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以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我想》为例,分析当前儿童诗的教学现状

栏目: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时间:2019-04-15 09:26:04

《以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我想》为例,分析当前儿童诗的教学现状》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靳庆华,摘要:近年来,教育领域得到进一步的改革,并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引入儿童诗的教学,如何对儿童诗的教学进行合理设计,成为当前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文中通过并以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我想》为例,分析当前儿童诗的教学现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促进儿童诗的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童诗;教学设计

目前,儿童诗在新课改的语文教材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儿童诗的教学设计成为当前教学前的重点内容。儿童诗是以儿童为主体进行创作的,因此在对儿童诗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考虑儿童的心理,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丰富儿童的学习知识,使其能够对诗歌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儿童的各方面能力。同时通过儿童诗教学设计,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

一、教学价值

儿童诗主要的特点是语言简单明确、通俗易懂、情感丰富等,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更容易让其接受并认可。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进行儿童诗的教学,让低年级学生感受诗歌中所包含的深刻含义,感受儿童诗中语言的优美和表达方式,为学生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提供一种新的方式。一般情况下,儿童诗的诗体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让儿童读起来能够朗朗上口,在此同时,能够开发儿童的心智,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儿童综合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教师在对儿童进行儿童诗教学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发展现状,因此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教学主题,根据学生年龄段的特点进行儿童诗教学设计,设计的内容要符合儿童的学习特点,以最简单的方法,引领学生走进儿童诗的模拟情境中,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吸引儿童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喜欢儿童诗的表达方式。对儿童诗教学进行设计是教师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对教师完成教学目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

二、教学理念

正确的教学理念是儿童诗有序教学的前提条件,如果教师在儿童诗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坚持传统的教学理念,那么就很难将儿童诗存在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以致影响儿童诗教学的效果,因此需要对教学设计理念进行不断的创新,为儿童诗的教学设计提供有利的依据。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设计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设计理念已经成为新课改后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主要理念之一,以学生的思想为导向,教师在对儿童诗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符合大部分儿童的思维方式,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满足儿童的需求,才能吸引儿童学习的注意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等。
(二)坚持情感教学的理念语文是一门语言和情感丰富的课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情感教学的理念。儿童的情感世界比较简单,教师在进行儿童诗教学时,将儿童诗中所包含的情感通过自己的教学方式传递给儿童,使其儿童能够深入体会到儿童诗中的思想[1]。

(三)坚持教学与生活相联系的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新课标中讲到,语文的学习资源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想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需要让学生多接触一些课外的语文知识。儿童诗中的内容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进行改变创作的,很大程度上将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由于儿童的思维比较简单,在对儿童诗进行教学设计时,设计一些现实生活虚拟场景,让儿童能够更好了去了解儿童诗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同时提高了儿童的思考能力[2]。

三、设计原则

(一)情感性原则

儿童诗主要以低年级的儿童为接受对象,其诗的语言特点和主要内容符合儿童年龄阶段的内容,便于儿童能够更好的学习。一般情况下,儿童诗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儿童心中情感的抒发,因此教师在儿童诗的教学设计中,要坚持情感性的原则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把握好儿童的情感特征,并引导儿童将情感放入儿童诗的阅读中,从而使儿童的内心情感更加丰富。

(二)直觉性原则

儿童的思想比较单纯,经常以他们直观的情况来判断事物的好坏,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因此教师在进行儿童诗教学设计时,应该坚持直觉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最直观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儿童诗的乐趣[3]。

(三)模糊性原则

一般情况下,诗歌语言的表达意思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同的学生对儿童诗语句的理解存在一定的不同。因此,教师在对儿童诗进行设计教学时,需要坚持模糊性的原则,避免在儿童诗教学过程中出现固定的答案,影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四)非功利性原则

根据新课标改革的相关要求,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加入儿童诗教学,其目的主要是提高低年级儿童的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所以教师在进行儿童诗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特点,将关于儿童诗的一些简单画面通过多媒体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儿童诗中的内容符合儿童的特点,很多内容与学生的基本生活息息相关,他们可以通过儿童诗的学习,发现自己的身上存在的问题,体会不同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其他优良品质。
四、儿童诗教学设计策略(一)儿童诗教学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童趣

