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科学有效地分解,循序渐进地传授

栏目: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时间:2020-12-11 16:04:10

《科学有效地分解,循序渐进地传授》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有几位一线语文教师能够像游泳教练一样,科学有效地分解,循序渐进地传授?为什么一线语文教师做不到这一点?怎样才能做到?

“科学有效地分解,循序渐进地传授”用在语文教学中,就是把语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科学有效、循序渐进地分解到每一年级、每一单元乃至每一课时中。

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在小学应该怎样分解?

我们来看看《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三维目标的制定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角度,制定了由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九年级的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10项“总体目标”。在总目标的统辖下,又分解成了四个学段(1—2年级为第一学段,3—4年级为第二学段,5—6年级为第三学段,7—9年级为第四学段。)的学段目标。每一学段的目标都是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五个方面来制定的,而具体到每个年级、每个学期、每一个单元、每一篇课文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就没了下文,留下了一条许多一线教师一辈子都无法逾越的宽而深的鸿沟。

“宽”在哪儿?“深”在哪儿?为什么一线教师无法逾越?

说“宽”,在于每一学段目标的时间长达两年,有四个学期,80个周,由四五百节语文课组成;说“深”,在于每一学段目标的内容所涵盖的知识、能力点复杂而抽象,没有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全盘把握课程总目标能力的教师是很难一步一个台阶走上来的。这个问题在数学等理科教材中是不存在的,教什么教材里直接反映出来。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教或学数学课之前、之中和之后,该做什么教材都写得非常清楚。而语文课则另是一番风景:面对一册教材,我们教和学的是一篇篇的课文,而课文并不真正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它只是教学内容的载体而已,我们真正要教和学的内容是隐藏在课文之中的。

我想,很难有哪位老师备课时能做到一下子备两年四五百节课,也几乎找不到有几位教师能在全盘把握课程总目标的基础上对学段目标进行科学有效的分解,让自己的学生像登塔一样一步一个台阶螺旋上升,顺利到达塔顶。而更多的现状是备课以单元(组)为单位、以课文为主要考虑对象,考虑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忽略了学段目标以及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之间的梯次关系。一年级不好好培养喜爱汉字的情感、教给识字方法、大量识字以扫除阅读障碍,为二年级的学习做好铺垫,而去分析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主题,这不明摆着不务正业吗?学生都五六年级,还得在课堂上分析字形结构,查字典了解字义,这不是走回头路吗?联系起来,一年级的“不务正业”不就是造成以后的“走回头路”吗,经常走回头路,我们不就总徘徊在这条“鸿沟”里了吗?

我想,这就是我们广大一线教师一辈子都无法逾越这条鸿沟的症结所在了。

但是,这“宽”与“深”的问题,到底该不该抛给一线教师,一线教师有没有能力、有没有足够的时间解决这两大难题,我觉得还是有待深入研究的。
推荐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乡下人家给我的触动
    乡下人家给我的触动

    今天,我们班级轮到学习《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我很没有把握,教案不是很满意,尤其听过两位老师的合作上的完整课,因为是研讨课,听后没有很多的收获,反而觉得课文有点难以琢磨,或者是钻在她们的思维中不能自拔了。 这篇课文文笔十分清新,语句十分简洁,通俗易懂,学生自己学习就会,该怎样上才有点意思,课堂上让学生有话说呢?沉闷的课堂可不是成功有效的课堂。 走进教室,往黑板上书写课题后,我问孩子们:有多少同学是乡下出生的?唰一下子举了很多的手,还真不少,你瞧她们,一说起乡下,个个脸上露笑意,看来是感情深厚啊!我接着问:你

    07-22
  • 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事。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文中司马光砸缸救人是重点。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司马光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对比的教学手段,效果还不错。 学习第二自然段,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哭 喊 跑展开想象,体会小朋友惊慌害怕的心理。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通过以下步骤来引导学生体会司马光的勇敢、机智。先让学生找找写司马光的句子,找一找句子中哪些词语体现了司马光的勇敢、机智?抓住没有慌(没有慌张)

    07-22
  •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快乐地识字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快乐地识字

    《从现在开始》是一篇充满浓郁现代气息的童话故事,狮子想找一个动物接替他做万兽之王。于是,他让动物轮流当万兽之王,每个动物当一个星期。谁做得最好,谁就是森林里的新首领。猫头鹰、袋鼠先后上任,弄得大家叫苦连天。最后小猴子上任,受到了大家的欢迎,他成了万兽之王。课文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渗透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教育学生懂得互相尊重才是大家和谐相处的重要条件。老师是这样开始的:老师出示课文的场景:一幅森林百兽图,说小动物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参加一个森林大会吧!听听森林之王狮子在宣布什么命令?把小朋友一下

    07-22
  • 课堂精彩对话评析
    课堂精彩对话评析

    杨老师上的《螳螂捕蝉》这一课,层次清晰,步步深入,环环紧扣,课堂生动,以生为本,特别是朗读指导精心,让学生在课堂上留下了成长的足迹。 课堂片段一: 默词。 师:一下报了4个词语怎么记? 生1:按故事情节来记。(复述第一行词语的相关情节。) 生2:我也是按故事情节来记的。(复述第二行词语的相关情节。) 师:都是写谁? 生:吴王。 师:第二组写谁? 生:少年。 师:词语积累,事半功倍。 教师让复述不留痕迹。 课堂片段二: 师:哪些词告诉你作者在批评吴王? 生1:固执。 师:为什么? 生说词语解释。 师补充:坚

    07-22
  • 张扬个性,拓宽写作之路
    张扬个性,拓宽写作之路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过分强调共性,忽略学生个性存在,拘泥于教师命题,学生受命作文或者统一内容、要求,指导成文等等僵化的模式里,结果,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个性的张扬,更缺乏创造性思维火花的闪现。我们知道,作文是最具有个性化的,古语曰: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不同的人,即使是对同一事物感受也不尽相同,写作也应各具特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作文是为了自我表达。由此可见,作文就是学生自我需要的表露,是个性得以张扬的一块阵地,是感受得以宣泄的一种途径。 北师大教授刘锡庆指出:作文教学目的何在?我看在于:解放人,

    07-22
  • 听课随感(教学语言是课堂的生命)
    听课随感(教学语言是课堂的生命)

    吕叔湘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艺术的课堂。教师与学生接触得最多的是在课堂上,课堂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启发思维,与学生沟通情感的最直接的工具。因此教师的语言是教学的灵魂,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语言表达更是教学艺术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今天听了陈洁琼老师的《孙权劝学》,我深深感受到: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语言和人文素养的重要使命,必须讲究课堂语言

    07-22
  • 语文作业与练习设计
    语文作业与练习设计

    10月12日,我校进行了花开星期二的QQ论谈。论谈的题目是《语文作业与练习设计》。在论谈期间大家各抒己见,论谈气氛热烈,为以后的语文作业的练习与设计起到了引导作用。 语文作业包括口头作业与笔头作业,做为语文老师能精心进行语文作业与练习设计,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作业设计必须紧扣和服务于教学目的,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关。如何设计有趣、形式多样的作业让学生喜欢?如何设计让暂时落生后保底又能让优等生能跳一跳的作业?这值得我们研究。 一、 语文作业与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 。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

    07-22
  • 观金老师《犬守夜》一课有感
    观金老师《犬守夜》一课有感

    《三字经》自宋朝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等,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而金老师所教授的《犬

    07-22