作用。再如:当学生读完立交桥的句子,教师评价:你的朗读用上了表情和眼神。当学生读完描写草坪的句子,教师评价:你的朗读把老师带到

    07-22
  • 合理地进行作业设计、批改  ,提高教学质量
    合理地进行作业设计、批改 ,提高教学质量

    作业包括笔头作业和口头作业,课堂作业和回家作业。教师通过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据此调节,改善自己的教学。因此合理设计、批改作业,尤为重要。 一、 合理设置作业是首要环节 。 1、在课堂教学中,在读课文、分析文章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以便课后布置巩固的练习,例我在上《盘古开天地》时发现有几个字易读错,第二堂课中就布置学生继续对这几个字的读音进行巩固。 2.布置作业难易度相结合。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遵循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这一教学原则,教师在完成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内容后,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

    07-22
  • 浅议“学·思·测”教学模式
    浅议“学·思·测”教学模式

    四川省南江县大河镇小学教师 罗定佳 近年来, 学校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质量,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打造并实施了学思测课堂教学模式,取得显著效果。 学思测课堂教学模式紧紧围绕贯彻一个标准(课程标准),提高两种能力(教师挖掘整合资源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能力)这一校本教研的主线实施。这是由新教材预留给教师的空间,赋予教师的责任,以及传统教学中的不同程度,较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决定的。学主要指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能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用学生自主探学、生生合作助学、教师导引

    07-22
  • 探寻特级教师课堂魅力,感受略读课文的丰盈世界
    探寻特级教师课堂魅力,感受略读课文的丰盈世界

    几年前,虞大明老师来我校讲学,他的《猫和战争》使我大开眼界,那种高不可攀的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让我回味了很久。这次又听说虞特要来,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期待:不知虞老师会送来怎样的课? 令人惊喜的是,这次的虞老师大气、从容、智慧的风采依旧,还多了一份平易近人,让所有聆听的老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哎,我怎么没想到,这篇课文还可以这样上,下次我也要去试一试。如果说与几年前的虞特比,现在的虞特在教学上应该是更加的实在和游刃有余。 这次他为我们送来的两堂课都是人教版五下的略读课文《金钱的魔力》和《梦想的力量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