儿童诗本应是一个具有童趣的诗体,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简单明了的语言可以使学生对其产生一种好奇心。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将儿童诗自身的特点表现出来,并以教师的角度代替学生的角度,对儿童诗进行讲解,整个过程忽视了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经常以自己的感受进行常规性的文章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了童趣,降低了儿童诗教学的主要目的。

2.课堂扩展较少

学习儿童诗是一个持续的事情,想要体会儿童诗带来的学习乐趣,不是在书本中几首儿童诗能做到的。一般情况下,教师只是对教学任务中的几首儿童诗进行按部就班的教学,其教学方法进行缺乏创新,并且对儿童诗进行讲解后,没有进行课外扩展,从而使学生对儿童诗的理解只局限在书本中的知识,使学生对儿童诗不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体系,和语言积累,降低了语言的培养[4]。

(二)儿童诗教学设计策略

1.导入策略

通常情况下,小学生上课注意力很难集中,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经常会设定一些导入情境,希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程的讲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进行儿童诗教学前,会根据不同的儿童诗题材,选择导入方法,比如,采用图片导入、情境导入、歌曲导入等等。针对儿童诗《我想》的新课讲授,教师在上课之前,采用情境导入法,在课上之前向学生出示“O”符号,让学生对该符号进行观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说出自己的对该符号的看法,从而引领学生进行《我想》的学习。

2.引导学生有感情的阅读

每首儿童诗中都表达着不同的思想感情,通过有感情的阅读,体会儿童诗中的中心思想。儿童诗面对的主要主体就是儿童,它们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儿童的年龄特点,写出简单且带有节奏感的内容,使儿童在阅读时能够朗朗上口。《我想》是一首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儿童诗,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学习这首儿童诗,体会儿童诗中所表达的主要思想和对未来的向往。它的语言简练,层次分明,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出儿童诗中想要的表达出的画面,比如,我想把小手按在桃树枝上;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跟上;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等等,引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从而体会到儿童诗语言的魅力。
3.创设学习情境,在对儿童诗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教师根据儿童诗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学习情境的创设,将学生引入到创设的情境中,使其能够深入了解儿童诗的内涵,并设计儿童诗中的中心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加深对儿童诗的认知。比如,学生可以通过《我想》中的情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丰富学生的思维。

4.掌握儿童诗的特点

儿童诗的存在主要是针对儿童而创作的,诗歌是一个比较深奥的题材,对儿童进行传统诗歌的教学,不仅不能提高儿童对诗歌的理解,还会使儿童对诗歌学习产生一种抵触的心理。因此教师在对低年级儿童进行儿童诗教学时,首先应该掌握儿童诗独有的特点,让学生从生活中体会儿童诗的乐趣,明白简练的语言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思想感想。在《我想》的教学过程中,整个儿童诗的语言简单,情感明确,根据儿童诗题材的特点,分析诗中整体的句式,体会儿童异想天开的世界。

5.联系生活,鼓励创作

学生的学习能力一般是从模仿开始,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创新,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一般情况下,儿童诗的创作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儿童诗的文本特点,引导学生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并按照儿童诗语言结构进行独立创作,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出的感情。在《我想》中语句之间有明显的规律,通过总结归纳,学生可以用“我想……”的句型作为开头,以叠音词作为结尾,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儿童诗设计案例与分析

以下对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中儿童诗《我想》进行教学设计,并提出教学策略。

(一)设计理念

儿童诗以自身的特点得到很多低年级儿童的喜爱,学生通过学习儿童诗,增强了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学习儿童诗《我想》,来体会儿童诗更多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儿童诗后,了解儿童诗的写作特点和语言表达的方式,可以模仿儿童诗的基本句型进行仿写, 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对儿童诗的反复阅读,总结儿童诗词句的一般规律,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儿童诗创作的主体是以儿童为主,以儿童的思维进行儿童诗的教学设计,使其能够深入了解儿童诗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想象[5]。
(三)教学过程,1.教学方案设计,儿童诗与传统诗歌的教学存在一定的不同之处,因此在教学之前,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设计理念,对儿童诗进行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使儿童能够更加容易的了解儿童诗的特点,体会儿童诗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需要引入一些有趣的图片或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2.情境导入,引入题目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设计与儿童诗相关的课件,利用简短有趣的语言和场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对儿童诗进行正式的讲解之前,向学生出示手中拿着的“O”的符号,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回答,然后引出本堂课要讲的儿童诗的题目。其次,通过学生的不同回答,和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并对学生不同的想法进行夸赞。然后,向学生展示已经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坚持直觉性原则,展现出儿童诗中的场景,使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后,引导学生阅读儿童诗《我想》。

2.阅读内容,引发思考

在向儿童展示了多媒体课件后,教师首先带有感情的对《我想》进行阅读,让儿童能够通过有感情的阅读,体会儿童诗每个小节呈现出的优美画面。然后向学生提问一些文中的问题,引领儿童自己带着感情和问题再次进行阅读,体会作者的在写作时向往未来的心情,想一想自己是否存在和作者同样的想法。

3.分组讨论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立的思想和观念,因此学生在阅读儿童诗时会体会到不同的感情,坚持模糊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避免出现固定且唯一的答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对教师刚才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提出自己对儿童诗的见解。

首先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教师通过学生的不同回答,分析学生对儿童诗的整体理解,从而对以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问题一:如果同学们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会长出什么呢?

问题二:如果同学们把脚丫接在柳树跟上,又会长出什么呢?

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4.情感表达

通过回答问题和反复阅读,学生在学习《我想》中体会到儿童诗的中心思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教学与生活相联系的教学理念,通过《我想》的教学,让学生回忆现实生活中的情境,不仅提高学生对儿童诗的理解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5.情境创设和仿写,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大家展示《我想》中的情景,并组织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分组模仿和讨论,体会儿童诗中表达出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根据儿童诗的语句中出现的基本结构进行简单的仿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结论

通过对以上内容进行研究分析得知,儿童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低年级儿童的语文教学效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儿童诗创作的主体对象是儿童,以儿童的特点为基础进行创作,其语言表达符合儿童的想法,使其能够充分体会儿童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在进行儿童诗教学时,应该坚持新的教学理念,带领学生有感情的阅读,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讲解,并鼓励学生联系生活,进行自主创作,为学生营造学习儿童诗的氛围,感受儿童诗带来的意境,从而刺激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瑾.童心·童真·童诗——《我的“故事书”》儿童诗教学设计[J].新教师,2018(08):74-75.

[2]肖丹.独钟于“情”的儿童诗教学——小学儿童诗教学略谈[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08):61-62.

[3]吴兴林,金立义.激活想象 表达童真——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儿童诗两首》之《我想》教学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2018(06):40-41.

[4]陆苗.童诗 童心 童趣——小学低年级儿童诗阅读教学探微[J].语文知识,2016(06):75-79.

[5]黄铁成.解读童心和诗语——以《我想》一诗为例谈儿童诗教学内容的确定[J].小学教学参考,2017(34):70-71.
推荐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朗读课
    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朗读课

    那么怎样真正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朗读课,是学生的朗读水平能日益提高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进行朗读训练,这一直是深深困扰我的一个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给予充分的时间,有效朗读文字。 1.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 在这方面我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因为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大多学生会较早的到校,这段时间用来玩也是一种浪费,还不如大家一起好好的读读书。于是我克服了睡懒觉的坏习惯,也一早到校组织学生朗读,并且我不吝啬给学生肯定的眼

    07-22
  • 三年级教研课《秋天的雨》听课反思
    三年级教研课《秋天的雨》听课反思

    10月中旬,我们听了三年级的一节教研课《秋天的雨》。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11课,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文章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把秋天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课堂教学中,在初读课文后,老师大胆地设疑:小作者对秋雨有什么感受?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想,把描写小作者感受的句子划下来。这个问题的提出,在全文中有统领的作用。它就像一条线穿起了个个珍珠。在引导学生读课文后,交流反馈时,学生从文中读懂了秋天的雨 ,是

    07-22
  • 有“趣”真好——《爆米花》三分钟说课
    有“趣”真好——《爆米花》三分钟说课

    今天,我执教的这堂课《爆米花》得以比较成熟的呈现,得益于很多人的帮助。首先感谢学校给予我这样一个机会,感谢研训中心和学校的领导们给予的引领和帮助,感谢周围同事的关心和支持,还要感谢家人的理解。 这堂课最成功之处,恐怕还是一个趣字。根据三年级孩子的心理,根据教学内容要考虑孩子心理的可接受性,正如特级教师窦桂梅所说: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找到他们可以接受的恰当的点之后,一切都会像赶集一样聚拢来,被心里给牵一发动全身了。 于是我们找了这样一个很有趣的绘本《爆米花》,让孩子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读故

    07-22
  • 多媒体让抽象变形象
    多媒体让抽象变形象

    雪后的大地,多像一张洁白的画布。瞧,一群小画家走来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里留下了不同的作品。哎呀!怎么没有青蛙?他正在睡觉呢?这就是《雪地里的小画家》给我们描述的画面。 杨老师把这节课把侧重点放在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认识动物爪(蹄)的形状。出示图片后,老师首先以问题:雪地里的小画家是谁呢?把学生带入了课文,在交流后又出示了句式:雪地里的小画家有 、 、 和 。固定的句式帮助一年级孩子更好的把话说完整了,为后面的理解课文作好的铺垫。有了这个基础,杨老师又让学生想想他们画了什么呢?这个内容对于我们来说

    07-22
  • 自学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自学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近来浏览一些教育类的杂志发现教育家与其他在教育上颇有建树的学者,都把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作为实施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因而自主、合作、探究这种语文学习的方式也被积极倡导,成了时下比较流行时尚的教育流行元素。 在本学期的第一个单元的教学中我也尝试采用让学生们自学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再共同讨论交流的方式,几节课下来,稍有奏效,某些学生的个性阅读在课堂上得以施展,创新的意识也开始渗透。课堂由些出现了不少亮点,讨论也异彩纷呈,滔滔不绝起来。如前天在与学生共同学习课文《爬天都峰》时,学生

    07-22
  • 品读的魅力,研讨的价值
    品读的魅力,研讨的价值

    课堂教学是一门学无止境的艺术,今天,我们学校的语文教师又聚在一起,进行了本学期我校以《小学课堂教学生态式互动场教学策略之研究》为载体的新教育实验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年轻的骨干教师郑老师执教了《桂花雨》一课,一堂课听下来,心中产生了一些灵动,想把课堂中印象最深的片段与大家一起品味欣赏。 师:杭州的桂花也有浓浓的香味,可是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让我们再一起看看家乡的桂花有多香。(引导学生朗读描写桂花香的句子。这些句子已引导学生品读过。) 生读。 师:母亲说的是真的吗?请再读读第七自然

    07-22
  • 阅读可促进学生智能发展,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益
    阅读可促进学生智能发展,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益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常见形式之一,其重要意义已不言而喻。其实孩子的知识不是老师教会的,真正是自己学会的。阅读可以构建一个人的精神家园,它具有强大的力量。学会课外阅读,学会自我教育。 阅读可促进学生智能发展,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益, 那么针对目前孩子们的阅读状况,不容乐观,究竟是什么让孩子们站在课外阅读这扇大门之外? 一、家庭因素 我觉得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有培养孩子养成读书习惯这种意识,这些无疑对于我后来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我们知道,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性

    07-22
  • 面对段落时,我怎么办?
    面对段落时,我怎么办?

    一直以来,我都对语文课中的作文课十分害怕。真不知该如何上才好。暑假里,有一个亲戚的孩子让我帮他辅导一下作文,可我还真害怕。我该怎么给他辅导呢?于是,我只好实话实说,推了这个辅导之名,只让他每天到我家来,我监督着他看看作文书之类的,并且时不时的摘抄些好词好句,写点读后感或什么的。也不知道怎么辅导评价。 暑假里是这样推了,可是现在上班了,总不能再推了。总不好把语文课里的作文课放开不上,请另外一位老师来上吧? 就是这样一个怕上作文课,怕辅导作文的老师,接到的班级学生作文水平却是在一个写作文不分段落的基础上。 第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